(一百六十三)
矢野大队守住了他们的防地能够解释,而奥斯汀山一直在日本人手里也是这个原因。
进入12月以后,美军在瓜岛的地面军力得到了大规模增强,在岛上苦了四个月的陆战一师在他们的臂章上写上了“GUADALCANAL”这11个用鲜血换来的金色字母调防了下去,接防的是被编成15军的25师和陆战二师,总兵力超过了5万人。这两支部队和刚上瓜岛时的陆战一师一样是菜鸟,但他们面临的形势比陆战一师要好得多了,岛上的日本军队除了搞搞连恐怖活动都算不上的破坏活动之外已经无法发动主攻进攻,所以新菜鸟们生命无忧,人多枪多粮多。
人多枪多粮多的美军就要去找皇军麻烦了,接替范德格里夫特少将的美15军司令官亚历山大·帕奇少将不像范德格里夫特那样谨慎保守,而是富有改革开拓精神。此将和巴顿是西点同学,现在位于德国斯图加特的欧洲美军总司令部所在的帕奇军营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此将后来还弄来了戈林元帅那根有名的镶钻元帅手杖,现在也在西点军校。
(亚历山大·帕奇少将在瓜岛)
不要以为帕奇是一员百战百胜的“福将”,帕奇的战绩到欧洲战场才好起来,在瓜岛似乎不怎么样。帕奇认为之所以老有日本人半夜里溜进亨德森基地搞小偷小摸就是因为奥斯汀山还在日本人手里,本来这个岛上还有什么日本人存在就太不可思议,都怪范德格里夫特少将心眼太好,看本将来把他们全部赶出去。
帕奇在日后一直因为没拿下奥斯汀山而受到指责,因为帕奇太轻敌而且对己方的部队情况和战地特点几乎一无所知,新换防的美军都是菜鸟,而对方则是身经百战的,现在仅仅是由于缺乏给养而无法完全发挥战力罢了。帕奇以为只要火力覆盖一下,步兵冲上去就能占领了那个范德格里夫特从来不去想的地方了。
但是帕奇错了,奥斯汀山靠近亨德森机场的一面是草原和灌木丛,山顶是平地,但山的背面依然是热带雨林,日军的隐蔽机枪火力点就设置在热带雨林中的散兵坑里,美军的炮火对热带雨林是没有效用的,不知道现在美军的炮火能否攻击热带雨林,起码这点一直到70年代的越战时期都没有什么变化,而漫长的攻击距离和炎热的气候又使得美军无法携带他们的重武器,当气喘吁吁,热汗淋漓,只有轻武器武装的美军冲近了山顶时,就变成了不知从什么地方射出来的机枪子丨弹丨的活靶子。炎热的气候和在良好的卫生条件下生长起来的美军士兵的体质又使得伤口及其容易发炎坏死,由于伤员无法及时回送治疗,轻伤转重伤,重伤转死的例子时有发生。
(奥斯汀山上的日军散兵坑)
12月12日开始美军在105榴弹炮和75榴弹炮的支援下向奥斯汀山发动了第一次进攻,美132团的第三营已经攻上了山顶,但在日军的机枪火力下还是败下了阵来。第二天除了地面炮火,仙人掌航空队也出动进行轰炸,结果还是没能占领奥斯汀山,反而第三营营长赖特中校也挂在了山顶。
以后在整个12月和1943年1月,132团一直在很努力地进攻奥斯汀山,但死伤惨重,第一营和第二营的死伤都超过了500人,除了直接命中之外,热带气候也是一个重大原因,所以在战斗中表现最好的不是美军,而是配合美军的斐济人和新西兰人。
1月14日,美军增加了155榴弹炮,接替了132团的35团的五千余人在坦克的掩护下向山上残存的200名日军残兵发动了“万岁冲锋”,但是124联队第二大队大队长稻垣武义少佐又让美军开了一次眼,带领还能动的90几个人向美军的坦克发动了“玉碎冲锋”,当然是被坦克炮火和履带全部碾碎,少见多怪的35团二营营长斯坦利·拉森少校直惊叹说那不是人能做得出来的。
