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小戴礼记》的勃兴与流传,缘于一次史上著名的会议——石渠阁会议。

隔着历史长河往回看,这既是一次政治会议,也是一场学术会议。因其政治与学术的双重属性,这次会议历来备受后世学界关注。

原因很简单,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公孙弘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置五经博士,讲授儒家经典著作以来,儒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朝廷把《易》、《书》、《诗》、《礼》、《春秋》定为重要学习内容进行广泛讲授传播,全社会的知识分子几乎全部投身于儒术,对经学的学习、讲授、解说形成一股宏大的时代学术潮流。

梁启超先生将之定义为“时代思潮”。他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说,“凡文化发展之国,其国民于一时期中因环境之变迁,与夫心理之感召,不期而思想之进路,同趋于一方向,于是相与呼应汹涌,如潮然。凡‘思’非皆能成‘潮’,能成‘潮’者则其‘思’必有相当之价值,而又适合于其时代之要求者也。凡时代非皆有思潮,有思潮之时代必文化昂进之时代也。其在我国,自秦以后,确能成为时代思潮者,则汉之经学、隋唐之佛学,宋及明之理学,清之考证学四者而已。”

汉代经学的兴盛,不光是梁先生所说的学人因环境变迁,与共同的心理感应,还应该加上国家政权的大力推行。

由于解说者日多,探研者日众,儒家经典的阐释,一方面呈现出一派云蒸霞蔚的文化繁荣局面,另一方面也由于解说与传授者个人思想观点或能力等原因,随之出现了名经流传中歧见异说越来越多的情况。

一个钟表可以告诉人时间,墙上一排走时各不相同的钟表,就使人如坠雾中,不知所从。

公元前51年,汉宣帝在甘露三年亲自主持召开石渠阁会议,“诏诸儒讲五经同异”,评定其正误,解决儒学内部的理论纷争,钦定儒经的标准版本,以促进儒学统一化、标准化、规范化。

石渠阁,位于未央宫北,汉初由萧何建造,以藏入关所得秦之图书典籍。因阁下凿石为渠以导水,故名石渠阁。戴圣,以五经之中《礼》的博士身份,与当时著名的文人学士闻人通汉、施仇、梁丘临、欧阳地余、刘向等,一起参加了这次重要会议。

脚下流水潺潺,阁上众说纷纭,的确是个坐而论道,明辨是非的好场所。

值得注意的是,同为博士的戴德却没有出现在出席者行列。可以看出,他的学术地位远不及侄子戴圣,否则这次颇具权威的大型学术研讨会不会将他拒之门外。这也许正是日后《大戴礼记》不传的根本原因。

(待续)

石渠阁会议取得的成绩并不大,远不能说圆满成功。但此次会议,却改变了礼经的际遇。

戴圣作为礼学专家身份出现,主要负责五经中《礼》的评定。他论定并博采诸家礼说,辑成《礼记》四十九篇,世称《小戴礼记》,后来经郑玄作注成为今天我们看到的《礼记》。

作为儒家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共同的特点是,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孔子,崇尚礼乐,弘仁扬义。但它们彼此也各有偏重,《易》主要涉及的是哲学,《诗》主要涉及的是文学,《书》涉及的是政治,《春秋》涉及的是史学,而《礼》主要涉及的是规范与准则。通俗讲,它的作用就是“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戴圣的《小戴礼记》属于在民间流布的古文经学,但却从此成为官学,后来乃至摆脱《仪礼》的从属地位,不仅喧宾夺主,而且最后一枝独秀。

在戴圣之前,正如汉高祖青睐儒家是从礼仪开始,《礼》的内容主要是各种具体繁琐的制度,是各种场合下礼仪的具体要求与规定,它更多表现在刻板而机械的形式规定中,而缺少微言大义,所以很难让人置喙其中,在其间阐发独见。戴圣的《小戴礼记》用其独特的“记”之形式,彻底改变了礼经的缺陷。使《仪礼》这本春秋战国时代礼仪制度汇编,成为了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仪礼》的文章精选。

这里涉及到一系列绕不开的学术概念,容我粗略一谈。

经学研究是汉代学术的核心,它的本源是先秦儒学的《诗经》、《尚书》、《仪礼》、《易经》和《春秋》。经学著作的体裁统而言之,有经、传、说、记、章句、训诂、笺等几种。

经,是指先秦儒家原始著作;传,是对经的阐发性著述,而且专指战国至汉初儒学先师的权威性著述,如《易经》的《易传》,《春秋》的《公羊传》;说,出现于西汉中期,是汉儒对经和传的阐释;记,是对经、传的补充记录与说明,将必要但“名不见经传”的东西补录,所谓的学有所记,以进一步阐扬经的大义宏旨。

因而,《小戴礼记》走出了传统礼经的藩篱,开拓出一个朗天阔地的崭新世界。

它所包涵的内容,不光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意,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其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

后来东汉末年经郑玄为《小戴礼记》作注,戴圣的《礼记》便从此盛行不衰,而且由原为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使自身就成为经典。

到唐代,它被列为“九经”之一,唐朝国家设科取土,把近二十万字的《左传》和十万字的《礼记》都列为大经,五万字的《仪礼》和《周礼》、《诗经》等列为中经。因为《礼记》文字比较通畅,难度较小,且被列为大经。

到宋代,它又被列入“十三经”之中,为士人必读之书。

到明朝,《礼记》的地位进一步提高。汉朝五经里有《仪礼》没有《礼记》,明朝的五经里却是只有《礼记》而不见《仪礼》了。

一路行走,一路光明,一路凯歌,一路高进。至此,《礼记》鸠占鹊巢,完全取代了《仪礼》。

中国大儒——遥望那些远去的文化山峰》小说在线阅读_第2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酒量犹豪人渐枯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中国大儒——遥望那些远去的文化山峰第2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