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困学纪闻_卷十五 考史

王应麟
国学古籍
总共20章(已完结

困学纪闻 精彩片段:

卷十五 考史

《孟子》曰:“天下可运于掌。”又曰:“以齐王由反手也。”岂儒者之空言哉?自唐肃宗之后,纪纲不立,叛兵逐帅,叛将胁君,习以为常,极于五季。君如逆旅,民坠涂炭。我艺祖受天明命,澡宇宙而新之。一阶一级,全归伏事之仪。发于圣训,著于令甲,于是上下之分定,朝廷之体尊。数百年陵犯之习,片言而革。至若饿狼馁虎,肉视吾民而咀啖之。艺祖用儒臣为郡守,以收节度之权;选文臣为县令,以去镇将之贪。一诏令之下,而四海之内改视易听。运掌反手之言,于是验矣。

高宗之诏曰:“廷尉,天下之平也。高柔不以明帝喜怒而毁法,游肇不以宣武敕命而曲笔,况可观望臣庶而容心者乎?曹刿谓: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不其然乎?布告中外,为吾士师者,各务仁平,济以哀矜。天高听卑,福善祸淫,莫遂尔情,罚及尔身。置此座右,永以为训。”大哉,王言!几于典诰矣。

崔伯易《感山赋》:以皇祐之版书,较景德之图录,虽增田三十四万馀顷,反减赋七十一万馀斛,会计有录,非以增赋也。陈君举奏疏云:“自建隆至景德四十五年,南征北伐,未尝无事,而金银钱帛、粮草杂物七千一百四十八万,计在州郡不会,藏富于州县,所以培护本根也。”

真文忠公言本朝治体,曰:“立国不以力胜仁,理财不以利伤义,御民不以权易信,用人不以才胜德。恩结乎人心,富藏乎天下。君民相孚而猜忌不作,材智不足而忠信有馀。”

袁机仲言于孝宗曰:“威权在下,则主势弱,故大臣逐台谏以蔽人主之聪明;威权在上,则主势强,故大臣结台谏以遏天下之公议。”机仲之言未尽也。台谏为宰相私人,权在下则助其搏噬,以张其威;权在上则共为蔽蒙,以掩其奸。刘时可应起。谓:台谏之议论,庙堂之风旨,颇或参同。夹袋之欲汰,白简之所收,率多暗合,此犹婉而言之也。开庆初,边事孔棘,御史有疏云:“虏虽强,而必亡之势已见。”咸淳初,召洪君畴长台端,御史自造谤诗,以尼其来,罔上诬善。至此,岂但参同暗合而已哉!是以天子之耳目,勿用憸人,其惟端士。

汉高帝三章之约,我艺祖陈桥之誓,所谓若时雨降,民大悦者也。

周益公云:“《续通鉴长编》多采近世士大夫所著,如曾子宣《日记》之偏,王定国《甲申录》之妄,咸有取焉。然李微之《旧闻证误》“执政不坐奏事”,以王定国《闻见录》为证,与王沂公《笔录》不同。修《长编》时,未见定国书,故专用《笔录》,然则《长编》所采摭,犹有遗也。

晁景迂谓:今赋役,几十倍于汉。林勋谓:租增唐七倍,又加夏税钱,通计无虑十倍。李微之谓:布缕之征三,谷粟之征三,力役之征四,盖用其十矣。

止斋谓:本朝名节,自范文正公。议论文章,自欧阳子。道学,自周子。三君子皆萃于东南,殆有天意。

《两朝国史》非寇准而是丁谓,托之神宗圣训,盖蒲宗孟之笔也。王允谓不可令佞臣执笔,谅哉!

绍兴重修《哲宗实录》,独元祐八年事,皆无存者,至参取《玉牒》、《日历》诸书以足之,仅得成书。中兴后事,绍兴八年至二十五年最为疏略。鹤山谓:小人为不善,于传世诒后之书,必遏绝之,自唐许、李至近世,莫不然。

李常宁曰:“天下至大,宗社至重,百年成之而不足,一日坏之而有馀。”元祐中对策。刘行简曰:“天下之治,众君子成之而不足,一小人败之而有馀。”绍兴中奏疏。皆至论也。

太祖在位十七年,四行郊礼。太宗二十有三年,五讲郊礼。真宗东封西祀,率三年一行。仁宗后,三岁一郊为定制。

《元城语录》艺祖造薰笼事,周益公谓:误以元丰后官制,为艺祖时官制。

作品简介:

本书由南宋学者王应麟所著,和沈括的《梦溪笔谈》、洪迈《容斋随笔》并称宋代三大笔记书,这三本书各以其卓越成就,名重于后世,然而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讲,本书显得尤为突出。

本书是作者在隐居期间完成的,在这段时间内作者足不出户,几三十年,把满怀对故国故朝的热诚、对政治理想的憧憬全部融入本书当中。本书采用笔记体的形式,分类编排,对文献典籍、学术渊源、文化现象,进行梳理、考证、鉴定于评介。本书内容非常广泛,涉及说经八卷,天文、地理、诸子二卷,考史六卷,评诗文三卷,杂识三卷,共十二卷。作者对这些文化知识还进行了创新,凡属后学所当知当学的方方面面,都有发明创造。作者不主一说,不名一家,博采众家之长,成一家之言,其著述有较高的文学价值。由于作者博学多闻,当时所读之书,到今天大部分已经失传了,因此本书又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作者文笔简洁明快,道理融通,是广大学子不可不读的文化典籍。

作者:王应麟

标签:王应麟困学纪闻文献学宋朝

困学纪闻》最热门章节:
1卷二十 杂识2卷十九 评文3卷十八 评诗4卷十七 评文5卷十六 考史6卷十五 考史7卷十四 考史8卷十三 考史9卷十二 考史10卷十一 考史
更多『国学古籍』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