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如果不是中东国家都盛产石油,而且沙特、伊拉克等国拥有较为完备的石油化工工业体系,能够提供大量航空燃油,不然中国空军部署在中东的战术运输机,将成为制约中国军队作战能力的主要因素。

别忘了,中国空军的战术运输机用的是烧油的涡轮发动机,而不是电动机。

根据这些因素,巴拉姆做出了准确判断,即中国军队在中东的后勤保障体系,最多只能支持四个集团军,而且只能保证三个集团军获得足够的补给,另外一个集团军必须部署在战线后方。

显然,这与实际情况完全吻合。

如此一来,巴拉姆提出的作战计划就有了成功的基础,或者说是取得重大战略胜利的基础。

原因很简单,只要实现了战役目的,中国陆军就只剩下了一个选择:由守转攻。

在无法守卫整条战线的情况下,中国陆军要想稳住中东战局,就只能主动进攻,迫使美以联军进行防御。

问题是,在后勤保障不力的情况下,中国军队能在进攻中取胜吗?

答案明显是否定的,因为进攻对后勤补给的需求更高。

如此一来,就只有一个结果,即中国陆军将在进攻中消耗大量兵力,美以联军则能以守为攻,等到中国军队丧失了进攻能力之后,再发动一次决定性反击,攻占叙利亚,结束中东战争。

战后,就有很多人认为,如果巴拉姆的战略规划能够得到落实,美以联军将在二零五三年底取得决定性胜利。以当时的情况来看,确实存在这种可能,只是美以联军必须为此齐心协力。

可惜的是,要让巴拉姆与罗林森齐心协力,比击败中国军队还要困难。

在极不情愿的接受了马歇尔的命令之后,罗林森变得非常消极,只承诺在叙利亚战场上牵制中叙军团,约旦境内的进攻行动则由以军承担。

显然,这让巴拉姆非常不满。

闹到最后,马歇尔不得不亲自出面,让罗林森动用两个师的兵力,接替助手德拉的十五个以军旅,担负起叙利亚战场南面的防御重任,以便让巴拉姆集中主力的兵力,在约旦发动大规模进攻。

问题是,这个折中的方案,存在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即难以做到保密。

要知道,如果德拉的守军发生变动,就是在明确无误的告诉对面的中叙军团,美以联军即将发动进攻,而且主力是以军。如此一来,虞世辉、蒋博文与鲁立毅就能判断出,以军将在约旦发动进攻。

后来,就有人认为,如果美军替换的是戈兰高地上的以军,情况会大不一样。

原因很简单,戈兰高地上的战线相对稳定,而且离美军防区较近,因此兵力变动不大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有趣的是,当时马歇尔提出了调换戈兰高地上的以军,却被巴拉姆拒绝了。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戈兰高地直接关系到以色列本土安全,如果中叙军团在美以联军换防时发动进攻,后果将不堪设想。二是戈兰高地上的以军,都较为擅长打防御战,而德拉的以军则更加擅长进攻,也就更加适合在约旦境内的战斗,不存在作战上的问题。

事实上,巴拉姆并不希望以换防的方式获得更多的兵力,而是希望美军参与进攻。

说得直接一点,他希望获得两个美军师的指挥权。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当时巴拉姆提出,让这两个美军师充当预备队,并不承担前期的进攻任务。

可惜的是,罗林森坚决反对让巴拉姆指挥美军。

出于政治上的考虑,马歇尔也反对由巴拉姆指挥美军。

也正是如此,才有了让美军替换德拉守军的折中方案。

问题是,美以联军在前线的大规模调动,等于替中叙军团敲响了警钟,也就让中叙军团有了足够高的警惕性。

二月前三天,虞世辉向安曼增派了相当于一个旅的作战部队,并且空运了足够装备一支突击集群的地面战平台。

紧接着,中叙军团在中东战场上主动发起进攻。

当时,虞世辉没有明确的战役目的,主要为了打乱美以联军的进攻准备工作。

在此之前,中叙军团多次采用类似的方式,瓦解了美以联军的战术进攻行动,收到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可以说,在敌人之前发动进攻是瓦解敌人进攻行动的有效办法。

只是,这次虞世辉低估了美以联军的进攻规模。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在二月一日,虞世辉提交给戚凯威的报告中提到,美以联军将再次发动进攻,目的是攻占安曼。

也就是说,虞世辉把美以联军的异动当成了战术进攻的前兆。

虽然虞世辉已经认识到,美以联军的这轮战术进攻的规模会比较大,不然不会用美军替换德拉的以军,但是在如此明显的征兆面前,虞世辉并没认识到,这不是战术进攻,而是有着战略目的的进攻行动。

这个误判,对接下来的作战行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月四日,中叙军团开始猛攻德拉,向还在换防的美以联军施压。

不可否认,抢先进攻给美以联军制造了不少的麻烦,并且迫使巴拉姆在十多个小时之后提前发动进攻,可是在德拉的大规模进攻,也大幅度消耗了中叙军团的预备队,使得虞世辉不得不在接下来的战斗中,面对预备队严重不足的尴尬境况,也就对接下来的战斗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影响。

当天晚上,以军开始猛攻安曼。

围绕着安曼进行的整场战斗贯穿了整个战役,虽然中约军团守住了安曼,多次把突入市区的以军赶出去,但是也消耗了大量兵力,并且迫使中国空军在整个战役期间,集中力量为安曼运送作战部队与作战物资。

结果就是,在其他方向上,以军几乎没有遇到有效抵抗。

二月五日上午,以军顺利攻占了扎尔卡与塞姆拉,打通了前往马弗拉克的道路,安曼北面最后两处由约旦军队把守的军事据点也就此沦陷,而以军则顺利打通了向东发动进攻的战略通道。

当天晚上,五个以军旅就从马弗拉克出发,开始向东推进。

约旦东北的马弗拉克省,正是通往伊拉克的要道,还是隔开叙利亚与沙特的屏障,具有很高的战略价值。

当然,能否把马弗拉克的战略价值利用起来,还得看以军能够解决后勤保障问题。

要知道,马弗拉克省只有一条主要公路,而这条公路向东通往伊拉克,向东南通往沙特阿拉伯。

虽然这条沙漠公路的价值非常高,但是无法支持大军团作战。

按照以军的作战标准,这条公路最多支持十个旅。不管是进军伊拉克、还是进军沙特阿拉伯,十个旅远远不够。从某种意义上讲,伊拉克与沙特甚至不需要加强边境防线,因为以军在到达边境附近时,已成强弩之末。

事实上,这也正是叙利亚的重要性,因为只有叙利亚与伊拉克之间有铁路相通。

也就是说,只有在占领了叙利亚之后,美以联军才能完全解决后勤保障问题,也才有能力进攻伊拉克。

当然,这也是罗林森反对在约旦扩大战线的主要原因。

在他看来,阿拉伯半岛腹地的沙漠,将是美以联军的天然屏障,也是中国军队进行防御的最好阵地。

巴拉姆不是不知道这些问题,而是要利用这些问题。

海洋的世界》小说在线阅读_第124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风中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海洋的世界第124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