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如此一来,这些原本只用来运载空降战车的“战术运输机”,也能运载质量在三十七吨左右的地面战平台了。要知道,多用途平台的战斗全重也就只有三十五吨,而反装甲平台在卸下全部电池、弹药等物品之后,能把重量将到三十六点五吨,从而可以用倾斜旋转翼飞机以常规方式运送。

第十五空降集团军被称为“集团军”,主要就是除了拥有空降部队,还有一支实力不俗的地面部队。在作战配置上,空降部队只占了三分之一左右,是集团军的突击力量,而占了三分之二的常规部队,才是集团军的主力。因此在作战使用上,空降部队的主要任务就是夺取前沿机场。

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第十五空降集团军也在当晚大批开赴前线。

这个晚上,中国的军事空运能力再次爆发出了惊人的威力。

到一月二日天亮时,第三十八集团军的绝大部分作战部队已经抵达别洛沃,先头部队已经攻入了城区。

北面,第十五空降集团军的主力也已到达安热罗苏真斯克,并且发动了进攻。

空中战场上,中国空军的上千架战斗机轮番出动,压得俄罗斯空军抬不起头来,主动放弃了战场制空权。随后,中国空军还出动战略轰炸机,对俄军纵深地区的防御部队与重要军事设施进行了大规模轰炸。

收到从前线发来的战报,布鲁希洛夫几乎绝望了。

差不多只用了十二个小时,中国军队就在俄军战略防线的腰部打开了一个巨大的、而且是致命的突破口。虽然俄军还在顽强战斗,别洛沃与安热罗苏真斯克的守军都在死守摇摇欲坠的阵地,给中国军队制造了不小的麻烦,但是布鲁希洛夫知道,俄罗斯已经输了,彻底输掉了这场战争。

仅仅十二个小时,一场大规模战争就决出了胜负,绝对是军事史上的奇迹。

当然,中国军队离真正的胜利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从战略上讲,顺利攻占别洛沃与安热罗苏真斯克,只是为接下来的战略胜利打下了基础,或者说打开了通往胜利的大门,而不是真正取得了胜利。

在取得胜利之前,中国军队还要战胜数不尽的困难。

新年的第一场战斗就能收到如此好的结果,连牧浩洋都有点不敢相信。收到前线发来的战报后,牧浩洋让参谋给陆军司令部打了电话,确定战报无误之后,他才相信,戚凯威的战略冒险成功了。

当然,严格说来,这也算不上战略级别的冒险,最多是战役级别的冒险。

原因很简单,就算别洛沃与安热罗苏真斯克的战斗遭到挫败,中国的总体战略安全也不会受到威胁,只是让取胜的道路变得更曲折而已。

事实上,在最初的时候,牧浩洋坚决反对戚凯威的作战计划。

要知道,在他看来,这是一个浑身上下都散发着冒险味道的计划,一个连牧浩洋这种喜欢冒险的指挥官都有点害怕的计划。

当时,牧浩洋觉得这份计划存在太多的问题了。

首先,进攻前的空袭准备只有两个小时,或者说干脆没有,即在夺取制空权之前就发动地面进攻。要知道,在以往的任何一场战争中,地面战都是在夺取制空权之后开始,绝对不会在此之前。

其次,戚凯威打算以空降作战拉开序幕,而且是在没有夺取制空权的情况下,就让空降兵上战场。这让牧浩洋感到不可思议,因为这意味着,不但着陆的空降部队很有可能遭到俄军围歼,甚至有可能连着陆的机会都没有。

第三,戚凯威把赌注放在了西伯利亚,而不是远东地区。这就意味着,深入敌后作战的空降部队必须孤军奋战。虽然牧浩洋不是陆军指挥官,但是作为前任陆战队司令,他非常清楚孤军作战的处境。

第四……

总之,当时牧浩洋能够找出一千个理由来反对戚凯威的作战计划,而且他也确实在向戚凯威施压。

问题是,戚凯威也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

有趣的是,在遭到牧浩洋坚决反对的情况下,戚凯威竟然没有反驳,只是坚持陆军的作战计划得由他做主。

直到十二月中旬,在计划送到黄瀚林手里,请元首批准时,戚凯威才道出底细。

为了实现这份让牧浩洋觉得怎么也不可能实现的作战计划,戚凯威只提到一点,即在进攻开始前,将把俄军主力引诱到远东地区。

当然,这个解释,肯定无法让牧浩洋满意。

原因很简单,俄军主力本来就在远东地区。

问题是,这个解释,已经让黄瀚林觉得足够满意了。结果就是,在牧浩洋依然反对的情况下,黄瀚林还是批准了陆军作战计划。

所幸,随后发生的事情让牧浩洋逐渐明白了戚凯威的企图。

比如,在他提出增兵中东之后,戚凯威想都没想就答应了,把之前部署在西北地区的第二十七集团军与第三十八集团军抽调回来。又比如,在黄瀚林表示必须对俄宣战后,戚凯威让东北地区的三个集团军全部进入战备状态,其中两个靠前部署,并且相当频繁的派遣侦察机在边境线附近活动。

只是,这些依然让牧浩洋感到有点担心。

直到十二月二十九日,李明阳送来的一份情报,才让牧浩洋完全打消了疑虑,并且以总参谋长的身份,签署了戚凯威的作战计划。

这条情报就是:俄军将在一月一日凌晨入侵伊朗。

要知道,戚凯威的计划中,把进攻时间定在了一月一日上午。

从时间上看,比俄军入侵伊朗晚了几个小时。如此一来,在中国陆军发动进攻时,俄军已经进入了伊朗,因此俄军的指挥系统肯定盯着伊朗战场,对后方的情况不大了解,而且俄军的部署也针对伊朗。

结合戚凯威之前的部署,进行突袭的条件也就基本成熟了。

虽然风险依然存在,比如过于短暂的前期空中打击,必然使地面作战变得艰难,但是与突袭所带来的高额回报相比,这点风险就算不了什么了。从某种意义上讲,戚凯威的这套计划就是冲着巨大的战略回报去的。

不是战术回报、不是战役回报,而是战略回报。

可以说,这场战斗是用战术手段获取战略回报的典型战例。

最显著的战略回报,就是能够一举腰斩俄罗斯,把俄罗斯半数的国土、四成的资源与三成的人口置于中国军队的直接打击之下,而且毫无防御能力。隐藏在这后面的,则至少是中国北方本土安全再无顾虑。

原因很简单,别洛沃与安热罗苏真斯克扼守着至关重要的三条铁路线。

战前,俄罗斯一共有三条横贯本土的战略铁路线,即西伯利亚铁路、新西伯利亚铁路与北方铁路。西伯利亚铁路经过别洛沃、新西伯利亚铁路经过安热罗苏真斯克,而北方铁路在安热罗苏真斯克东面的阿钦斯克汇入新西伯利亚铁路,从阿钦斯克通往托木斯克,即绕过安热罗苏真斯克的铁路线还没有修通。如此一来,只需要控制别洛沃与安热罗苏真斯克就能切段前往远东地区的所有铁路线。

在俄罗斯,这三条铁路线具有无比的战略价值。

海洋的世界》小说在线阅读_第123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风中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海洋的世界第123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