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正是举着家训之名,实则是在行广倡儒家忠孝仁义观念,普及儒家理想人格,指认安身立命所在,所以《颜氏家训》自隋初面世后,就一直成为儒家育人正己的规范读本,历代刊刻不断。由近及远,争相矜式,大行于世,好评如潮。

《颜氏家训》的最妙处是作者抛弃正襟危坐,扳着面孔的说教姿态,而是用大量亲见亲闻的具体事例,从人伦常情与世道人心的细微处落笔,娓娓道来,如语家常。

颜之推极为重视学习,讨厌不学无术。学习的目的是为发虑宪,求善良,化愚顽,就贤远,最后成为一个有识于胸,有仁在心,有礼约身,有思在脑的人。任何一个大师都不会忽略了学习的重要性。在《勉学篇》中,他用自己亲历的梁朝中所见,深刻地说:“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至于谚云:‘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祕书。’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车,跟高齿屐,坐棋子方褥,凭斑丝隐囊,列器玩于左右,从容出入,望若神仙”,但他们肚中无货,“明经求第则顾人答策,三九公讌则假手赋诗。”天下太平之时,这些人还能够悠游卒岁,但等到天下大乱,朝市迁革之后,铨衡选举者,与他非复有亲;当路秉权者,不见昔时之党,求诸身而无所得,施之世而无所用,那么就窘态百出,只能“被褐而丧珠,失皮而露质,兀若枯木,泊若穷流,鹿独戎马之间,转死沟壑之际。”他指出,如果在当初,潜心学习,“诚驽材也,有学艺者,触地而安。”但现在他们因不学无术,“自荒乱已来,诸见俘虏。”

进而,他用自身周历南北朝胡汉政权,却能处处受到尊敬为例告诫人们,“虽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以此观之,安可不自勉耶?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

颜之推注重儿童的早期教育,他在书中指出,“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幼年时期,人精神专注,心无旁骛,受外界干扰少,故而是受教育的最佳时机。而且,人之少年犹如起于一张素纸,其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尚未形成,可塑性很大,因而在此时接受良好的教育,会对一生影响极大。

他认为学习是一项终身事业,人在任何年龄段都应珍惜时光。年幼“固须早教”,少年也不可“失机”,晚年之时“失之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少年时学习,“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但比不学而“瞑目而无见”要强百倍。

承继孔孟孝悌仁义的道德规范,他认为人在以“德艺周厚”为根本人生取向的同时,最为重要的是以仁义为信念,以践行仁义为旨归,积极培护自己的德性生命,加强心灵再造。在《省身篇》中他说:“君子当守道尊德,蓄价待时,爵禄不登,信天由命。须求趋竟,不顾羞惭;比较材能,斟量功伐,厉色扬声,东怨西怒;或有劫持宰相瑕疵而获酬谢,或有喧聒时人视听求见发遣;以此得官,谓为才力,何异盗食致饱,窃衣取温哉?”

尽管《颜氏家训》的写作意图是以归复早期儒家伦理思想为第一要义,但着眼于儒释道三教并融的大一统隋朝学术现状,他在《归心篇》中指出:“原夫四尘五廕,剖析形有;六舟三驾,运载群生:万行归空,千门入善,辩才智惠,岂徒七经、百氏之博哉?明非尧、舜、周、孔所及也。内外两教,本为一体,渐积为异,深浅不同。内典初门,设五种禁;外典仁义礼智信,皆与之符。仁者,不杀之禁也;义者,不盗之禁也;礼者,不邪之禁也;智者,不酒之禁也;信者,不妄之禁也。至如畋狩军旅,燕享刑罚,因民之性,不可卒除,就为之节,使不淫滥尔。归周、孔而背释宗,何其迷也!”

