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一个志远识高、不苟流俗的人,他能够察古知今,推往及来,替整个人类做出宏大的料理,但却惟独无法打理自己,缺乏生存的本领,拙于与俗世周旋。

不管在哪个时代,这样的人都会不合时宜,都不会亨通显达。

王充在《论衡·自纪》里自叙其官场履历:“在县,位至掾功曹;在都尉府,位亦椽功曹;在太守,为列掾五官功曹行事;入州为从事。”

东汉的行政机构仍沿袭西汉旧制,分封王、侯与州、郡、县双轨並置,地方行政机构为州、郡、县三级制,王充虽然在三级衙门里都曾任过职,但官位始终为不起眼的“掾”。

但就是这样的小官,他经营得时间也并不长。他在《自纪》中说:“充以元和三年徙家辟诣扬州部丹阳、九江、庐江,后入为治中。材小任大,职在刺割,笔札之思,历年寝废。章和二年,罢州家居。”

他的职场经历更像是个游戏。59岁才走入官场,实在有些太晚,短短两年后,61岁即从仕途撤退,又实在有些太快。

这没办法,性格决定一切。

“不好徼名于世,不为利害见将,常言人长,希言人短。专荐未达,解已进者过。及所不善,亦弗誉;有过不解,亦弗复陷。能释人之不大过,亦悲夫人之细非。好自周,不肯自彰,勉以行操为基,耻以材能为名。众会乎坐,不问不言,赐见君将,不及不对。在乡里,慕蘧伯玉之节;在朝廷,贪史子鱼之行。见污伤,不肯自明;位不进,亦不怀恨。”这样的人,如何能在官场中“进步”呢?

但他安之若素,始终坚持自己的人生信条,“为上所知,拔擢越次,不慕高官。不为上所知,贬黜抑屈,不恚下位。比为县吏,无所择避。”

《后汉书》中说他“仕郡为功曹,以数谏争不合去”,这是他不苟合于世,不讨好上司的外在表现,内因却是他“见污伤不肯自明,位不进亦不怀恨,不泛交俗才,俗才因其微过,蜚条陷之,然终不自明”的皎洁本性使然。

两相作用,当然会导致仕宦不进,官爵卑微。

但,这有什么不好呢?操行有常贤,仕宦无常遇。贤不贤,才也;遇不遇,时也。我有才但不遇,那就不是我的问题。自己就埋头书斋,遵礼蹈绳,修身守节,做一个锐意于道,不妄进苟取的贤儒好了。

公元88年,章和二年,带着短暂且微贱的仕宦经历,王充退休归家。自此,他开始了晚年的闭门著述生涯。

门前冷落,车马绝少,这种突然静下来的生活,对于一个在官场走过的人来说,感受尤甚。王充为此感叹,“升擢在位之时,众人蚁附,废退穷居,旧故叛去。”为此他愤尔提笔写下《讥俗》、《节义》来讽刺世态炎凉。

其实,王充应该熟知廉颇的故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写道:“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乃复用为将,客又复来。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哉?”

王充不光有怨,还有盼。

退居闾里,穷居陋巷的他,此时甚至天真地期盼,能接到皇帝征召,“处台阁之下,蹈班贾之迹”。兰台是东汉的皇家图书馆,当时与王充有交往的文化名流贾逵、傅毅、杨终等曾俱为兰台令史,独王充不得。

其实,兰台令史只是个享秩百石的芥子之官,但它如今天的两院院士,荣誉性质更大。一生鄙夷官场的王充暮年忽起此想,也许是他对自己平生一份未遂之愿所寄寓的最后一次哀叹。

“发白齿落,日月逾迈,俦伦弥索,鲜所恃赖。贫无供养,志不娱快。”这是王充留给世界的最后告白,也是他凄苦晚景生活的真实写照。

“命以不延,吁叹悲哉!”

永不妥协的现实批判者王充,用自己博大的思想重塑了儒家精神,但却只能无奈地用这样八个字为自己提前送去挽幛。

想来,令人辛酸。

(本文毕)

中国大儒——遥望那些远去的文化山峰》小说在线阅读_第3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酒量犹豪人渐枯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中国大儒——遥望那些远去的文化山峰第3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