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最终,陆德明以“与鲁达(鲁世达)、孔褒共会门下省,相酬难,莫能诎”展示了他超凡的学术造诣。辩论会后,他被任命为国子助教,很快又成为越王杨侗的司业,入殿中授经。

这次学术辩论会上,孔颖达所面对的对手似乎更强大,系所有现任国子秘书学士,取得的成绩又最显著,他随方晓答,义据赅明,出人悟表,“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达为冠。”

附带,产生的后果也极为严重。因为在所有与会者中,孔颖达年龄最小,最小的他却越过一群前辈们为穷经皓首或为学问已寸草不生的头顶,独拔头筹,勇执牛耳,这让老同志们情何以堪?羡慕,忌妒,恨,于是出现了,甚至出现了金庸笔下武林大会上才见的龌龊一幕。“先辈宿儒耻为之屈,潜遣刺客图之。”为避暗杀,孔颖达躲进了礼部尚书杨玄感的家,这才幸免于难,没有将生命的句点悲壮地打在洛阳旅馆的谋杀案现场。

会后,他被补为助教,从业单位也与陆德明颇相近,太学。

这里有个问题。成绩更好的孔颖达,他的太学助教官职为什么是补来的,他又为何没有成为杨广任何一位王子的帝师呢?按说,他更有理由。

问题可能就出在杨玄感身上。

这个对杨广政权时时瞟着觊觎目光的人,已经让炀帝感觉出蛛丝马迹,事实上,大隋最后彻底翻船,原因就是他于杨广北征高丽时在大后方釜底抽薪,最终让李渊完其夙愿。这么一个对头,却为躲避暗杀的孔颖达提供庇护所,那么孔颖达在阴险狡诈的杨广那里,自然就不会放心。这个补来的助教,恐怕也是为闭众口,勉为其难下作出的决定。

如此也就明白,在未来的大唐政权里,孔颖达为什么又总比陆德明受青睐多些,风头更健劲一些。

这些都可暂时不管,因为外强中干的隋朝像个突然中风的中年男人,一个跟头栽下去,立刻嘴歪眼斜,从此生活不能自理。风起云涌的隋末大起义如同一场狂飚,不光将大隋江山吹得摇摇欲坠,也将这个王朝所附带的一切吹得七零八落。

天下大乱,又奈何不得,做为文人似乎只有一件事可做——在电闪雷鸣的暴风雨中找爿可以容膝的所在,隐居。

前大隋国子助教陆德明,用巴豆掩护自己,用提不起裤子的招数躲开了王世充,避居于成皋。

前大隋太学助教孔颖达则隐居于虎牢。

不知道编纂新旧《唐书》的欧阳修、刘昫是集体不知道这两个地名,还是各自按照自己所在时代的习惯叫法,才这样去写。其实,成皋即虎牢,在今河南荥阳。春秋时虎牢为郑地。秦在此置关。汉以虎牢为成皋县,隋改为汜水县,唐避李虎讳,改虎牢为武牢。

河南荥阳在当时是王世充割据的地盘,两位大师避居这里。头顶风雨如晦,窗外鸡鸣不已,他们暂将未知的命运紧紧系在一处,绕开世事,用研经究典的方式相互取暖。

公元621年,李世民兵扫太行山以东,王世充降,荥阳归唐。

携手走入大唐的孔颖达、陆德明,又同时双双被李世民恭敬地延请到自己秦王府文学馆,与杜如晦、房玄龄、虞世南等16人,组成了史上著名的唐十八学士集团。

他们“更日宿直,听朝之暇,引入内殿,讲论经义,商略政事”,成为李世民非常倚重的私人智囊。后来,在李世民篡嗣夺位道路上,仍是这个高智商组织的屡献奇计,才使得李世民最后顺利登上大唐权力宝座。

公元626年,孔颖达被授国子博士,次年的贞观元年,又被封曲阜县男,很快又转为给事中。

饶有趣味的是,这回轮到了陆德明坐不热不冷的板凳,享受“补”的待遇了,他被补为太学博士。而具有同等学术量级的大师孔颖达,却显得炙手可热,“时太宗初即位,留心庶政,颖达数进忠言,益见亲待。”

李世民曾问:“《论语》云:‘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何谓也?”孔颖达答道:“圣人设教,欲人谦光。己虽有能,不自矜大,仍就不能之人求访能事;己之才艺虽多,犹以为少,仍就寡少之人更求所益。己之虽有,其状若无。己之虽实,其容若虚。非唯匹庶,帝王之德,亦当如此。夫帝王内蕴神明,外须玄默,使深不可测,度不可知。《易》称:‘以蒙养正,以明夷莅众’,若其位居尊极,炫耀聪明,以才凌人,饰非拒谏,则上下情隔,君臣道乖。自古灭亡,莫不由此也。”

领导一句简单的问话,其实很多时候并非他心有所惑,提问者在发问时心中已有所指,并有着完整而清晰的答案。他无非想通过被问者的回答,从外围来佐证自己想法的确凿性。

比如,汉武帝连下三策,从天人关系角度要求阐释古今治道、帝王之业。结果,董仲舒的对策独拔头筹,原因是他的对策迎合了武帝口味。

还比如,曹操向荀彧询问,是否该奉迎汉献帝迁都许县,荀彧回答“奉主上以从民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雄杰,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天下虽有逆节,必不能为累,明矣。”这就迎合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心中谋略,于是甚为嘉许。

自然,孔颖达的回答使得“太宗深善其对”,这使得他在大唐春风得意,扶摇直上。

(未完待续)

中国大儒——遥望那些远去的文化山峰》小说在线阅读_第10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酒量犹豪人渐枯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中国大儒——遥望那些远去的文化山峰第10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