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全电动潜艇是中国取胜的关键武器之一。
要知道,直到二零五四年底,美国才开始建造全电动潜艇,性能仅相当于“黄貂鱼”级的早期型号,而且这些潜艇要到二零五五年底才能服役,第一批也仅仅只有二十艘,要到二零五六年,美国的全电动潜艇装备量才超过一百艘,而此时中国海军的全电动潜艇已经超过了四百艘。结果就是,在二零五六年之前,美国海军主要依靠昂贵的攻击核潜艇,根本无法在数量上取胜。
残酷的战争已经证明,数量往往比质量更加重要。
事实上,这也正是世界大战与局部战争最大的不同之处,即在全面战争中,如何生产出足够多的、性能不算落后的武器装备更具有决定性意义,平常在乎的装备性能,已经成为次要因素。
只是,到了二零五三年八月,牧浩洋已经不再关注装备建造的事情了。
大连造船厂已经传来好消息,“恒山”号的修复工作即将完成,预计在八月十五日进行验收测试,月底就能重返海军。
此外,“泰山”级的第二批,即“黄山”号、“庐山”号、“峨眉山”号与“青城山”号已经完成了海试,预计在八月底就能进行海军验收测试,最迟也能在十月份服役,而还在维修的“嵩山”号也预计在十月份归队。
也就是说,到十一月,中国海军就将拥有七艘超级航母。
更重要的是,配套战舰也将在十月份到位,包括十六艘“黑龙江”级大型综合战舰与二十艘“威海”级反潜战舰。
事实上,护航战舰的数量已经超过了组建航母战斗群的最高标准。
说得直接一点,在组建七支航母战斗群之后,还多出了四艘大型综合战舰与六艘反潜战舰。
除了战舰,征用的商船也改装了五十多艘,其中有十六艘护航航母。
因为“泰山”级航母的建造规模没有扩大,或者说没有像想像的那样扩大,所以海军对八艘护航航母做了特殊改进,各安装了一部电磁弹射器,使其能够搭载固定翼反潜巡逻机与舰载战斗机。
按照牧浩洋的规划,这八艘护航航母将编入登陆舰队,充当“两栖攻击舰”。
也就是说,在接下来的战斗中,登陆舰队能够从护航航母那里得到空中支援,不再需要舰队伴随作战。
这些舰船都能在年底交付海军。
摆在牧浩洋面前的问题是:如何利用眼前这支规模庞大的舰队,以及规模已经达到八支的登陆舰队?
答案很简单:在海洋战场上发动新的攻势。
只是,留给牧浩洋的时间窗口只有几个月。
六月底,美国海军接收了第二批“美国”级航母,航母战斗群的规模恢复到六支。虽然从总体战斗力上看,美国海军处于下风,但是到二零五四年初,美国海军将获得第三批“美国”级航母,而且数量是六艘。可惜的是,中国海军的第三批“泰山”级要到二零五四年底才能交付。
按照军事情报局提供的情报,到二零五四年三月,中国海军就将丧失兵力优势。
也就是说,如果牧浩洋打算在海洋战场上发动战略进攻,就得在二零五三年三月之前取得实质性胜利。
问题是,戚凯威正在大陆战场上策划大规模进攻。
虽然在很多人看来,冬天不益在俄罗斯发动进攻,但是戚凯威认为,在冬天发动进攻更能达到战略突然性。更重要的是,中国军队已经解决了寒带冬季作战服的问题,而且不存在装备使用的问题。如此一来,戚凯威就决定在冬季发动一次进攻,夺取伏尔加河东岸,即里海北部地区,以便在二零五四年开春的时候渡过伏尔加河,向俄罗斯的欧洲腹地发动一次决定性的战略进攻。
显然,牧浩洋不能指望陆军了。
事实上,在怎么打的问题上,牧浩洋与周渝生之间都有分歧。
在周渝生看来,因为兵力不足,特别是没有得到陆军的支持,根本不具备攻打澳大利亚的能力,也就没有必要在西南太平洋开辟新的战线,而是应该沿着已有的进攻路线,向夏威夷进军。
当然,周渝生的主要观点是:借助攻打夏威夷群岛,打一场决定性海战。
说得简单一点,登陆为辅,海战为主,战役的主要目的是在夏威夷群岛海域歼灭美国太平洋舰队。
如果能够实现作战目的,意义将十分重大。
当时,大部分海军将领都支持周渝生,连龚继飞中将(在密克罗尼西亚海战后晋升)与佟少云少将(在密克罗尼西亚海战中指挥南下的侦察编队,当时是海军上校)都认为,应该以打击美国海军舰队为主。
只是,并非所有人都完全支持周渝生。
事实上,连龚继飞与佟少云都有不同的见解。
原因很简单,此时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已经拆分成第三舰队与第五舰队。第三舰队部署在澳大利亚,以“列克星敦”号、“肯尼迪”号与“华盛顿”号为核心,但是没有进入印度洋,主要在塔斯曼海活动,掩护从澳大利亚东部港口前往所罗门群岛的海军运输船。第五舰队部署在珍珠港,由“罗斯福”号、“福莱斯特”号与“林肯”号三艘刚服役的“美国”级航母为核心,还在进行必要的作战训练,并且经常性的前往美国西海岸的海军基地,顺带掩护过往船队。
有趣的是,担任第三舰队指挥官的是尼克松少将。
别忘了,在第二次迪戈加西亚海战中,还是准将的尼克松就是第三舰队司令官,而现在他已经是少将了。
指挥第五舰队的仍然是弗伦奇上将,他也同时是太平洋舰队司令官。
这个部署,足以说明美国海军的战略,以及美国海军对战局的判断,即中国海军将进军西南太平洋,所以美国海军把速度较慢的三支航母战斗群放在澳大利亚,速度较块的三支航母战斗群留在夏威夷。如此一来,只要中国海军进军西南太平洋,第三舰队的主要任务就是退守塔斯曼海,等待第五舰队前来支援。从时间上看,第五舰队能够在五天内赶到,而第三舰队依托岸基航空兵,坚持五天不是大问题。
由此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即攻打西南太平洋,很有可能遭到美军夹击。
针对这个问题,龚继飞认为,应该首先南下干掉第三舰队,再杀个回马枪,干掉前来支援的第五舰队。
佟少云却持相反意见,即认为应该直接进军夏威夷,干掉第五舰队。如果第三舰队前来支援,就回头收拾第三舰队。如果第三舰队见死不救,则假戏真做,动用陆战队夺取某座岛屿。
显然,龚继飞的观点更贴近周渝生的主张。
虽然看上去,佟少云更加支持周渝生,即把重点放在夏威夷群岛,但是在本质上,佟少云并不反对打一场登陆战役。
事实上,进行登陆作战正是牧浩洋的主张。
不同的是,牧浩洋没有把登陆地点选在夏威夷,而是选在了所罗门群岛。
看得出来,四个人的观点都不一样。
牧浩洋没有以权压人,而是进行了非常公开的讨论,并且非常重视其他人的意见,只是他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