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正面抗日战场1·我的家在松花江上_第十二章 弯弓射箭在江桥

关河五十州
中国历史
总共17章(已完结

正面抗日战场1·我的家在松花江上 精彩片段:

第十二章 弯弓射箭在江桥

江桥之战是马占山的成名之作。在这场东北军并不占有绝对优势的战役中,马大帅的指挥艺术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释放和体现,重挫骄气日盛的关东军。

在日本人开始修桥后,马占山下令让驻江桥部队撤退到大兴站,以便符合日军要求退至十五里外的要求。

本来是按照协议,给日本人面子,没想到鬼子给了颜色就开染坊。那些日军飞行员仗着谁也打他不着,竟然随随便便就把炸弹从飞机上一脚踢下去,不分青红皂白就对中国后撤部队来了一通狂轰滥炸。

马占山是个吃软不吃硬的汉子,一下子来了火,立即下令部队进入一级战备。

完全没有胜算,但事到如今,不能被人指着鼻子欺负。拼了!(“既然战亦亡,不战亦亡,与其不战而亡,不如誓死一拼以尽军人天职。”)

中方的强硬出乎日军意料,但或许这也正是他们想要的。

在驻江桥部队撤军前一天的晚上,滨本派出1个小队,坐着小船潜入北岸的守军哨所。

这次行动很突然也很成功,三名中国哨兵未及做出反应,就被绳捆索绑后带回南岸。

同时这个小队还对北岸的道路、地形做了侦察。

日版渡江侦察记的牛刀小试,显然更加增强了滨本原先的认识:对面的东北军一样很菜。

随着侦察的完成,下面大家各忙各的:炮兵大队选阵地,测距离;工兵则忙着修铁桥——不是让火车开,而是给步兵先过。

炮口对准了,桥也可以过了。还等什么。

民国二十年(1931年)11月4日,凌晨,秋雾浓重。

步兵第2大队大队长小圜江邦雄少佐一声令下,第5中队(远矢中队)作为先头部队,越过江桥,向大兴站进发。

作品简介:

清朝政府彻底覆灭之后,进入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仍然陷于一片军阀割据的纷乱局面。乱世之中,草莽出身的张作霖脱颖而出,依靠自己的谋略,过五关斩六将,成为北洋军中的奉系派别首领和北洋政府的最后一个掌权者。为了与对手“争夺天下”,这位“东北王”既需要借助日本的力量,又要对日本入侵和控制东北的企图保持着一定戒心,甚至采用虚与委蛇的办法应付。日本关东军先是通过“皇姑屯事件”暗杀了张作霖,接着又突袭沈阳,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抗战开始,中国近现代史上御侮自强的一部恢宏诗篇由此展开卷轴。

本书以“九一八”事变前后中日政局为参照,以“九一八”事变为铺垫,通过马占山抗战、“一二八”会战、国联外交等生动的历史画面,着力展现在这个大时代背景下纷纷登场的各类人物的形象,并刻画了中日两国在外交、战争上的历史纠葛以及“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全方位殊死角逐。

这是一个关于抗战但又不仅限于抗战的长篇历史故事,作者想集中阐述的一个核心观点就是,近代历史的形成固然有着一定的必然规律,但能够构成并延续这一发展链条的,更多的还是无数的偶然和精彩瞬间,而值得我们回味和反思的地方正在于此。

《正面抗日战场1·我的家在松花江上》适用于:大众读者、国共两党的人、历史爱好者、有抗日情绪情节的人。

作者:关河五十州

标签:关河五十州正面抗日战场历史中国历史抗日战争

正面抗日战场1·我的家在松花江上》最热门章节:
1第十六章 扬眉剑出鞘2第十五章 到上海去点火3第十四章 锦州,锦州4第十三章 “满洲国”阴谋5第十二章 弯弓射箭在江桥6第十一章 英雄出世7第十章 江省风云8第九章 国联外交9第八章 今夜无人入眠10第七章 中原鹿正肥
更多『中国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