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刘知几:让史学在儒学中雄起

梁启超这样颇有洞见地说过:“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最为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惟中国最为发达。”

但史学在自身漫长的发展史中,却长期是以一只寄居蟹的尴尬方式,依附在经子之学的螺壳里,蜷缩着自己骨节粗大的脚爪,卑微生存。

尽管在唐之前早已出现司马迁的千古绝唱、无韵离骚《史记》,以及同样光芒四射、熠映万代的班固《汉书》、范晔《后汉书》、陈寿《三国志》等等史学巨著,但史学仍然像个衣着光鲜的婢妾,始终没有以一个独立自然人的身份,气宇轩昂地出现在儒学大家庭里。

直到他走出,怀抱着自己总结前史、垂范后昆的煌煌大著《史通》,确定了“六经皆史”的概念,对魏征在初唐于《隋书·经籍志》中首创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给予学理上的确立和昭彰。

在中国史学史上,他相当于文学史中用《典论》开创了文学评论事业的曹丕,有着划时代的标杆意义。但又不同与曹丕简单的文学样式开创意义,刘知几用他的《史通》在对中国史学做了第一次全面性理论总结同时,更重要的是,重新确立史学在儒学中的地位,将之做为儒学的重要门类,与经、子之学并驾齐驱。

从此,史学这才做为一门重要学问,终于扬眉吐气,偏室扶正,独立为乙部。

从此,统治者开始懂得,治国安邦原来也可以向历史讨教,读书人也终于懂得,历史不但是门学问,而且它比诗词歌赋更艰深,更瑰丽,更让人神往,更富有学理性。

(未完待续)

刘知几,字子玄,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生于公元661年,唐高宗李治龙朔元年,卒于公元721年,唐玄宗李隆基开元九年。

他生长在一个“鼓簧史撰,柱石邦家”的世代官宦、书香代传之家。其从祖父刘胤之与国子祭酒令狐德棻、著作郎杨仁卿等一同撰写国史和实录;从父刘延佑进士及第,精于史撰;父亲刘藏器在高宗时为侍御史,其兄刘知柔“典学为海,懿文为林,擢进士第。”一门之内,俱以善文辞知名。

在如此家学渊源、文史双修的翰墨雅藻环境里,双向汲取着文史涵养,最后亭亭玉立出刘知几这样一株博文通史的并蒂白莲,也就情在理中了。

当爱迪生成为著名发明家之后,其父小山墨尔·爱迪生曾这样评价他:“爱迪生没有童年,拨弄发动机等一堆机械就是他幼年的惟一娱乐。”潜在的过人天份,常常使一些天才在幼年某些方面的表现反而不如常人,少年爱迪生就是因被老师视为蠢不可及而被逐出的校门。

刘知几也是如此。

幼奉庭训,早游文学的刘知几,被父亲教授《古文尚书》时,常常感到文辞生涩艰琐,难以诵读,因而学业不进,屡遭捶挞。可以想见刘藏器在高高举起愤怒的巴掌时,眼睛里流露的是如何失望的眼神儿。

正像12岁的爱迪生在火车上开始展现他的发明天赋,并让老爱迪生惊奇得眼珠立刻想夺眶而出砸到脚面一样,12岁的刘知几用他在史学方面的惊人领受能力,也开始让其父刘藏器同志感到不可思议。

他在《史通·内篇》自叙中说到:“尝闻家君为诸兄讲《春秋左氏传》,每废书而听。逮讲毕,即为诸兄说之。因窃叹曰:‘若使书皆如此,吾不复怠矣。’先君奇其意,于是始授以《左氏》,期年而讲诵都毕。于时年甫十有二矣,所讲虽未能深解,而大义略举。”

一读属于政治文献的《尚书》便昏昏欲睡,迟迟不得其法;一见更像史书的《左传》则欣然有归,学业立刻突飞猛进。这个对比强烈的兴趣点反差,其实已经将少年刘知几一生的学术走向坦露无遗。

就像从事文学翻译的傅雷,却发现儿子傅聪更具有音乐方面的天赋,于是将儿子果断交付给钢琴,而不是摁进法语字典一样。刘知几的父亲与长兄在他学通《左传》之后,又想让他博观围绕《左传》的义疏,目的很简单,将《左传》吃透研细,精谙此经。

要知道,多少穷经皓首的儒生毕其一生,也难于精通一经。

然而,刘知几再次表现出他对章句训诂之学的厌恶,同时在史学方面的浓郁兴趣和过人领悟水平。他以《左传·鲁哀公十四年》记录“春,西狩于大野”之后,再未见其他记载,于是拒绝继续读《左传》注疏,而是“乞且观余部,以广异闻。”

这之后,他通读了《史记》、《汉书》、《三国志》等史书。随着阅读视野的渐次开阔,他探求古今兴替沿革的求知欲望也更加浓厚,“历数相承,于是触类而观,不假师训。自汉中兴已降,迄乎皇家实录,年十有七,而窥览略周。其所读书,多因假赁,虽部帙残缺,篇第有遗,至于叙事之纪纲,立言之梗概,亦粗知之矣。”

在他充满自谦的自叙里,我们看到一个沉浸在历史书籍之中孜孜不倦、如饥似渴的少年长达六年的披史览籍、乐此不疲的长长身影。12岁读完《左传》,然后是《史记》、《汉书》、《三国志》,然后又浸淫于“自汉中兴已降,迄乎皇家实录”的卷帙浩繁的古今史著。读书的方法也与他人完全不同,“不假师训”,任由自己“触类而观”。到17岁时,饱读史书的他,对自先秦到中唐的历史已经“窥览略周”。

6年时间,他通读古今,而且对史书中“叙事之纪纲,立言之梗概,亦粗知之矣。”要知道,这需要多么巨大的阅读量,又需要多么精深的史学领受力。按《隋书·经籍志》所载,此时的史部之书计有817部,13264卷!能做到对这些史籍叙事之纪纲、立言之梗概“粗知”,是件多么让人惊愕的事情。

钱理群说过,做任何事,刻苦的结语常常是两个字:及格;兴趣的结语常常也是两个字:出色。

刻苦,兴趣,天分,家学,环境,这五个因素作用下的刘知几,当然已经不能用一个“出色”来定义他了。

(未完待续)

中国大儒——遥望那些远去的文化山峰》小说在线阅读_第11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酒量犹豪人渐枯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中国大儒——遥望那些远去的文化山峰第11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