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知识能够改变命运,但享有知识有时更需要命运。

就像1991年摄影记者解海龙在偶然之间,将一个伏在课桌上渴望求学的“大眼睛”女孩摄入镜头,从此,希望工程改变了苏明娟的一生。

贫家子弟郑玄得以远赴洛都,进入中央大学学习,得益于一个人的大力襄助。

他就是在与宦官集团勇敢斗争的清流集团代表人物,在党锢之祸中与李膺并称为“李杜”的杜密,时任北海太守。

范烨在郑玄本传中漏掉了这该交待的重要一笔,但在《后汉书·党锢列传》中有记载:“杜密字周甫,颍川阳城人也。为人沈质,少有厉俗志。为司徒胡广所辟,稍迁代郡太守。征,三迁太山太守、北海相。其宦官子弟为令长有奸恶者,辄捕案之。行春到高密县,见郑玄为乡佐,知其异器,即召署郡职,遂遣就学。”

可见,他能够到太学受业,完全是爱才惜才两杜密在乡啬夫位置上发现他天资聪颖,卓非凡器之后,为他安排郡职,以此俸作学资,才能迤逦西行,负笈求学。

?郑玄在太学之中,先师从今文经学博士第五元先,于是对《京氏易》、《公羊春秋》两部今文学经典融会贯通,后来还对不属于学习范畴的刘歆的《三统历》及周公所撰《九章算术》等天文历算典籍进行了深入探研,了熟于心。

尤为可贵的是,在极为讲究师法与家法传承的东汉时期,做为今文经学的门徒,郑玄不但没有固守师法家法,甚至还翻今文经学围墙而出,跨进被今文经学派视为异端谬说的古文经学门庭,跟随今文经学家张恭祖学习《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及《古文尚书》。

他知道,不管是资本主义的汉堡,还是社会主义的馒头,都一样对饥饿的胃有益。为了身体茁壮,更为了填饱肚子,就不能带着什么主义的有色眼睛来审视同为食品的它们。西餐中菜一起用,网罗众家,通融为一,为我所用。

面对学问,郑玄总是怀着极度的饥饿感。从洛阳太学走出,他又游历在三辅之地,四处遍访名师,执经问难。经过十余年的游学,郑玄已经成为一个深文周纳、遍晓群经的学问高深的经学家。

高到何种成都?连谦虚的他自己都认为,“山东无足问者”,崤山以东的广大平原上,再没有可向之讨学问教的人。

那该收拾行装,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了。

不。因为郑玄早就向往那间远在长安扶风的课堂,那里面端坐着他一直仰慕的当世通儒——马融。

巴尔扎克说过,人类生活最美好的主旨和人类生活最幸福的根柢,都莫过于学习。

带着这种快乐,他西入长安,通过朋友卢植介绍,谦卑地做起了马融的学生。

说学生并不准确,其实,只是个颇受歧视的旁听生。

马先生讲课的排场很大。《后汉书·马融列传》载:“居宇器服,多存侈饰。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弟子以次相传,鲜有入其室者。”

虽然早年毕业于太学,尽管在河洛之地名声大噪,但在马融这间私人学堂里,郑玄还实在属于无名之辈。只配搬个板凳坐在绛纱帐外,像坐在剧场后排的观众不是在听,而是影影绰绰地看马大师在堂上说永远也无法听到的金玉之言。“融门徒四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

在这里求学三年,却始终被拒绝在纱帐之外,与老师连次面都见不上,只是由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来传授指导,这无论如何都会让一个学人耻辱!更何况,此时的郑玄已是一位淹贯经史,饱学到“于山东无足问者”的中年学者。但郑玄不光没有愤然而走,甚至心无怨言,日夜诵读,未尝倦怠。

在一次召集学生门徒探讨图谶纬书象理时,马融听说有个叫郑玄的学生善于算学,便将郑玄召到楼上,师徒终于面对面会晤。郑玄趁机向老师询问了很多久积于胸的未解疑难义理。

学生高质量的提问,总能在高水平的老师那里得到会心一笑。

《论语·颜渊》中,樊迟从游孔子于舞雩之下,问道:“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孔子充满激赏地说:“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原因就在于舞雩这个场所有着特殊的历史寓意,鲁昭公被三家攻打逃往齐国这年,《春秋·昭公二十五年》中记载:“有鸲鹆来巢。秋七月上辛大雩,季辛又雩。”《公羊·昭公二十五年》对其解释道:“又雩者,非雩也,聚众以逐季氏也。”可见,“雩”是对季氏打跑鲁昭公史实的曲笔。樊迟问孔子之时已是鲁哀公执政,季氏仍然权倾朝野,而哀公也有逐季氏之心,樊迟与老师游舞雩台之时,自然在这凝聚着一段深刻历史的所在,引发了自己现实的考虑,所以,有此曲折微隐之问。与弟子心有灵犀的老师,这才会对樊迟夸赞,“善哉问!”

郑玄究竟向马融请教了些什么,老师的回答又是什么,无从得知。但这更像一场精彩的毕业论文答辩,只不过提问者是学生。

寥寥数语的提问,却已足可透露问者的深厚学养,为学宗旨,以及学术指向。妙语破障,也无需长篇大论,娓娓道之,学生惑解疑消。当郑玄得到圆满的解答,决定将见面当作分手,向老师辞归时,马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

只有文化宗师,才有这样的慨然自许与许人。这既是老师对自己学问的自负,更是对学生学问的全面肯定。

望着东归的郑玄背影,马融知道,他身后的一座学术高峰将在东方屹立。

(待续)

中国大儒——遥望那些远去的文化山峰》小说在线阅读_第5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酒量犹豪人渐枯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中国大儒——遥望那些远去的文化山峰第5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