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谢谢贾岛的“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的美好寄寓。或许该谢的还有韩愈写给宪宗的那封《潮州刺史谢上表》。良心发现的唐宪宗颁下赦书,准韩愈于其年十月二十五日移任生存条件相对好些的袁州。

而不管在哪里,他心怀苍生、端正风俗的儒者用世情怀始终没有消歇。

在潮州,他以己之心度民间疾苦,为潮人清除鳄鱼之患,留下了传诵千古的《逐鳄鱼文》。

在袁州,他“削其俗法,不许隶人”,积极为沦为奴隶的百姓赎身,使其骨肉团聚。这些所作所为,正是儒家人本精神在他身上的现实折射。

唐宪宗于公元820年正月暴死,太子李恒即位,是为穆宗。从幼年时即对韩愈文章佩服殆尽的唐穆宗,立刻为偶像平反昭雪,征韩愈为国子祭酒。穆宗曾这样说:“韩公来为祭酒,国子监不寂寞矣!”

是的。寂寞了很久的国子监太需要韩愈来振兴儒学,来重起斯文。

身为国子祭酒,学界领袖,一生爱才、惜才、敬才的韩愈写下了著名的《杂说》,他叹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而他本人不但是一代宗师,也是一位善于发现并帮助人才的杰出伯乐。

据《旧唐书》载,韩愈年轻时即与孟郊、张籍友善。当时韩愈文名大彰于天下,孟郊、张籍却名位未振,韩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来,他们虽然都名声显赫起来,韩愈每每在公事之余相会时,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相交欢洽。同时,韩愈视那些权门豪士则如仆隶,极为蔑视。

《新唐书》说韩愈急公好义,“性明锐,不诡随。与人交,始终不少变。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愈官显,稍谢遣。凡内外亲若交友无后者,为嫁遣孤女而恤其家。”

与两汉魏晋南北朝儒学宗师不同,韩愈的巨大声名不是在聚众授徒,讲授经义,或诠释儒家经典中成就,而是其超越时代的巨大文学成就。

成书于清代康熙年间,至今仍见于书肆的《古文观止》,书中共辑录明末以前50余家散文220篇,而韩愈一人就在其中占有24篇。这是对韩愈文学成就的最朴实、最无声的肯定。欧阳修尊韩愈为文宗,苏轼称韩愈“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其实他们均在指其卓荦而精深的文学造诣。

《旧唐书》说韩愈,“常以为自魏、晋已还,为文者多拘偶对,而经诰之指归,迁、雄之气格,不复振起矣。故愈所为,文,务反近体;抒意立言,自成一家新语。后学之士,取为师法。当时作者甚众,无以过之,故世称‘韩文’焉。”

韩愈讲究“文以载道”,反对六朝以来浮靡绮丽的文学,他主张形式服从内容,文章要承载道义,为此他掀起了一场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新古文运动。乃至,“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而到宋朝庆历年间,韩文热潮再起,经欧阳修、苏轼等倡导,“韩文遂行于世,至于今盖三十余年矣。学者非韩不学也,可谓盛矣!”

看看围绕在他身边的那些友人弟子又都是些什么人呢?

张籍,著名诗人,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原为校书郎,经韩愈推荐、提拔,为国子博士。

孟郊,著名诗人,少时隐于嵩山,性孤僻寡合,为诗有理致,思苦奇涩。韩愈一见以为忘形之契,常称其字曰东野,与之唱和于文酒之间。

皇甫湜,有高才,性情爽直。裴度修福先寺时准备立一座碑,求文于白居易。皇甫湜听到后大怒:“近舍湜而远取居易,请从此辞。”裴度谢罪。皇甫湜随即饮酒至酣,援笔立就。作为题写碑文的稿酬,裴度赠给他很多车马缯彩,皇甫湜却再次怒道:“今碑字三千,字三缣,何遇我薄邪?”裴度也宽容地笑笑说:“不羁之才也”,从而酬之。

柳宗元,与韩愈交善,韩柳二人结成的文学联盟,使古文运动逐渐成为文坛主流。柳宗元在去世之前,将子女托付给韩愈关照。

李翱,与韩愈亦师亦友,幼勤于儒学,博雅好古,为文尚气质,完善不弥补了韩愈的“性三品”之说,终成一代大儒。

贾岛,韩愈弟子,初为浮屠,来东都,时洛阳令禁僧午后不得出,贾岛为诗自伤。韩愈怜之,因教其为文,遂去浮屠,举进士。写诗奇崛冷峻,与孟郊并有“郊寒岛瘦”诗名。

刘叉,韩愈弟子,以任气著称,因酒杀人亡命。遇赦后折节读书,能为歌诗。不能俯仰贵人,常穿屐、破衣。听闻韩愈善待天下士,欣然从归。后来与韩愈宾客论难,争语不能下,负气出走,随手拿走韩愈为他人书写墓志铭得来的润笔黄金数斤,而且大大咧咧说:“此谀墓中人所得耳,不若与刘君寿。”

……

有这样一堆文采斐然、性格鲜明的朋友、弟子,难怪韩愈会一扫以往儒学大师的正襟危坐、不苟言笑,使得自身人格更为丰满,性情更为通融,更逼近那个风趣、幽默、智慧、端庄的老头儿孔子。

(未完待续)

中国大儒——遥望那些远去的文化山峰》小说在线阅读_第12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酒量犹豪人渐枯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中国大儒——遥望那些远去的文化山峰第12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