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此时,王氏子弟皆卿、大夫、侍中、诸曹,分据势官,满朝廷。朝廷之事事无巨细,所有裁决均由王凤拍板,身边人就劝成帝,这事是不是先与大将军王凤沟通一下?汉成帝说,这样的小事何须关大将军?左右人叩头争之,无奈下汉成帝告诉了王凤。王凤哪里会允许一个整天诋毁自己的政敌刘向的儿子走到皇帝身边,他摇头否定,汉成帝只好怏怏作罢,退而求次,让刘歆待诏宦者署,为黄门侍郎。

黄门侍郎虽品级稍低,但也不简单!董巴《汉书》中说:“禁门曰黄闼,中人主之,故号黄门令矣。然则黄门郎给事于黄闼之内,入侍禁中,故号曰黄门侍郎。”看看今天领导的司机有多硬朗,你就可以推测出皇帝身边的侍郎有多风光。

鉴于复杂诡谲的朝廷内争,担心儿子少年得知,忘乎所以,刘向甚至专门为刘歆写了一篇《戒子歆书》,引董仲舒名言来说明福因祸生,祸藏于福的道理。文章大有深意,原文抄录如下:

告歆无忽:若未有异德,蒙恩甚厚,将何以报?董生有云:“吊者在门,贺者在闾。”言有忧则恐惧敬事,敬事则必有善功,而福至也。又曰:“贺者在门,吊者在闾。”言受福则骄奢,骄奢则祸至,故吊随而来。齐顷公之始,藉霸者之余威,轻侮诸侯,蹇之容,故被鞍之祸,遁服而亡,所谓“贺者在门,吊者在闾”也。兵败师破,人皆吊之,恐惧自新,百姓爱之,诸侯皆归其所夺邑,所谓“吊者在门,贺者在闾”也,今若年少,得黄门侍郎,要显处也。新拜皆谢,贵人叩头,谨战战栗栗,乃可必免。

战战栗栗,乃可必免。这是一位洞悉社会险恶的慈祥父亲的忠告,也是一个在政治角逐场上伤痕累累的斗士的经验之谈。年轻的刘歆能否听懂其中的弦外之音,不得而知。但这句“贺者在门,吊者在闾”的告诫,最后却十分准确地应验在了刘歆的人生谢幕时分。

这是后话。

(待续)

研读西汉历史,常常迷醉于这样一种文化景象。

一位摇橹出海的艄公,旁边是一个等待成长的少年。天涯无际,海阔浪高,艄公渐渐老去,最终筋疲力尽,倒在了前行的航程之中。成长起来的儿子,稳稳接过父亲手中的桨橹,承继起前辈未竟的事业,用超凡胆识与卓荦才华,将一叶孤舟驾成一艘艨艟巨舰,直抵辉煌的彼岸。

在司马谈、司马迁如此,在班彪、班固如此,在刘向、刘歆更加如此。

自公元前26年受汉成帝命,刘向领导的国家文献整理工程启动伊始,刘歆就加入了这个团队,到公元前7年刘向老死任上,刘歆已在这间中国最早的古书校勘所里浸淫了20年之久。

20年的展卷细研、博览古今,20年的旁搜远绍、书海遨游,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学富五车、贯通古今的大家硕儒,更别说少年时就已通《诗》、《书》,对六艺传记、诸子、诗赋、数术、方技无所不究的刘歆。

事实上,在这个学术阵营里,刘歆以其坚实的知识根柢和精湛的治学方法,很早就成为了中坚。所以,刘向死后,汉成帝又任刘歆为中垒校尉领校五经,继领这个学术团队前行。

这是中华文化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时刻。

公元前5年,刘歆终于圆满地完成了这项历时弥久、影响深远的浩大文化工程。

此次大规模图书整理、校勘工作,共整理出图书33,090卷,几乎囊括当时所能见到的全部古籍。我们今天能够读到先秦之书,得益于刘向父子等人对档案文献的编纂整理,以及历代学者不断辗转翻刻,才使珍贵的上古史文献流传至今而不致湮没。

此次校书工程中,首创性地把收集不同版本、校勘、整理、编修目录、考据等项工作结合在一起,首次把文献典籍进行了分类和编目,使杂乱的学科、流派各归其类。.而且广收众本,仔细勘对,相互补充,剔除重复内容。在校勘文字、刊定脱误中,采用“本校法”和“对校法”比对性校雠全文,.厘定篇目,题定书目。每校完一书,便确定合适的书名。对于简册则根据逻辑顺序或时间顺序确定各篇次第。

经刘氏父子,目录学和校雠学遂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并为此后的文献学家、历史学家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文献整理编纂方法。史学家章学诚从理论上对校雠进行了总结,在《校雠通义》中说:“校雠之义,盖自刘向父子部次条别,将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非深明于道术精微,群言得之故者,不足如此”。

刘歆在其父刘向编纂《别录》的基础上进一步细研深究,“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编成了一部综合性的图书分类目录《七略》,对后世的目录学更有着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目录书的典范。班固根据《七略》写《汉书?艺文志》,这种编目方法上的创新,是研究目录学的开端,从此,明确地进行书籍分类的思想诞生了,人们开始注重文献典籍的编目和分类,许多学者明确地把书籍分类和编目看作一种体制和纲纪。

此外,刘歆还创造性地运用了互著和别裁的方法,即对归入一类而不能概括全部内容的图书,就分别著录在相异类目下,以充分指示图书内容,便于读者查阅。如《伊尹》《太公》两书,分别见于诸子略的道家类和兵书略的兵权谋类,是为互著;《管子》归入诸子略道家类,其中《弟子职》一篇,裁出别归六艺略孝经类,是为别裁。

范文澜在《中国通史》中给予《七略》极高的评价,他说:“西汉后期,继司马迁而起的大博学家刘向刘歆父子,做了一个对古代文化有巨大贡献的事业,那就是刘向创始,刘歆完成的《七略》……《七略》综合了西周以来主要是战国的文化遗产.,是一部完整的巨著,它不只是目录校勘学的开端,更重要的还在于它是一部极可珍贵的古代文化史。西汉能有《史记》《七略》两大著作,在史学史上最辉煌的成就。”

可惜,刘歆的《七略》与刘向的《别录》在今天均已散逸,我们只能通过《汉书?艺文志》来略窥它们的风神了。

(待续)

中国大儒——遥望那些远去的文化山峰》小说在线阅读_第2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酒量犹豪人渐枯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中国大儒——遥望那些远去的文化山峰第2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