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毫无疑问,乔丹上将绝对不会做这样的蠢事。

也正是如此,乔丹才在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情况下,决定首先巩固西太平洋的制海权,再决定是否出兵印度洋。

只是,到了二十日,战局出现了转变。

当天,中东战场上,“德拉会战”结束,以色列与叙利亚当局先后宣称在这场战役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德拉会战”,可以说是中东战场上自“西奈半岛战役”之后,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

在这场会战中,以军先后投入三十二个旅、总计二十七万地面部队,叙利亚、约旦与中国陆军则投入了一个集团军、四个装甲师、六个步兵师、十二个预备师与六个独立旅,总计三十八万地面部队。会战的结果是,以军经过苦战攻克了德拉,并且在会战结束前包围了安曼,中叙联军则在苏韦达省西南地区的战斗中,围歼了以军十二个旅,阻止了以军继续向北突击。

从结果来看,以军在战术上取得了胜利,以大约九万人伤亡的代价,围歼了德拉地区的近二十万叙利亚军队。可是在战略上,以军则大败亏输,因为损失过于惨重,不得不放弃进军大马士革的计划。

会战打响后,以军首先在没有攻占安曼的情况下进军叙利亚。

从某种意义上讲,以军在这个时候就已经为战败埋下了伏笔,随后的战斗中,后勤保障成了以军最大的敌人。甚至可以说,正是因为没有及时攻占安曼,以军才不得不在占领德拉后停止前进。

这场会战,也让蒋博文少将成为了叙利亚的“国际英雄”。

会战初期,蒋博文就意识到,如果把第十三集团军的主力置于以军正面,必然演变成一场大规模消耗战。当时戚凯威已经明确告知虞世辉,短期之内不会向中东增兵,因此第十三集团军必须避免消耗战。受此影响,在部署兵力的时候,蒋博文把重兵放在了苏韦达省西南地区,只在叙军防线后方安排了六支规模不大的突击集群,以防守反击的方式负责支援叙军作战。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蒋博文在做这一部署的时候,明确告知六支突击集群指挥官,他们的主要任务不是帮助叙军守住防线,而是在防线被突破之后,掩护叙军稳步后撤,避免叙军崩溃。

可以说,叙军能否稳步撤退到德拉,将是会战的决定性因素。

以当时的情况,如果叙军被击溃,以军不但能够迅速攻占德拉、向大马士革推进,还很有可能从侧翼包抄叙军在戈兰高地上的防御部队,从而使以军投入在戈兰高地上的十多个旅发挥作用。

真要打成这个样子,就算第十三集团军再能打,也守不住大马士革。

为此,蒋博文还在大马士革与德拉之间部署了四支突击集群,设置了第二道防线,并且使之成为德拉方向上的预备队。在随后的战斗中,这四支突击集群在德拉方向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时,第十三集团军的主力全部集中在苏韦达省南部地区。

蒋博文的战术计划非常简洁:在以军猛攻叙军防线,并且迫使叙军撤退时,从侧翼发起冲击,击溃以军。

在军事上,越是简洁的打法,越有可行性,也越有威力。

可以说,如果蒋博文面对的是第五次中东战争时的对手,那么他的这个部署就足以扭转中东战局。

只是,他面对的是以色列、甚至可以说是西方集团中最出色的陆军将领。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在发动会战之前,巴拉姆已经对右翼上存在的威胁感到担忧,而且断定中叙军队会在约叙边境线北面打一场大会战,挫败以军进军大马士革的计划,从而巩固叙利亚的边境防线。

更重要的是,当时巴拉姆准备延迟进攻,首先攻占安曼。

只是,在会战发起之前,巴拉姆改变了这个想法。这不是他的问题,而是当时负责攻打安曼的以军指挥官,即以军第二军军长内塔尼亚胡少将明确表示,由他指挥的五个旅肯定能在十九日攻占安曼。

正是有了内塔尼亚胡的保证,巴拉姆才决定按照原计划行动。

当然,巴拉姆对苏韦达省频繁的军事调动感到非常担忧,所以在进攻发起之前,他在右翼安排了六个旅,并且在后方部署了八个旅的预备队。除此之外,他还留下了四个旅的战略预备队。

按照巴拉姆的想法,如果决战无法避免,就得在右翼击溃中叙军团。

必须承认,巴拉姆做了充分准备,可是他在这个时候严重低估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也严重低估了蒋博文在东面决战的决心。要知道,当时蒋博文把第十三集团军百分之五十的兵力都摆在战场东面。

会战开始后,以军首先在德拉方向上发动猛攻,并且在戈兰高地与贝卡谷地方向上都发动了进攻,以求牵制叙军的战略预备队,让叙军在两条不太重要的战线上消耗掉预备队,从而无法支援德拉。

事实上,当时叙军的战略预备队就两个师,而且是两个刚成立的预备步兵师。

正是如此,战后很多人都认为,如果巴拉姆没有分兵作战,而是把主力集中在德拉,以军很有可能取得决定性突破,比如在攻占德拉之后,依然有足够的兵力向北挺进,或者及时攻占安曼。

显然,这个说法根本站不住脚。

戈兰高地方向上,以军的兵力本来就不占优势,而且这是叙军的主攻方向,哪怕只抽调一个旅,后果也难以设想。至于贝卡谷地方向上,就算有充裕部队,也很难及时到达,而且当时在贝卡谷地方向上,以军存在取得重大突破的可能性,其战略价值将比在德拉方向上取得突破更加突出。

说白了,巴拉姆的战略部署本来就是两线突破。

按照他的设想,在德拉方向上取得突破之后,叙军将把主力放在大马士革南面,如果此时能在贝卡谷地方向上取得突破,就能实现对叙利亚的战略大包围,在下一次会战中全歼叙军主力。

当然,前提是首先在德拉方向上取得突破。

根据战后公布的一些资料,巴拉姆在“德拉会战”之前就制订了类似的计划,打算在德拉方向取得突破之后,快速向贝卡谷地增派四到六个旅,而以军将在此期间围歼面向戈兰高地的叙军,把另外十多个旅解脱出来。等到以军整备停当,能够在以大马士革为中心的战略包围圈上投入五十个旅。

毫无疑问,只要达到这个目的,别说攻占大马士革,让叙利亚亡国都不是问题。

只是,宏伟的战略计划,必须以实力为基础。

会战初期,以军在德拉方向上的突击打得很顺利,战线稳步推进,但是没能大规模歼灭叙军主力部队。

根据以军的战报,当时好几次突破都被突然出现的中国军队击溃,而叙军在中国军队的掩护下,正一步一步的退往德拉。

也就是说,以军没能形成突破,而是在平行推进战线。

毫无疑问,这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因为这意味着,在推进的时候,以军的侧翼将毫无遮挡的暴露在中国军队面前。

海洋的世界》小说在线阅读_第117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风中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海洋的世界第117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