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更重要的是,空军的轰炸机飞行员坚称,他看到的美军战舰处于满载状态,即吃水深度很大。

显然,十万吨级运输船在满载时,航速肯定达不到三十节。

这次,牧浩洋没有迟疑,还给了那名参谋奖赏,由中尉破格提拔为少校,并且让他全面负责海军情报。

在得到提醒之后,牧浩洋也想到了一套反制美军的战术。

晚上,牧浩洋给东印度洋舰队司令部打了电话,询问了情况。得到满意答复之后,牧浩洋再次联系了龚继飞,让他立即率领特遣舰队前往浩洋港,但是不要进入浩洋港,而是在安达曼海待命。

随后,牧浩洋把周渝生叫了过来,让他合理安排陆军的超高空长航时无人机。

当时,牧浩洋向周渝生交代了工作,打算飞往浩洋港,再次指挥特遣舰队作战。

周渝生没有反对,毕竟美军有九支航母战斗群,哪怕牧浩洋的计划很有创意,成功的可能性也非常大,可是只有牧浩洋最清楚该如何实现这份计划,以及在遇到意外情况的时候该如何处理。

至于龚继飞,还太嫩了一些。

事实上,当时牧浩洋与周渝生都认识到,美军指挥官能够想出这个瞒天过海的招数,肯定不简单。

随后,李明阳提供的情报证明了牧浩洋与周渝生的猜测。

指挥美军舰队的,应该是太平洋舰队司令官弗伦奇中将,准确的说是上将,因为他在一月一日获得了晋升,只是当时军事情报局还没有获得这份情报,认为他仍然是以中将身份暂代舰队司令。在美国海军中,太平洋舰队司令对应的最低军衔就是上将,只有在特殊情况下由中将暂代。

对弗伦奇,牧浩洋与周渝生都有较多的了解。

五年前,这位长期怀才不遇的美国海军军官(当时还是上校)就写了一本书,详细阐述了在后灾难时代的海军战术,其中很多都与牧浩洋的作战思想不谋而合,比如注重奇袭在舰队作战中的作用。当时,在看完这本书之后,牧浩洋还跟李明阳开了一个玩笑,即在大战爆发后,派间谍去刺杀弗伦奇,不能让他成为美军舰队指挥官。当然,这也仅仅是玩笑,因为弗伦奇也有可能只是个书呆子,只有一套没有经过实践证明的理论,根本不知道该如何指挥舰队作战。

也正是如此,大战爆发后,牧浩洋就把这个家伙给忘了。

直到十二月份,他才知道弗伦奇已经成为美军太平洋舰队司令,只是情报中提到他还是海军中将。

当时,牧浩洋也没当回事,反正他还没有打算去西太平洋上找美军的麻烦。

到了一月六日晚上,牧浩洋有一种很不好的预感,即这个在理论上有突出贡献的美国海军将领很有可能是个大麻烦。

这也更加坚定了他的想法,即亲自指挥特遣舰队作战。

可惜的是,他还没有离开总参谋部,从元首府打来的电话就把他留了下来,黄瀚林让他过去商量要事。

至于是什么事情,牧浩洋心里非常清楚。

一月六日上午,第五十四集团军攻占了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吃午饭之前,戚凯威就打来电话,要求牧浩洋兑现诺言,即把第四十二集团军交给他指挥,而陆军已经准备好了一个预备集团军去镇守扶桑地区。只是牧浩洋当时没有立即答应下来,提到陆军还没有完全控制俄罗斯的太平洋沿海地区。

牧浩洋这么说,也有一些道理,他本来就只是答应在远东战争结束之后,再把第四十二集团军交给戚凯威指挥。攻占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只是开始,还不是结束,海岸上还有很多港口需要占领呢。

显然,戚凯威不喜欢这样的回答,也就去找了黄瀚林。

这让牧浩洋有点头大,毕竟他不想在这个时候与戚凯威发生争执,可又不得不在这件事情还是保持强硬立场。

要知道,扶桑地区并不平静,而且也没有多少海运力量可以调动了。

是否在大陆战场上增兵,牧浩洋与戚凯威一直存在分歧。

作为陆军大将与陆军参谋长,戚凯威坚持在大陆战场上增兵,以彻底打败俄罗斯为最终目的,牧浩洋却觉得没有必要过于重视俄罗斯,大陆战场的首要任务是确保本土安全,是否彻底击败俄罗斯并不重要。

在战略层面上,两人的分歧更加严重。

戚凯威一直坚持,只有在击败俄罗斯之后,才能在南方用兵,比如进攻澳大利亚,不然本土安全得不到保证。他还提出了另外一个理由,即击败俄罗斯是联合欧洲国家、扩大阵营的必要条件。

牧浩洋不但不这么看,还认为击败俄罗斯只会使南方战场上的形势变得更加恶劣,不利于在主战场上扭转局面。当然,在牧浩洋眼中,大陆战场并非主战场,即能够为最终胜利做出决定性贡献的战场。

按照这套理论,牧浩洋提出了一个观点,即利用俄罗斯牵制美国的兵力,使美国不得不在三条战线上作战,从而没有办法在主战场上投入足够的兵力发动战略进攻,使主战场保持战略均衡。

一直以来,牧浩洋的观点都占了上风。

也正是如此,牧浩洋的战略规划才得到了高层支持,并且基本上按照他的意愿来部署兵力、安排作战行动。

只是,到了二零五三年,戚凯威的观点也得到了重视。

当时,戚凯威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即要实现牧浩洋的战略计划,就得在大陆战场上增兵,对俄罗斯构成致命威胁,从而迫使美国出兵俄罗斯。为此,就得向远东地区派遣更多的部队,打通到西伯利亚的地面交通线,然后向乌拉尔山进军,对俄罗斯的欧洲地区构成威胁。

按照戚凯威的理论,只要中国军队到达乌拉尔山,俄罗斯就会向美国求援。

因为美以联军在中东战场上没有掌握主动权,俄军在伊朗战场上也举步维艰,所以只要俄罗斯最核心的欧洲地区受到威胁,美国将别无选择。至少在美以联军取得中东战争胜利之前,美国不会抛下俄罗斯。

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美军将三线作战,使本已捉襟见肘的陆军兵力变得更加紧张。

只是,牧浩洋并不认为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在他看来,就算陆军能够打到乌拉尔山,也很难进入俄罗斯的欧洲地区,也就不可能迫使美国出兵俄罗斯。

原因很简单,中国军队不见得能够顺利翻过乌拉尔山。

对此,牧浩洋提出了一个连戚凯威都无法反驳的理由,即推进到乌拉尔山之后,陆军的后勤补给线将变得非常漫长,而俄罗斯西伯利亚铁路的运力又严重不足,前线部队不可能获得足够的补给。

事实上,这个问题在战前就考虑到了。

如果把俄军故意破坏、以及占领区内的干扰因素考虑进去,西伯利亚铁路的运力最多只能支持四个集团军作战,把后勤保障力量算进去,投入俄罗斯战场上的总兵力不可能超过五十万。问题是,如果要想彻底击败俄罗斯,至少得投入一百五十万地面部队,因此需要为其余一百万地面部队开辟新的补给路线。

战前,牧浩洋与戚凯威都把希望放在了大型电动运输机上。

海洋的世界》小说在线阅读_第124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风中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海洋的世界第124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