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易中天中华史22·严嵩与张居正_第四章 张居正治国 冯保被逐

易中天
中国历史
总共25章(已完结

易中天中华史22·严嵩与张居正 精彩片段:

第四章 张居正治国

冯保被逐

有几个事实值得注意。

万历十年二月初八,张居正上书皇帝为民请命。起因是当时征收税粮,先要将当年所收抵扣往年所欠,结果是农民总也还不完国家的债。事实上小农经济靠天吃饭,正常情况下当年的收入也只够当年,哪里能够多交?因此张居正提出将万历七年以前的欠粮一笔勾销,以减轻百姓的负担。皇帝批准了这个提议。据正史记载,诏书一下,中外大悦。☾1☽

在《明史纪事本末》中,这是张居正生前最后一项政策制定,紧接着他就旧病复发,卧床不起了。何况六月初九和十一日他两次请求退休,万历却批复说:朕方切永赖,乃屡以疾辞,忍离朕耶!那么请问,张居正又能如何?对于这位政治家死在岗位上的选择,是不是可以善意理解呢?☾2☽

存心累死张居正的说法,也不大能够成立。

时间表显示,万历十年三月张居正多次请病假,皇帝都是批准了的。在病榻上办公,则由他自己提出,不能算是被逼迫。六月十四日,皇帝派司礼监太监探视,手敕中虽然说了“忍离朕耶”之类的重话,但他同时也说:朕知先生竭力为国,致此劳瘁。然不妨在京调理,阁务且总大纲,令次辅等办理。先生其专精神,省思虑,自然康复。☾3☽

应该说,这是真心挽留,而且通情达理。

因此真相也许是:皇帝和其他人都以为张居正的病不过痔疮而已,只有医生和他自己心中有数,又不敢说。结果是形势急转直下,回天无力,四天以后皇帝就不得不派太监来问后事了。而且,万历第二天就下旨,让张居正推荐的两位新阁臣入阁。如果皇帝并不尊重和信任这位首辅,完全可以哼哼哈哈拖上些时日,因为第三天张居正就去世了。☾4☽

不妨回放一下:

六月初九,张居正请求退休。

十一日,再次请求退休。

十四日,皇帝挽留张居正。

十八日,皇帝问后事,张居正推荐新阁臣。

十九日,皇帝命令这两位新阁臣入阁。

作品简介:

朱元璋成功实现了王朝私有化,在他架设的舞台上,政治剧终于被演成了家庭伦理剧。在这出悲喜剧中,聪明如严嵩也是受害者,清廉如海瑞只好当摆设,帝王师与实干家张居正,只侥幸逃过开棺戮尸的下场。

在第22卷"中华史"中,易中天先生尝试回答:这一切是为什么。他用一以贯之的严谨态度,更上层楼的生动笔触,尊重人性之复杂,拒绝"昏君""奸臣"之简单化标签,还历史人物一个公道,并且尝试回应那个更为庞大的问题:

大明衰于何时,亡于谁手?

在明代皇帝中,嘉靖是最长袖善舞的。他既能够保证大权在握,又不像朱元璋和明成祖那样辛苦,倒霉的便只有他的臣僚和帝国。首辅走马灯般更替,直到严嵩上台。终其一生,严嵩都只是宠臣而非权臣。他虽然害人不浅,却终归被嘉靖皇帝坑了。几经沉浮的海瑞更反映出一个怪现象:谁都知道海瑞是清廉的,但几乎谁都要孤立他。孤独的海瑞甚至不能辞职,只能当作活化石供在南京,作为帝国推崇道德的招牌。张居正则更为复杂,他趁着皇帝年幼,抓紧推行改革,到头来却以差点被开棺戮尸收场。可以肯定的是,作为教育者,他是失败的;作为改革者,也是失败的。万历帝三十三岁以后就不再视朝,躲在深宫悄无声息。阁臣爱见不见,奏章爱批不批,他到底干了什么呢?大明是否如后人所说,亡于万历而非崇祯?

作者:易中天

标签:易中天中华史中国历史文化人文

易中天中华史22·严嵩与张居正》最热门章节:
1附录 本卷大事年表2第五章 万历谢幕 是谁乱国3第五章 万历谢幕 立储风波4第五章 万历谢幕 首辅申时行5第五章 万历谢幕 怠政与敛财6第四章 张居正治国 谋国与谋身7第四章 张居正治国 清算张居正8第四章 张居正治国 冯保被逐9第四章 张居正治国 艰难改革10第四章 张居正治国 冰火两重天
更多『中国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