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人生无常,造化弄人,谁又能真正扼住自己命运的咽喉呢?

公元554年江陵城破之后,凄凄惶惶的颜之推被迫走上了北上长安的漫漫风沙路。他在《观我生赋》中写下了此时悲怆的心境:“惊北风之复起,惨南歌之不畅。守金城之汤池,转绛宫之玉帐。徒有道而师直,翻无名之不抗。民百万而囚虏,书千两而烟炀。溥天之下,斯文尽丧。怜婴孺之何辜,矜老疾之无状。夺诸怀而弃草,踣于途而受掠。冤乘舆之残酷,轸人神之无状。载下车以黜丧,掩桐棺之藁葬。云无心以容与,风怀愤而憀悢。”

何处是归程,长亭复短亭。

也许已走到了长安,或许还只是在路上,一个人看上了颜之推,他就是大将军李穆。李穆决定将这个重量级人才送往弘农,让他来为自家哥哥阳平公李远服务,掌管书翰之事。但颜之推此时却心系故国,结思江湖,对皓月以增愁,临芳樽而无赏。于是,他决定伺机逃离。

方案是偷渡黄河。因为,偶然间他获知,北齐准备遣送梁使徐陵等人回国,于是他暗自决定先奔齐,而后随同徐陵返梁。“遇河水暴长,具船将妻子奔齐,经砥柱之险,时人称其勇决。”砥柱山,当黄河中流。以山在激流中矗立如柱,故名。在今河南三门峡市,今已无存,为北周与北齐交界。

茫茫黑夜,浪高波谲,一叶扁舟,险象环生,颜之推竟然潜逃成功,胜利抵达北齐。

后来他在《从周入齐夜度砥柱》诗中,心有余悸也骄傲无比地写道:“侠客重艰辛,夜出小平津。马色迷关吏,鸡鸣起戍人。露鲜华剑彩,月照宝刀新。问我将何去,北海就孙宾。”

北齐的文宣帝高洋没有让我们失望,他与北周的宇文邕一样,向来自江南的这位大师表达了自己极大的热诚。“文宣见,悦之,即除奉朝请,引于内馆中,侍从左右,颇被顾眄。”

颜之推却没能回到思慕已久的故乡。这中间的原因,恐怕是高洋同样出于严重舍不得的原因。《周书·王褒庾信传》中,在说了王褒与庾信备受宠敬之余,又讲了一件事,“时陈氏与朝廷通好,南北流寓之士,各许还其旧国。陈氏乃请王褒及信等十数人。高祖唯放王克、殷不害等,信及褒并留而不遣。”想象一下高洋,应该也有这种求贤若渴的心理。

因为爱得太深,所以不忍割舍,不能分离。怎会允许你大雁南归呢。

大雁也很快发现,南方终已归不得了。公元557年,陈霸先威逼梁敬帝萧方智让位取而代之,改国号为陈,梁朝彻底灭亡。

无国可归,无家可回,颜之推援笔写道:“遭厄命而事旋,旧国从于采芑。先废君而诛相,讫变朝而易市。遂留滞于漳滨,私自怜其何已!”玉砌雕栏应犹在,只是容颜改,月明星稀中的故国杳然无踪了。长长地叹上一口气,挥上两行浊泪,将梦埋葬。

那就客寓于此,终老此生吧。

高洋用他的礼贤备至行为,感动着这位来自南方的学宗。他一度想让颜之推为中书舍人,“令中书郎段孝信将敕示之推,之推营外饮酒,孝信还以状言,文宣乃曰:且停。由是遂寝。后待诏文林馆,除司徒录事参军。”

颜之推的聪颖机悟,博识才辩,工于尺牍,应对闲明,同时也大为北齐重臣祖珽所器重。后来,好饮酒、性任纵的颜之推,还是用其渊博学识与超人才干获得了高洋的深为嘉许,升任为通直散骑常侍,领中书舍人。

身处北齐帝国的权力中枢,颜之推勤勉有劳,卓有政绩,“帝时有取索,恒令中使传旨,之推禀承宣告,馆中皆受进止。所进文书,皆是其封署,于进贤门奏之,待报方出。兼善于文字,监校缮写,处事勤敏,号为称职,帝甚加恩接。”

一个外来的和尚,受到方丈如此器重,这会让那些本地的小沙门们为之嫉恨不已。如同当年被那个叫段孝信的中书郎打小报告,此时的颜之推更成为北朝大员们的集体假想敌,“为勋要者所嫉,常欲害之。”为此,他写下《古意》表达心中的郁闷,“宝珠出东国,美玉产南荆。隋侯曜我色,卞氏飞吾声。已加明称物,复饰夜光名。骊龙旦夕骇,白虹朝暮生。华彩烛兼乘,价值讵连城。常悲黄雀起,每畏灵蛟迎。”

身为明珠,价值连城,但正因能解黄雀语,才时时不能免冶长之灾。于是韬光养晦,视灵蛟相迎为送祸上门。其实,高职非我所求,厚禄也非吾所想,宁静自守,淡薄明志,谁又能奈我何呢?

这样的岁月虽有种种不快,但不再有世乱兵荒的狼狈逃窜,也不再有囚系于途的惶惑与无寄,那就这样安闲于一隅,了此一生,岂不也好?

又一场变故很快接踵而至,再次改变了颜之推的人生。

(未完待续)

中国大儒——遥望那些远去的文化山峰》小说在线阅读_第10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酒量犹豪人渐枯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中国大儒——遥望那些远去的文化山峰第10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