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好,第二舰队在新赫布里底群岛与所罗门群岛之间,即便在十六日凌晨全速赶来,也要差不多四十个小时之后,才能对美军舰队构成威胁。在弗伦奇看来,四十个小时足够做很多事情了。
十六日凌晨两点,弗伦奇下达了作战命令。
再过四个小时,舰队就将进入珊瑚海。按照弗伦奇的安排,将在天亮的时候出动第一批舰载战斗机。
因为现在是南半球的冬季,所以要到七点半左右才会天亮。
如此一来,美军舰队将在六点左右进行攻击前的准备工作,以便在七点左右让战斗机陆续升空。
第一轮空中打击,舰载战斗机的出击距离在两千公里左右。
受此影响,美军舰载航空兵执行的第一个任务不是打击地面目标,而是掩护空军的战略轰炸机。也就是说,将由舰载战斗机负责夺取制空权,由轰炸机对所罗门群岛上的机场进行重点轰炸。
必须承认,美军的协同作战能力非常强大。
按照弗伦奇的安排,美国空军的打击行动将持续到凌晨六点,最后一轮攻击任务全部由战术航空兵承担,战斗机携带射程在五百公里以上的巡航导弹攻击地面目标,以弥补作战半径上的不足。
这样一来,所罗门群岛上的中国航空兵将疲于奔命。
到十六日上午九点左右,中国航空兵的出动率应该是最低的,大部分战斗机都得停在机场上,而且大部分飞行员都在营房里睡大觉。因此美军在这个时候发动突然打击,能够收获更多的战果。
夺取制空权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把敌人的战机炸毁在地面上。
问题是,弗伦奇忽视了一个因素,即美军舰队在进入珊瑚海的时候,就肯定会被埋伏在这边的中国潜艇发现,而美军舰队出动的战斗机要到三个小时之后才能到达战场,掩护轰炸机作战。
这三个小时,同样会发生很多事情。
关键就是,那些负责执行侦察警戒任务的中国潜艇能不能在发现美军舰队之后,立即不顾自身安危发出电报。
这个时候,牧浩洋的前期部署发挥了显著作用。
要知道,当时在珊瑚海南部巡逻警戒的十二艘潜艇,都是“金枪鱼”级,而不是航程短得多的“黄貂鱼”。
更重要的是,“金枪鱼”级的最高航速达到了四十五节。
十六日凌晨五点刚过,一艘在凯托岛附近活动的“金枪鱼”级发现了正快速朝它这边驶来的美军舰队。
五点十五分,再次转向,用侧舷声纳阵确认发现的确实是美军舰队之后,这艘潜艇连续抛出了两具通信浮标,以间隔三十秒的方式连续发出了两封内容相同的电报,随即下潜到四百米深度,以全速向北航行了半个小时,再释放出一具用来模拟本艇的诱饵弹,最后转向返回了凯托岛,在北面的一处浅滩上坐沉。
这一整套规避战术,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当时,在舰队前方活动的美军潜艇发现了这艘“金枪鱼”级潜艇,而且立即跟上去,只是速度慢了大约十节。等到“金枪鱼”级转向返回凯托岛,美军潜艇咬住了那具向北航行的诱饵弹,并且招来了反潜巡逻机。最终,美军潜艇与反潜巡逻机击沉了“目标”,心满意得的离开了。
两封几乎同时发出的电报,表明潜艇艇长对获取的情报有绝对的把握。
佟少云是在五点二十分左右收到情报的,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让舰队转向,全速进入珊瑚海。直到五点半,佟少云才想起,应该告诉龚继飞,也才给第一舰队发去消息,宣称按照牧浩洋的部署,在与美军舰队接触之后,他将根据战场上的实际情况,率领第二舰队迎战美军舰队。
问题是,还没有交战,因此佟少云不能给龚继飞下达命令。
也就是说,他不能命令龚继飞率领第一舰队进入珊瑚海。
龚继飞也收到了潜艇发出的电报,随即接到了佟少云的报告,可是他没有让第一舰队跟随第二舰队进入珊瑚海。
当时,他也没有必要这么做,因为第一舰队与第二舰队的距离只有四百公里左右。
也就是说,即便等上八个小时,两支舰队的距离也就只有八百公里左右,第一舰队依然能够为第二舰队提供防空掩护,而且能够确保在第二舰队打击美军舰队时,美军舰队无法攻击第一舰队。
显然,龚继飞没有做错什么。
要知道,潜艇情报不是绝对可靠的,一般情况下只能作为舰队指挥官决定舰队作战行动的参考信息。
以当时的情况,如果再有一艘潜艇发现了美军舰队,龚继飞就不会怀疑了。
原因很简单,两艘潜艇同时做出错误判断的概率非常低。
问题是,美军舰队是在近挨澳大利亚的近海航行,除了于之接触的“旗鱼”号,最近的潜艇在东面一百多公里外。更重要的是,当时美军舰队在浅水区航行,导致战舰发出的噪声在传到一百公里多外的深水区时,已经模糊得很难辨认了。事实上,紧挨着“旗鱼”号巡逻的“剑鱼”号也探测到了美军舰队,只是断定为一支在近海航行的运输船队,并没有立即发出情报。
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只有第二舰队在第一时间杀入珊瑚海。
只是,“旗鱼”号发出的电报,还产生了一个不可忽视的作用。
潜艇发出的电报,不但提醒了佟少云,还提醒了司马文正。
当时,司马文正在旺乌努岛上的前线指挥部里,统一指挥所有参战部队,空军的战术航空兵也归他管。
大概在五点四十分的时候,司马文正收到恩德岛上的陆战队发来的消息,第二舰队已经进入珊瑚海。
有趣的是,佟少云在向龚继飞汇报情况的时候,没有联系司马文正。
当然,按照牧浩洋的安排,龚继飞才是舰队司令官,所以应该由龚继飞向司马文正通报舰队的作战情况。
问题是,当时龚继飞并不相信美军舰队直接进入了珊瑚海,所以没有立即通报。
后来,龚继飞在解释这件事情的时候提到,他没有向司马文正通报,主要与舰队作战安排有关,即在确定了美军舰队的行踪之后,舰队才需要联系地面部队,而司马文正将立即对航空兵的作战行动做出调整,协助搜寻美军舰队。也就是说,如果龚继飞在十六日凌晨通报司马文正,那么部署在所罗门群岛的岸基航空兵将在天亮之后全体出动,按照潜艇提供的情报搜索珊瑚海。
显然,这与龚继飞的判断完全相反。
如果集中航空兵搜索珊瑚海,接下来就不可能在新赫布里底群岛北面投入足够多的侦察机了。
当然,司马文正没有收到来自舰队的消息,也就没有安排侦察任务。
只是,他也截获了潜艇发出的电报。
虽然司马文正不清楚龚继飞与佟少云的想法,但是这份电报,还是引起了他的重视,而且让他做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安排:让那些在凌晨两点返航的战斗机在天亮后升空,加强面向澳大利亚的防空部署。
这就意味着,有一半的岸基战斗机将在七点半之后升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