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这种天性的养成,却和一个人有着直接的关系。

扬雄在《答刘歆书》中自言:“雄少不师章句,亦于五经之训所不解。……独蜀人有严君平、临邛林闾翁孺者深好训诂,翁孺与雄外家牵连之亲。又君平过语,有以私遇,少而与雄也。”

一个是通明训诂,尤晓异代方言的远亲林间翁孺,这对他后来写成《方言》著作影响巨大。

另一位就是严遵。严遵,字君平,成都人。原名庄遵,后为避汉明帝刘庄之讳,改名严遵。清虚自守,自甘淡薄,德高学深,而且不屈身事人,是一位隐于市井的高人。自甘贫贱,卖卜于市,数十年不改其业。这位老先生还有个怪癖,每天只为数人卜筮,“得百钱足以自养,则闭肆下帘而授《老子》”。《汉书》说,“君平年九十余,遂以其业终,蜀人爱敬,至今称焉。”

这样的人的确让人钦敬,何况是亲闻咳唾的学生。扬雄在《法言?问明》中称赞乃师:“蜀庄沈冥,蜀庄之才之珍也,不作苟见,不治苟得,久幽而不改其操,虽隋、和何以加诸?举兹以旃,不亦珍乎!吾珍庄也,居难为也。”

以隋侯珠、和氏璧形容乃师,且“吾珍庄也”的扬雄,可见对老师学问及人品的深切服膺,严遵的“不作苟见,不治苟得,久幽而不改其操”,自然影响到他的为文与为人。

于是,扬雄“清静亡为,少奢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的天性,也就找到了答案。

这样的人,自然永远不合时宜。

汉哀帝登基之后,先前不可一世的王氏外戚集团大厦立倾,代之的是新外戚丁、傅两姓的权倾朝野,哀帝的同性恋友董贤也如日中天,炙手可热。所有跟随这三家跑的人都得到升迁重用,表现奇佳者如朱博,火线提拔官至臣相。

罢黜或升迁,那是他们的事情,这一切又与我有什么关系呢?不为外界吵吵嚷嚷所动的扬雄,更像个得道的高僧。他关起门来,将喧嚣避之门外,为自己的书案保存一份雅静。

赋,是坚决不写了,那就追《老子》、《易经》之意,发自己之怀,写写《太玄》吧。没有什么目的,只是想在这纷乱扰嚷的世界守住自己这颗泊如的心灵。

电影《全民公敌》主人公迪恩有句著名的道白,“当你周围全是**,而你还守护着处丨女丨的贞操,那么你就会成为公敌,遭到所有人的耻笑与挖苦。”

扬雄就处在被嘲笑的位置。

他没有为此愤怒,或者不屑一顾置之不理,而是写下一篇《解嘲》,用对话的方式为自己解嘲,同时讥笑那些嘲笑者。

《解嘲》中,客问“今子幸得遭明盛之世,处不讳之朝,与群贤同行,历金门上玉堂有日矣,曾不能画一奇,出一策,上说人主,下谈公卿。……顾而作《太玄》五千文,支叶扶疏,独说十余万言,深者入黄泉,高者出苍天,大者含元气,纤者入无伦,然而位不过侍郎,擢才给事黄门。意者玄得毋尚白乎?何为官之拓落也?”

扬子回答,“当途者入青云,失路者委沟渠,旦握权则为卿相,夕失势则为匹夫……当其有事也,非萧、曹、子房、平、勃、樊、霍则不能安;当其亡事也,章句之徒相与坐而守之,亦亡所患。故世乱,则圣哲驰骛而不足;世治,则庸夫高枕而有余,故默然独守吾《太玄》”

从这问答中可以看出,扬雄的人生取向不是无所进取,躲于书斋不理世事,而是有着“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的鲜明儒家情怀。因为他比别人看得更清澈,天下大乱,朝廷颠簸,大臣们相互倾轧,“旦握权则为卿相,夕失势则为匹夫”,此为我所不屑,所以“默然独守吾《太玄》”。

这种人生取向,同样可以追溯到他求学时面对屈原的态度。

扬雄早年深以屈原之文远远超过司马相如为奇,对屈原不遇明君,自沉于江的遭遇深表哀惋。长发,宽袍,玉珮,香草;一片浩淼的大泽,一颗枯瘦的诗魂,一声回响天宇的叹息,一弯跃向汨罗的弧度。这种种意象在深喜辞赋同为文人的扬雄心中,激起了更大的波澜。“悲其文,读之未尝不流涕也”。

但扬雄并不以屈原怀石自沉的做法以为然,他认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龙蛇,遇不遇命也,何必湛身哉?”怎么能以自戕的方式来结束自己?于是,作《反离骚》一篇,诗人气质十足地自岷山投于江中,以祭屈原。

仔细看,扬雄这短短的一句话,其实来自三个古人的嘴中。

老子曾对问礼洛阳的孔子说:“君子乘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莱以行。”孔子告诫弟子说,“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荀子在《宥坐》中说,“遇不遇者,时也;死生者,命也。今有其人,不遇其时,虽贤,其能行乎?苟遇其时,何难之有!故君子博学深谋,修身端行,以俟其时之处。”

将学问的探讨与个人人格的修养融为一体,这一点显然与董仲舒之后的那些经学家有着本质的差异。以儒为本,援道入儒的思想学术根基,使得扬雄始终能甘坐在冷板凳上,博学深谋,修身端行,心无旁骛,守己持正。

在扬雄看来,被时儒改造过的经学化的儒学,或谶纬化的经学彻底歪曲了经典儒家的真面目,他期望以自己的身体力行来纠正儒学发展中的偏向,从而纯净儒学,重振儒家精神。

这就是《汉书?扬雄传》中所说的,“雄见诸子各以其知舛驰,大抵诋訾圣人,即为怪迂,析辩诡辞,以挠世事,虽小辩,终破大道而惑众,使溺于所闻而不自知其非也。及太史公记六国,历楚汉,讫麟止,不与圣人同,是非颇谬于经。致人时有问雄者,常用法应之,撰以为十三卷。象《论语》,号曰《法言》。”

能站在客观的学术角度对太史公说三道四,在中国,扬雄是第一人。

(待续)

中国大儒——遥望那些远去的文化山峰》小说在线阅读_第3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酒量犹豪人渐枯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中国大儒——遥望那些远去的文化山峰第3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