其实仔细想一下,美军在韩战的失利中有不少应该是从太平洋战争中得到的教训中得到避免的,但是傲慢的麦克阿瑟可能根本就没有想到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中国军队也能像日本陆军表现的同样出色吧。
但是奥斯汀山还在日本人手里。直到15日晚上军司令部的命令124联队长冈明之助大佐撤退为止。
冈大佐清点了一下各散兵坑,还能动的部下大概有五十人。冈大佐带着这五十人就开始了撤退。没有人指望能撤退成功,出发的五十人在钻出了美军的包围圈以后睡了一觉,到16日早上能够醒来的就只有二十四个人了,其余的全部就这样挂了。
没有地图的这群人也不知道走了几天,走到了日美阵地交错的地方,被美军巡逻队发现了。正当他们在河边喝水的时候,美军在背后用机枪开始了扫射,这群人全部被美军机枪火力逼下了河,挣扎着游上了对岸就只有超人似的健康的小尾靖夫少尉一个人,小尾少尉的腰上还绑着比生命还重要的联队旗,同绑的还有两瓶汽油,那是随时准备用来奉烧联队旗的。
小尾少尉一直摸索着往西北方向走,慢慢地觉得自己已经不行了,2月5日停下来解下了腰上的联队旗,正准备奉烧的时候,突然听到了从西边传来了炮声,想到不远处可能有友军存在,小尾少尉又挣扎着站了起来,最后终于奇迹似的在2月7日到达了岛西边的甲明博角,昏倒在了川口支队通讯班长伊原光一中尉的脚下。
没有人比伊原正光更加关心奥斯汀山上的第124联队到底出了什么事,他本来就是124联队的人,后来留在了军司令部做联络,联队长和联队旗都在奥斯汀山上,是不是撤下来了,是不是能撤下来,是不是能突破美军的封锁回到军司令部,如果不能的话,第124联队也就不再存在了。
伊原正光已经绝望了,因为那天是最后撤离瓜岛的日子,几乎可以肯定,第124联队就只剩下了他一个人,而这个联队也已经不再存在了的时间,小尾靖夫突然出现,还带回来了联队旗,怎不叫他也哭倒在地。
奇迹地在最后的时刻出现的小尾少尉醒来以后,看到了周围如同地狱一般的景象:周围的空地上,身后的密林里尸横遍野,鬼畜没打到这里来,这么多死尸是怎么回事?
小尾到后来才知道,第二师团在滩头宣布了一项决定:无法自力上驱逐舰的官兵,凡自杀者可以视同为战死。这项决定其实是在执行第17军司令部的“除去重患无力行走及命在旦夕之伤病员”的命令。于是滩头阵地真成了地狱,那些在战友们的扶助下花了几天才爬到滩头阵地的残兵们,在看到了来接他们的驱逐舰以后,却被告知快去自杀吧。
更惨的是那些去密林里的自杀场还要战友们最后抬过去的那些人,也许这句话不对,那些不得不把战友抬进自杀场的人可能更为悲惨,对于那些连自杀的气力都没有了的兵则由军医给他们服用毒药杀死。
野战军哪来的毒药?当时的消毒药是红汞,军医们用浓缩了红汞对那些连自杀的能力都没有了的残兵进行注射。
对于这种人间惨剧,发命令的军司令官百武晴吉中将真的没有一点愧悔?恐怕也不能这么说。第八方面军司令官今村均在拉包儿见到第17军司令部人员时的第一句话就是:“谁也不许自杀”。
然而日后今村均说他一辈子做的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阻止了百武中将自杀,百武以后一直卧床不起,所以今村均看到百武晴吉生不如死的情形以后觉得不如当时让他自杀对他或许是一种解脱。
最后从瓜岛上撤下来了大概陆军12,128人和海军832人。
而在瓜岛登陆的日本总兵力是31404人,也就是说损失了几乎两万,这两万中战死的大概只有五千,而其余的一万五千左右都是饿死或病死(原因还是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