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这艘“东号”铁甲舰也是一艘有趣的军舰,经历十分复杂。一开始是法国人为美国南北战争中的南军制造的“StoneWall号”,后来因为法国人在美国内战中要严守中立而拒绝交付,想卖给丹麦人。但是价格又谈不下来,只好又卖给了南军。可是南军又败了,舰长佩奇把船开到了古巴哈瓦那,私自把船以一万六千美元卖给了古巴总督。后来美国人又把船赎了回去,以四万美元的价格卖给日本幕府。结果是船还在太平洋上走着的时候日本就开了打,当打着星条旗的StoneWall开进横滨港的时候,幕府和明治双方展开了一场争夺战,竞相抬高价格向据为己有。但美国领事馆已经接到国内指示要保持中立,不偏不倚,谁都不卖,其实是在观测风向,要卖给胜利的一方,后来终于在1869年2月交给了明治政府,改名为“东号”。槺疚溲锫柿斓哪桓>氖О苡泻艽笠徊糠忠楣τ诿髦握辛苏馑姨捉ⅰ�

明治海军的建军目的是从西方列强的威胁中保卫日本。明治政府在一开始并不重视陆军,是以海军为主,陆军为从,所以当时对军队的称呼不是后来的“陆海军”,而是“海陆军”。理由是日本是一个岛国,要侵略日本的敌人只能来自海上,首先得有强有力的海军来抵御敌人从海上的进攻,而陆军在当时还只是用来准备应付国内内乱用的。

但是就象俗话说的“人算不如天算”,“仅仅”准备用来对付国内反乱的陆军偏偏就碰上了一个可以让他们大展身手的内乱。1877年就来了一场大内战叫“西南战争” ,被内讧轰下了台的西乡隆盛带了四万人马从九州开始造反。明治政府派出陆军中将山县有朋带了三十万人马,用掉四千多万军费,花了七个月时间才镇压下去。

官军中倒是有海军中将川村纯义帮忙做参军,但整个西南战争中海军除了帮忙运过几次兵马粮草之外就没有什么发威的地方,陆军打得苦,死的六万人全是陆军。这六万具死尸就把“海主陆从”四个字给压翻过来了,成了“陆主海从”,1878年12月陆军省参谋局从陆军省独立出来改名为参谋本部,参谋总长就是天皇的幕僚长,而海军从此就成了小二子。

小二子是小二子,那只是在天皇面前的位置问题。要有“强大的海军”这一点在理论上还是没有人反对的。海军当然得有军舰,军舰得要人来操纵,这些操纵的人得组织起来,归结起来问题就是军舰,军官和组织这三个问题。

1872年明治政府废除了兵部省,改成海军省陆军省分立。首任海军卿(从1885年才改叫海军大臣)是胜海舟。当时胜海舟手里是14艘军舰,三条运输船,合计起来总吨位是13,832吨。胜海舟就提出了个在18年内建成一支合计108艘军舰的常备舰队的计划,但在那时怎么看这个计划都是空中楼阁——那来的钱?明治初期兵部省每年总预算是900万日元,其中陆军是850万,留给海军只有50万。那句“强大的海军”也就仅仅是个很悦耳的口号罢了。

当时一开始的明治海军就是这么可怜瘦弱,似乎也看不出会有什么名堂。但是20年后,这个口号居然成了现实。1894年朝鲜“东学党事变”的时候,伊藤博文召见驻清公使兼驻朝公使大鸟圭介公使时,微笑着说的第一句让大鸟觉得要昏死过去了的话是:“大鸟君,你的任务就是在朝鲜制造和清国开战的口实。”

伊藤博文为什么就能那么胸有成竹地要和大清开战?这二十年里日本在海军建设上都干了些什么?

(五)

二. 东亚现代史从朝鲜开始

有这么一种说法:最可悲的国家是半岛国家,因为他们几乎永远得不到安宁。看看巴尔干半岛,阿拉伯半岛和朝鲜半岛的近现代史,就能同意这种说法。

朝鲜,这个位于亚洲东北部从中国东北部朝着东南方从日本还斜着伸向黄海的南北长达两千两百华里的半岛,一百多年来一直到现在还继续在扮演着“东亚热点”的角色。而充满了战争和流血的现代东亚史的原点,就是从朝鲜半岛开始的。

2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比相邻的中国吉林省稍微大一点,大约是黑龙江省的一半左右。差不多80%的面积是不适于农业的山地,土地也不是很肥沃,但就是在这么一个应该说是并不起眼的半岛,在这一百多年里屡次被战火烧炼,是世界上爆发战争次数最多的地区之一,一直到现在这个世界上军事力量集中密度最高的地区可能还是朝鲜半岛。

