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帝国政界往事·大清是如何拿下天下的_第十二章 皇太极入主中原,大清帝国登场!

李亚平
总共13章(已完结

帝国政界往事·大清是如何拿下天下的 精彩片段:

第十二章 皇太极入主中原,大清帝国登场!

《清史稿》是这样评价皇太极的:“太宗允文允武,内修政事,外勤讨伐,用兵如神,所向有功。虽大勋未集,而世祖即位諅年,中外即归于一统,盖帝之诒谋远矣。”《清史稿》作者认为皇太极的某些对外交往之道,甚至可以媲美远古之圣贤。最后,作者用一句崇高的感叹结束了对皇太极的评价,曰:“呜呼,圣矣哉!”

翻检起来,在洋洋大观、整整四十八本的《清史稿》中,只有皇太极一个人得到了后代史家这个字眼的评价——圣。至于康熙皇帝被他的儿子加“圣祖”谥号,显然是不同的另外一回事儿。

在古人的观念中,极为崇高从而达于极致的睿智与道德方才可以称之为“圣”。这是一个仅次于“神”的字眼,不是可以随便使用的。

我们知道,《清史稿》是在辛亥革命以后修撰的。那时,大清朝已经土崩瓦解了十数年,中国人民正在军阀混战的黑暗里,苦苦寻找着生存图强的道路。当年不可一世的皇亲贵戚们则在钻头觅缝地忙于找到买家,好把祖宗留下的家财宝贝——从府邸物业、珍玩字画、翡翠扳指,到鼻烟壶、蛐蛐罐儿,卖上一个好价钱,以便苦度时光。八旗铁骑的雄风早就荡然无存,八旗子弟已经成为膏粱、纨绔、败家子的代名词。爱新觉罗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黄金种姓,如今成了不祥的字眼,黄带子、红带子们纷纷改名换姓,用以逃避歧视、仇恨或者觊觎的目光。

斯时,《清史稿》的撰写者们,即便是遗老遗少,却也已经没有了太多现实的压力或者动力,去为一个死了将近三百年的先皇帝无原则地歌功颂德,以便为自己赚一个残渣余孽的恶名。由此大抵可以部分地知道,在晚明前清时代,皇太极的作为,可能是同时代的所有人物中,最为可圈可点的一位。

皇太极生于大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十月二十五日,出生地在努尔哈赤起兵后的第一个根据地费阿拉,治下在今天的辽宁省新宾县永陵乡附近。在努尔哈赤的十六个儿子中,皇太极排行第八。

关于皇太极名字的由来,至今还是一桩疑案。努尔哈赤家族中,许多人的名字与飞禽走兽有关,表明其生存状态必定与游牧渔猎的生产、生活条件密切相关。然而,专家们无法说清皇太极这个名字在女真语中的确切含义。于是,人们便不由分说地愿意相信,这是一个大福大贵的名字。汉族人、女真人、蒙古人之间相互影响极深,据说,蒙古语中的台吉,是汉语中“太师”的意思,蒙古人称呼皇帝的继承人为黄台吉,就是汉语“皇太子”的译音。于是,皇太子——黄台吉——皇太极三者之间便建立起了某种神秘的联系。尽管学术界不同意这种说法,大清朝官方史书也予以否认,但是,既然学术界解决不了这样一个重大问题,学术界之外的人们也就只好将此看成是天意了。譬如,《清史稿》谈到这个话题时的表述就是:等到皇太极继位,人们“咸以为有天意焉”。(《清史稿》本纪二)

史籍中,对皇太极的母亲评价很高。比如《清史稿》中,认为这位叶赫部落的孟古格格“庄敬聪慧”,温婉和顺,听到顺耳的好话,她不沾沾自喜,面对忤逆或诽谤,仍然能够和颜悦色而不改常态。她不好逢迎谄媚之言,也不接近奸佞之辈,“耳无妄听,口无妄言”,从来不干涉外界事务,只是一心一意地侍奉自己的丈夫。这样一位母亲,想必对童年时期的皇太极影响不小。

