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

年轻的柳宗元在无意识状态下,却走上了巍巍绝顶之处。公元803年,唐德宗贞元十九年,柳宗元从蓝田尉职上调回长安,升任监察御史里行。

此时,唐德宗已身染疾病,深居东宫的33岁太子李诵,多年来一直在冷眼打量唐王朝政治上的诸多弊端,对藩政割据、宦官擅权深恶痛绝,对邪佞当道的唐朝廷早有肃清之志。于是,他开始依靠身边近臣,积极物色并网罗天下大才,准备对即将接管的唐王朝进行改良。与太子亲近的翰林学士韦执谊、东宫太子侍读王叔文,就成了李诵最可倚重之人。同为文人出身、素有学问,长于识见的他俩,于是大胆拔擢一批俊彦英才,进入朝廷。这中间,就有柳宗元、刘禹锡、陆淳、吕温、李景俭、韩晔、韩泰、陈谏等一大批文采斐然,且在社会上有着良好声誉的文人学士。

公元805年,永贞元年正月,唐德宗病死。令人惋惜的是,李诵此时却患有严重的中风偏瘫,登基之后却不能亲政。但他改良弊政的决心没有改变,于是,推韦执谊为宰相,任命王叔文兼盐铁副使,王伾为翰林学士,柳宗元为礼部员外郎,刘禹锡为屯田员外郎,形成了以“二王刘柳”为核心的永贞革新集团,随之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

改革的狂飙无疑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宦官俱文珍于是纠集反对势力,阴谋发动政变,拥戴太子李纯,对永贞革新派进行反攻。“宦官俱文珍、刘光琦、薛盈珍等皆先朝任使旧人,疾叔文、忠言等朋党专恣,乃启上召翰林学士郑姻、卫次公、李程、王涯入金銮殿,草立太子制。”(《资治通鉴·唐纪五二》政变成功后,同年八月,唐顺宗被迫以内禅方式将帝位让给儿子,李纯即位,是为唐宪宗。

随之,永贞集团成员遭到严厉清算。

王叔文、王伾被流放,后赐死。柳宗元、刘禹锡、韩泰、陈谏、韩晔、凌准、程异及韦执谊等8人均被贬为司马,史称“二王八司马”。

唐顺宗则于次年讳莫如深地死掉。

唐宪宗也由此开创了一个恶例。自他开始,唐朝有八个皇帝为宦官所立。而且,每任皇帝都启用自己亲信,对前帝的宠臣,无论其功过是非一概清除。非常具有反讽意味的是,借助宦官势力走上政治前台的李纯,最后却仍死在了宦官之手。

永贞革新虽只历时数月便以失败而告终,但其通过打击贪官、整饬政体、革除弊政、抑制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无疑利国利民,顺应历史潮流。

令人诧异的是,不管《旧唐书》、《新唐书》还是《资治通鉴》,对永贞革新这一历史事件及永贞集团人物,多以贬毁,横加指责。

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史家在写作时均抄录了韩愈的《顺宗实录》。在《顺宗实录》中,韩愈对永贞人物持有程度深浅不一敌意,他这样写道:“当时名欲侥幸而速进者陆贾、吕温、李景俭、韩晔、韩泰、陈谏、刘禹锡、柳宗元等十数人,定为死交,而凌准、程异等又因其党而进,交游踪迹诡袐,莫有知其端者。”完全是一副贬斥的口吻。

韩愈与宦官俱文珍私交甚密,陈寅恪在《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说:“永贞内禅,尤为唐代内廷阉寺党派竞争与外朝士大夫关系之一最著事例。”他断定,韩愈因与宦官俱文珍私交甚笃,故记述永贞革新,多采纳俱文珍之意。韩愈《永贞行》诗云:“夜作诏书朝拜官,超资越序曾无难。”显然又是对柳、刘等人升官过速的强烈不满。两方面原因,使他在撰写《顺宗实录》中出现诬笔。

其实,从韩愈弟子李翱对当时史官记事不实的批评也可看出端倪一二。《旧唐书·李翱传》载:“(翱)性刚急,论议无所避。执政虽重其学,而恶其激讦,故久次不迁。翱以史官记事不实,奏状曰:‘臣谬得秉笔史馆,以记注为职。夫劝善惩恶,正言直笔,纪圣朝功德,述忠贤事业,载奸臣丑行,以传无穷者,史官之任也。凡人事迹,非大善大恶,则众人无由得知,旧例皆访于人,又取行状谥议,以为依据。今之作行状者,多是其门生故吏,莫不虚加仁义礼智,妄言忠肃惠和。此不唯其处心不实,苟欲虚美于受恩之地耳。”

他所说“今之作行状者,多是其门生故吏,莫不虚加仁义礼智,妄言忠肃惠和”意在指谁呢?

元和十四年,李翱重新担任国子博士、史馆修撰,而韩愈《顺宗实录》纂修于元和八年,完稿于元和十年。“性刚急,论议无所避”的李翱是否在直刺乃师呢?

第一个为柳宗元鸣不平的是范仲淹,他不仅称柳子厚文章“礼意精密,涉道非浅”,而且称其人为非常之士,王叔文等人则是“谋国意忠”,认为“《唐书》芜驳,因其成败而书之,无所裁正。”其后,严有翼、李贽、王夫之、章士钊等也都举史为之辨证鸣冤。

(未完待续)

中国大儒——遥望那些远去的文化山峰》小说在线阅读_第12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酒量犹豪人渐枯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中国大儒——遥望那些远去的文化山峰第12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