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陆军提出的规划,新一代主战装备将优先考虑电动方案,即底盘将采用统一的电力驱动系统。当然,陆军也不排除其他动力方案,毕竟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种主战装备完全依靠电力驱动,并且取得了实质性的成功。如果技术不过关,陆军也将考虑其他动力方案,比如内燃机与电动机、或者是燃气轮机与电动机的联合动力系统,或者是高效率燃气轮机动力系统。
至于作战模块,则由战术需求确定。
二零三八年初,陆军提出了四套主要作战模块,即“反装甲模块”、“多用途模块”、“火力支援模块”与“防空模块”,分别对应主战坦克、步兵战车、自行火炮与自行高射炮,并且分别取代这四种主战装备。
相对而言,“反装甲模块”的研制难度最大。
按照陆军的要求,必须采用电磁炮,而且是性能更加优异的线圈电磁炮,才能确保能够对付其他国家的第五代主战坦克。事实上,也正是这个战术需求,让陆军把底盘电动方案提到了最高位置上,因为只有采用电力驱动装置,才能够采用综合电力系统,也才能够配备大威力电磁炮。
至于其他三种作战模块,陆军没有提出过高要求,不但允许采用电热化学炮,甚至允许在“多用途模块”上采用价格更加低廉,而且性能足以达到战术指标的机关炮,以降低总体研制与装备成本。
当然,任何一家企业在竞标的时候,都不会降低火力标准。
更重要的是,从大规模装备所导致的后期维护保养来看,采用统一的火力系统,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装备成本。在作战使用中,统一的火力系统,还能够极大的减轻后勤保障方面的负担。
只是,“第五代地面主战平台”至少要到二零四零年才能完成技术与性能验证,能在二零四五年之前完成合同准备阶段的工作,在二零五零年之前量产就非常不错了,而且其他国家的情况也差不多。
当然,也就意味着,在未来十多年内,陆军军费所占比例不会低到哪里去。
不管怎么说,亡羊补牢不算晚,至少中国陆军还有足够的时间来补上欠账。
对牧浩洋来说,制订装备发展规划可以说是轻车熟路了。
与十多年前相比,身为副总参谋长的牧浩洋最需要做的不是制订规划,而是说服各个军兵种的高级将领。
别的不说,在二零三八年初的装备规划中,他就故意漏掉了陆战队,准确的说是把陆战队的装备规划分别合并到了海军与陆军之中,即只要与舰艇有关的,都由海军负责,而与地面作战有关的则由陆军负责。
这么做,主要就是以身作则,堵上其他人的嘴。
不管怎么说,在出任副总参谋长之前,牧浩洋是陆战队司令,如果他偏袒陆战队,肯定会受到非议。
至于会不会得罪陆战队将领,牧浩洋还真没考虑过。
在他看来,不管是庞跃龙,还是那些由他亲手提拔的陆战队高级将领,都不会为了这些事情让他下不了台。
还好,庞跃龙等陆战队将领确实很给牧浩洋面子。
即便如此,牧浩洋也为此事忙了足足两年。
站在他这个层面上,除了考虑军队内部矛盾之外,还得考虑军事建设对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也就得跟国家领导人打交道,在尽量为军队争取利益的同时,还得服从国家的经济战略大方针。
说得简单一点,军事建设不能拖累经济建设。
要知道,在全球性自然灾害时期过去之后,经济建设绝对是重中之重,几乎所有国家都迎来了爆发式的恢复增长期。虽然所有人都知道,中国与美国的矛盾不可调和,两个超级大国迟早会面对面的干上一场,第三次世界大战在所难免,但是在战争真正降临之前,经济建设依然是重点。没有足够强大的经济基础,就无法支撑起足够强大的军事力量。如果哪个国家盲目发展军备,就算能够打造出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也不可能在未来的全面战争中取胜。
可以说,这也是最让牧浩洋头痛的问题。
很多时候,在他好不容易说服了各军兵种的将领,就军费分配达成一致意见之后,却得不到黎平寇与黄瀚林的支持,不得不硬着头皮砍掉一些装备项目,然后再去跟各军兵种将领扯皮。
说得直接一些,这两年里,牧浩洋就是风箱里的耗子,两头受气。
在军人眼里,他已经不是当初那个骁勇善战的统帅,而是一个学会了像政客那样讨价还价的二道贩子,而在政治家眼里,他却是一个十足的战争狂人,连黎平寇与黄瀚林都经常说他过于激进。
两头受气的处境,一度让牧浩洋心灰意冷。
二零三九年初,在审议二零三九到二零四零财年度军费预算的时候,他甚至萌生了退役的想法。
只是,军装穿上去容易,脱下来难。
更重要的是,没有人能够顶替他,做他的工作,连腾耀辉都办不到。
还好,总有雨过天晴的时候。
到了二零四零年初,牧浩洋的处境就好得多了。
首先是,经过两年的爆发性恢复增长之后,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基本上恢复到了二零三四年的水平。
根据中国官方在二零四零年初公布的统计数据,在二零三八年与二零三九年,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分别是百分之二十八与百分之三十七,扣除通货膨胀因素、与人口变量之后,实际增长率分别为百分之十七与百分之二十四。虽然这个速度不是最快的,甚至进不了第一集团,但是却很实在,没有任何水分。
当然,在这两年内,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也很惊人。
美国在在两年里的实际经济增长速度为百分之十九与百分之二十三、欧盟为百分之二十二与百分之二十六、俄罗斯为百分之十四与百分之十七、印度为百分之二十八与百分之三十六、巴西为百分之二十一与百分之二十三、东南亚地区为百分之二十四与百分之二十七、阿拉伯八国为百分之二十六与百分之三十三。根据全球气候事务组织公布的数据,全球经济增长率在这两年内分别为百分之二十一与百分之二十七,预计在二零四零年,能达到百分之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