嫁给努尔哈赤时,孟古格格只有十四岁,努尔哈赤则为三十岁。那一年,是努尔哈赤起兵的第五年。当时,努尔哈赤可能已经有了至少五位妻子。他们是在结婚四年后,生下的皇太极。十一年后,孟古格格重病去世。努尔哈赤表现出了少见的悲恸。他痛哭不止,下令四个奴婢殉葬,不饮酒、不吃荤达一个月之久,并将灵柩停放了三年方才下葬。当时,努尔哈赤与叶赫部落的关系十分紧张,重病中的孟古希望最后见自己的母亲一面,被她的哥哥、叶赫部落酋长拒绝。为此,激怒中的努尔哈赤,曾经不顾实力相差悬殊,在妻子去世后不久,便率兵攻打叶赫部落。这一年,皇太极不满十二岁。

史书记载说,努尔哈赤对皇太极“爱如心肝”。(《满文老档》,太祖卷三)除了孟古格格的原因之外,可能和皇太极的聪慧有很大关系。据说,皇太极三四岁时就很懂事,接触过的事情“一听不忘,一见即识”;到他七岁时,努尔哈赤便“委以家政,不烦指示,即能赞理”。(《清太宗实录》卷一)就是说,这是一个七岁的小大人,不用大人指点,他就可以帮着把家里的事情打理好。

皇太极出生那一年,正值大明朝抗倭援朝战争爆发。七年后,这场战争结束。不久,朝廷又将李成梁派来第二次镇守辽东,时间又是七年。这十几年,正是努尔哈赤扩张实力的关键时期。有记载说,当时,皇太极年长的兄长如褚英、代善等,跟着努尔哈赤常年在外征战,努尔哈赤便将全部家政,交给了年仅十余岁的皇太极。

从史书记载上看,那是一个不小的摊子。当时,努尔哈赤全家住在费阿拉城的内城里,用木栅栏圈成了一个圆形的大院,其中,有一到四间不等的瓦房、草房十余座、三十余间,其中住着努尔哈赤众多的妻妾、儿女、卫兵、仆役、文书等工作人员和教育子女的教书先生等等。此外,城外有众多的庄田,城内有大量的财产。(申忠一《建州纪程图记校注》)

大明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这一年,皇太极的母亲去世了。也是这一年,努尔哈赤将他的王城由费阿拉迁到十余华里外的赫图阿拉,他们的家业更大了。不过,据说皇太极仍然将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条,而且很对努尔哈赤的心思。这样的锻炼与经历,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应是不可小觑。

当时的一位观察家记录道:努尔哈赤的建州女真酷爱射猎。每当大规模围猎时,人们带上炒面,用水调和后充饥,风餐露宿,不以为苦;马匹也很能耐饥劳,只吃很少的水草便可以昼夜驰骋;女子奔腾驰猎不亚于男人,十来岁的孩子也能够弓矢驰逐,争强斗狠。(李民寏《建州闻见录》)多年以后,皇太极曾经回忆说:“小时候,听说要出去打猎,个个欢腾雀跃,事先就调鹰蹴球,如不让去,哭着向太祖请求批准。”(《满文老档》太宗崇德二十三)这种情形,可能是皇太极成年后武功超群的部分原因。不止一种史书记载道:远征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时,途中缺粮,皇太极与全军将士一起射猎为生。他一个人一次便猎杀黄羊五十八只,其中,竟有不少一箭贯穿两只黄羊者,可见其武功神力。(王先谦《东华录》天聪六年五月)据说,沈阳实胜寺里收藏着皇太极当年使用的弓箭,矢长四尺多,寻常的强壮汉子根本就拉不开那张弓。(阮葵生《茶余客话》卷一)

作品简介:

与前两部书一样,作者在《帝国政界往事·大清是如何拿下天下的》中,继续用他充满现代情怀与人文精神且极度个性化的解读方式,从“人”的角度去诠释至高无上的帝王,诠释那些权重位高的王公大臣,并透过他们去诠释历史上那些大时代、大变局,就此展现给读者一幅幅生动、鲜活、起伏跌宕、荡气回肠,读罢让人掩卷唏嘘的历史画卷,从而使人“无法拒绝阅读的快感和诱惑”。不过,与前两部书不同的是,这本书分为《帝国政界往事·大清是如何拿下天下的》和《帝国政界往事·大清是如何拿下天下的·终结版》两部姊妹篇。