他认为就思想本质,儒释道三教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化愚启顽,教人向善就德,他们之间没有学理上的根本冲突。如此,就从理论上为隋唐在文化上实行三教并举、儒教为本的基本国策理顺了道路。

这些更为学术化的阐述与辨析,已远远超出了普通家训只就家庭伦理、道德修养、安身立命的言说范畴,从中也可清晰看到,颜之推撰写《颜氏家训》的真正用意所在与普世情怀。

《颜氏家训》共二十篇,此书虽然乍玄乍释,忽儒忽佛,时而说“神仙之事,未可全诬”,时而说“归周、孔而背释宗,何其迷也”,但其宗旨仍然在于“务先王之道,绍家世之业”,这是儒家的亘古使命与主题。也正因其充溢着尊德乐义、行仁明礼的传统儒家精神,所以历代统治者对《颜氏家训》推崇备至,广为征引,反复刊刻,虽历经千余年而不衰。王三聘在《古今事物考》中赞它:“古今家训,以此为祖。”袁衷《庭帏杂录》中称,“六朝颜之推家法最正,相传最远。”王钺盛赞“颜之推家训二十篇,篇篇药石,言言龟鉴,凡为人子弟者,可家置一册,奉为明训,不独颜氏。”

家法,其实已经变为了世法。

颜之推在写于入周之后的《观我生赋》中,对自己充满坎坷的流离飘零一生进行了艰涩的回望。

他对自己的总结,“予一生而三化,备荼苦而蓼辛。”在扬都,生值侯景杀简文帝而篡位;于江陵,逢遇孝元帝覆灭;于晋阳,经历齐后主遭屠毒。故而,他称自己“三为亡国之人。”

为此,他悲愤难抑地写道:“鸟焚林而铩翮,鱼夺水而暴鳞。嗟宇宙之辽旷,愧无所而容身。夫有过而自讼,始发蒙于天真。远绝圣而弃智,妄锁义以羁仁。举世溺而欲拯,王道郁以求申。既衔石以填海,终荷戟入秦。亡寿陵之故步,临大行以逡巡。”

认为自己如果“向使潜于草茅之下,甘为畎亩之人。无读书而学剑,莫抵掌以膏身,委明珠而乐贱,辞白璧以安贫,尧舜不能荣其素朴,桀纣无以污其清尘。此穷何由而至,兹辱安所自臻?”

其实,若再加上大象三年的北周之灭,他一生应该经历了四次亡国之痛。

国破家亡,颠沛流离,一介书生的他先是由南及北,后又自东入西,脚步走过了大半个中国。他迁徙的脚步,既非随遇而安的恣意游走,更非寄情山水的适性漫游,而是国家灾变之后的被掳而行或仓惶出逃,脚步凌乱,心情悲怆。

但也正是他数经亡国丧家变故,无奈之中数度易主,历涉汉胡不同朝政,以江南之人长期游走于辽旷北地。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闻见已多,这才成就了他的宏富性与博大性。

他在《颜氏家训》之中俯拾即是的广泛例证,同时也成为今天学人对于研究南北诸史的重要参考。比如《风操篇》中所说“梁武帝问一中土人,……何故不知有族?”这个人就是夏侯亶;《勉学篇》中说“江南有一权贵”,以羊肉为蹲鸱,此人就是王翼;《文学篇》所言“并州有一士族,好为可笑诗赋”,此人是姜质;《省事篇》所言“近世有两人,朗悟士也,性多营综”,这两个人就是祖珽、徐之才。读之,均可以补证南北诸史。因而,《颜氏家训》具有重要的文献意义。蚌病成珠,石结牛黄。从这层意义上说,究竟是该同情还是该庆幸颜之推的不幸呢?大师却不管这些的了,他只以一部家训谆谆教导万世之人。

从此,后世中国的每一个诗书之家有了教育子弟成长的必读范本,而每一位成长起来的德学兼备之人,又无不在生命早期啜吸过它的营养。

(本文毕)

中国大儒——遥望那些远去的文化山峰》小说在线阅读_第10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酒量犹豪人渐枯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中国大儒——遥望那些远去的文化山峰第10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