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王充比我们想象的走得更远。

他不但石破天惊地要向孟子讥刺,甚至还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地向孔子发问。

孟子说过一句“五百岁必有王者兴”,王充反问:“五百岁必有王者,谁所言乎?论不实事考验,信浮淫之语,不遇去齐,有不豫之色,非孟子之贤效,与俗儒无殊之验也。”

举世皆说,孔门之徒,七十子之才,胜今之儒。王充充满反叛地说:“此言妄也!彼见孔子为师,圣人传道,必授异才,故谓之殊。夫古人之才,今人之才也,今谓之英杰,古以为圣、神,故谓七十子历世稀有。使当今有孔子之师,则斯世学者皆顏、闵之徒也;使无孔子,则七十子之徒,今之儒生也。何以验之?以学于孔子,不能极问也。圣人之言,不能尽解;说道陈义,不能辄形。不能辄,宜问以发之;不能尽解,宜难以极之。”

进而,他充满自负地说:“凡学问之法,不为无才,难于距师,核道实义,证定是非也。问难之道,非必对圣人及生时也。世之解说说人者,非必须圣人教告乃敢言也。苟有不晓解之问,迢难孔子,何伤于义?诚有传圣业之知,伐孔子之说,何逆于理?谓问孔子之言。难其不解之文,世间弘才大知生能答问解难之人,必将贤吾世间难问之言是非。”

也正是他骇人听闻的《刺孟》、《问孔》,因此而在身后备受驳责,为后世学界一再对之口诛笔伐。

乾隆就曾为此生气地御批:“王充刺孟而问孔,已有非圣无法之诛!”提倡六经皆史的清代史学家章学诚,更因王充非难儒学,扬墨赞道,对他的儒家身份提出质疑。近代经学大师刘师培,则用肯定的口吻说王充乃“南方墨者之支派”。从而,搞得王充的《论衡》自《隋书?经籍志》始,就一直被历代目录书籍列入无所宗主的杂家一类。

儒家身份被模糊,被曲解,这倒像极了先秦最后一位儒家宗师荀子。

如果认真弄明白王充问孔、刺孟的用意所在,就会还原他的真实身份。

先请看他在《论衡?本性篇》中的一句宗旨性论述:“孔子,道德之祖,诸子之中最卓者也!”《辨崇德》中,他又说:“孔子,圣人,知府也。”《知实篇》中他再次充满敬仰地说:“孔子见窍睹微,思虑洞达,才智兼倍,强力不倦,超逾伦等。”

从道德、智慧、修养、情操等方面出发,王充都认为孔子超凡绝伦,是一座常人难以企及的最高人格丰碑。但同时他认为孔子是圣人,但不是神。他说:“所谓神者,不学而知;所谓圣者,需学以圣。”孔子是好古敏求,博学于文的,圣人需学,知其非神。

他之《问孔》、《刺孟》的真正目的在于,打破人间迷信,坚决否定汉儒篡改后的“前知千岁,后知万世,有独见之明,独听之聪,事来则名,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孔子形象。将被汉儒高抬进文庙里享受冷猪肉的孔子,重新请回到人间,还原孔子本来面目。

因而,可以说他才是孔子的真正拥护者,是孔子的真正知音。道理就是这样简单,子不语怪、力、乱、神,举着孔子神圣而高不可攀的塑像,满嘴神话、鬼话的俗儒,其实他们才是孔子的真正冤家对头。

范晔《后汉书》中记录了作者创作时的谨慎与认真,“以借儒守文,多失其真。乃闭门潜思,绝庆吊之礼,户牖壁墙各置刀笔,著《论衡》八十五篇。”

但就是这么一部严谨之作,却因为书中有诸多离经叛道之论,被时人认为违诡于俗,这本始写于汉明帝永平之末,初成于汉章帝建初时期,最后于章和二年作者罢州家居才最终定本的《论衡》,却在王充死后100余年时间里不得行于世,渐近亡失。

多亏了蔡邕,历史上大大知名的蔡文姬父亲,这部有着划时代意义的哲学论著才得以重见天日。

谢承《后汉书》记载:“王充所作《论衡》,中土未有传者,蔡邕入吴始得之,恒秘玩以为谈助。后王朗为会稽太守,又得其书,及还许下,时人称其才进。或曰:“不见异人,当得异书。”问之,果得《论衡》之差。由是遂见传焉。”

《抱朴子》中也有类似记述:“王充所著《论衡》,北方都未有得之者,蔡伯喈尝到江东得之,叹其文高,度越诸子。及还中国(中原),诸儒觉其谈论更远,嫌得异书。或搜其隐处,果得《论衡》。提取数卷持去。伯喈曰:惟吾与汝共之,弗广也。”

犹如在地下静静熟睡了几千年的殷墟甲骨,它始终在等待一个真正认识他的人出现,聆听他足音的靠近。1899年,罗振玉发现它时,曾激动万分地写下了这样的话:“今山川效灵,三千年而一泄其密,且适我之生,所以谋流传而悠远也!”

《论衡》遇到蔡邕,应该就像那根从火里抢救而出后来制成焦尾琴的梧桐木。

(待续)

中国大儒——遥望那些远去的文化山峰》小说在线阅读_第3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酒量犹豪人渐枯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中国大儒——遥望那些远去的文化山峰第3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