《帝国政界往事·大清是如何拿下天下的》讲述了明末清初,即从所谓努尔哈赤“十三副遗甲起兵”,到雍正王朝近一百五十年间起伏跌宕的历史风云,展现了努尔哈来、皇太极、袁崇焕、洪承畴、多尔衮、孝庄、康熙、吴三桂等众多历史人物的悲喜人生。历史还是这段历史,人物还是那些人物,所引用的史料也基本大同小异,但是,通过自己深入的分析、独特的解读,李亚平呈现给我们的结论,却与当前权威专家的观点大相径庭,甚至截然相反。譬如,北京满学会会长、著有《正说清朝十二帝》、《努尔哈赤传》、《明亡清兴六十年》等书的著名学者阎崇年先生就对努尔哈赤推崇备至,认为努尔哈赤是“中华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民族英雄”,是堪与“汉高祖刘邦、唐高祖李渊和明太祖朱元璋”比肩的“伟大的君主”。对于皇太极继承汗位,阎崇年基本持“阴谋夺位”之说,认为皇太极曾“施一箭双雕之计”,“离间了努尔哈赤与代善的父子之情,为他后来夺取汗位准备了重要条件”。

而李亚平在列举了大量史实、展现了努尔哈赤一生的所作所为后指出,努尔哈赤不是什么“雄才大略”的伟人,他只是一个“嗜血成性的军事抢劫集团的首领”,与开创了新王朝的刘邦、朱元璋等相比远为逊色,“如果一定要找出努尔哈赤究竟有什么长处的话,大约只能说,他很幸运,因为他有两个不错、或者说是优秀的儿子——皇太极和多尔衮”。因此,李亚平认为努尔哈赤“至死也没有完成从一个部落酋长到一位政治家的转变。更遑论伟大的政治家了”。反之,李亚平对皇太极却评价极高,认为其文治武功不输于历史上任何一位杰出的帝王,其继承汗位是游牧渔猎部落贵族共和制下的必然选择,“阴谋夺位”说过于牵强,所以才会有后世史书对其“圣矣哉”的评价,这个“圣”字,是后一个朝代学者发自内心的赞叹,与康熙皇帝被他儿子加封“圣祖”的谥号,显然不可同日而语。

李亚平创作的《帝国政界往事》系列,最大的与众不同在于,作者在其著述中运用了大量历史心理学的分析方法,结合文化人类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成果,从人性与文化的层面分析历史人物的背景、心态和文化传承,从而揭示历史事件的可能形态。譬如对于孝庄皇后下嫁多尔衮和劝降洪承畴的传闻,传统史学和权威专家对此或讳莫如深,或不屑一提。李亚平通过他的研究认为,在实行一夫一妻,一夫多妻,多夫一妻,外婚制,对偶制,嫂婚制等多种婚姻形态的游牧渔猎部族中,父亲死后,儿子娶没有血缘关系的庶母,哥哥死后,弟弟娶嫂子,弟弟死后,哥哥娶弟妹为妻的现象十分正常,也是富有人性化的制度设计。同样,在这些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部族中,如果一位女性能够把一个英雄收服过来的话,不但不会受到族人的鄙视,相反,她也会像英雄一样受到大家的爱戴与尊敬。因此,在孝庄与多尔衮、洪承畴的关系中,并没有什么龌龊和见不得人的地方。倒是被孔孟之道的纲常伦理强力阉割过的汉族士大夫们对此完全无法想象,只能极尽掩饰和篡改之能事,从而使历史变得七扭八歪、迷雾重重。李亚平的这种分析或解读入情入理,入丝入扣,加上他那通俗、生动的叙述语言,使他的书读来既趣味盎然,又让人对历史的种种吊诡之处一唱三叹,掩卷不能释怀。

作者:李亚平

标签:李亚平帝国政界往事历史清朝

帝国政界往事·大清是如何拿下天下的》最热门章节:
1第十二章 皇太极入主中原,大清帝国登场!2第十一章 大明重臣洪承畴降清内幕3第十章 岳飞以后的最大冤案:袁崇焕之死4第九章 袁崇焕一生中的最大错招5第八章 袁崇焕炮轰皇太极6第七章 这个汗王不简单7第六章 皇太极继位:充满谜团的权力转移8第五章 后金克星袁崇焕9第四章 广宁之战惊天下10第三章 万历皇帝与最怪异的战争
更多『』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