这是因为朝鲜的地理位置。

朝鲜和中国,俄国交界,隔着对马海峡和日本的九州相望。朝鲜半岛由于这个特殊的地理位置,在进入了殖民主义帝国主义时代的19世纪以后,成为大国角逐的竞技场就是很当然的了。

对于大清帝国来说,朝鲜只是一个有时候会来朝朝贡,需要赏赐点什么的属国。出于“中央帝国”的威严和传统,大清并没有在朝鲜半岛寻找过什么经济利益,大清需要的是“拥有属国”这件事本身给大清带来的尊严;对于被困在冰天雪地的北极圈里,做梦都想着温暖的南方乐园的俄国来说,朝鲜则意味着一个能通往南方的不冻港;而对于刚刚明白当时统治着这个世界的丛林准则,完成了明治维新,急着要在这个丛林准则下得到能够存活的一席之地的日本来说呢?用一句当时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话来说,朝鲜是“一把刺向日本腹部的利剑”。

有人在讨论甲午战争时喜欢着眼于所谓“东林党之变”,实际上那只不过是中日兵戎相见最表面的直接原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甲午之战其实是势在必然,无可避免。“东林党之变”不是引起甲午战争的原因,只是东亚国际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日本官界军界长期以来一直在努力经营的结果。

朝鲜自古以来就和日本交流密切,日本的江户年间只要换了将军就会有朝鲜通信使前来庆贺,顺便互通音信,日本的对马藩也是锁国年代的朝鲜除了宗主国大清之外唯一与之有贸易往来的外国。朝鲜从日本进口的主要是铜器,陶器,明矾,红绢,砂糖,棉花等,日本从朝鲜进口的主要是虎皮,熊皮,豹皮,狗皮等皮货和人参,鱼翅及熊胆,牡丹皮,黄芪等中药材,1876年全年贸易总额在30万日元,换算成现在的价格大约在三千万美元左右。

日本明治政府在成立以后就向朝鲜发出了新政府成立的通知,同时提出了通商贸易的要求,被当时执掌朝鲜大权的大院君拒绝。表面理由是明治政府的国书和江户幕府的国书格式相异,而且明治国书中的“天皇,天朝”等遣词用字属于“僭越”——“皇”和“天朝”只能宗主国的大清才能使用。但是这仅仅是表面上的理由,实际上这些字在幕府政权的国书中都用过。真正的理由是一来是还处于锁国状态之中的朝鲜不想把贸易活动扩大到对马藩之外,二来是朝鲜对新成立的明治政权抱有本能的怀疑。朝鲜始终没有忘记1592年到1598年之间丰臣秀吉的侵略给朝鲜半岛带来的巨大灾难,而丰臣秀吉以后的江户幕府在250多年间没有向外进行侵略扩张,朝鲜朝廷怀疑推翻了幕府的明治政权也是很正常的。

不幸的是,以后的事态发展表明朝鲜朝廷的怀疑是有道理的。

国书被拒绝这件事在日本引起了一次征韩论的大争吵,虽然主张征韩的西乡隆盛,板垣退助等急先锋在大久保利通等人的反对下下野,征韩没有征成,但这次争吵到后来居然发展成了一场叫做“西南战争”的大规模内战。可见朝鲜半岛对日本来说始终是迷人的诱惑。

1875年9月发生的“江华岛事件”,是整个东亚国家关系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

江华岛位于朝鲜半岛汉江出海口,是韩国第五大的岛。由于其重要的战略位置,这一百五十年来一直就是紧张的焦点。1866年因为大院君禁止天主教在朝鲜的传教,法国人出动了800多兵力进攻江华岛,在付出了40人以上的伤亡以后,不得不悻悻退走,这就是所谓“丙寅洋扰”。1871年,以“科罗拉多号”为首的五艘美国军舰为了四年前美国武装商船“谢尔曼将军号”( General Sherman)被击沉事件进攻了江华岛,在占领了一个月以后主动撤兵。这是所谓“辛未洋扰”事件。

一个小国,居然能够两次击败西洋列强,拒绝本来要强加在他们身上的不平等条约,实在是很了不起的。然而,这两次侵略最后都是仅以“洋扰”而结束的根本原因其实是在于无论法国还是美国并没有真正准备入侵朝鲜半岛,因为在朝鲜半岛的前面有着更加美味可口的中国大陆和中国大陆市场。

然而日本就不同了,在十九世纪可能朝鲜半岛的经济价值确实不大。但就像那份真伪不明的《田中奏折》所说:“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满蒙,必先征服朝鲜”,日本要想前往可口的中国大陆,就必须先通过不那么可口的朝鲜。朝鲜,是日本走向世界的第一块跳板。

但是当时无论是朝鲜还是大清都没有看清这一点。

(六)

浩瀚的大洋是赌场》小说在线阅读_第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俞天任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浩瀚的大洋是赌场第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