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皮特上校来说,这不是坏事,至少作为作战参谋,跟着杜立德,他有更多的机会发挥自己的才能,而不是事事都得听从总司令的吩咐。从某种程度上讲,没有主见的杜立德让皮特成为了联军地面作战的最高指挥官。
由一名上校来指挥联军作战,听上去有点匪夷所思。
客观的讲,这也许不是坏事。
在之前的战斗中,皮特独自做出的判断往往比阿伦更加准确,特别是对志愿军发动的地面进攻,皮特早就做出了预测,阿伦却坚持己见,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如果当时皮特提出的建议得到重视,联军不至于在东线战场上遭受如此惨败,至少两个陆战师中的一个,有很大的机会逃离战场。
停火谈判期间,皮特按照杜立德的授权,修订了联军的总体作战计划。
虽然在此之前,阿伦已经让联军转为防御态势,但是在韩军的阻挠下,联军仍然保持着较为雄厚的进攻实力。比如在第一次战役之前,美军第二步兵师、第七步兵师与韩军第九装甲师均靠后部署,名义上扩大防御纵深,实际则是联军的主要反击兵力,在必要的时候足以担当起进攻重任。
皮特上校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调整联军的作战态势。
进攻肯定不现实,如何守住战线才是决定性的问题。
只是,作为一名资深作战参谋,皮特非常清楚,任何时候进攻都是最好的防御,即便被迫放弃进攻,也要在防御中留出足够的反击兵力,不然全面被动防御,迟早会被对手打得落花流水。
本着这个原则,皮特对联军的部署做了大刀阔斧的调整。
看上去,他的动作并不大,因为之前充当进攻兵力的第二步兵师与第七步兵师仍然部署在战线后方,重组后的韩军第九装甲师则退守元山以南地区,顶在防线上的仍然是第三步兵师与第四步兵师。
可是从兵力配制上看,联军的作战部署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最明显的,莫过于炮兵与装甲兵的位置。
在进攻部署中,炮兵肯定得放在前沿阵地后方,为突击部队提供炮火支援,而在防御部署中,炮兵往往部署在第二道防线上,为防御部队提供火力掩护。装甲兵的部署方式也是同样的道理,进攻时装甲兵肯定得靠前集中部署,形成装甲突击力量,而在防御中,装甲兵得放在战线后方,充当机动反击力量。
按照皮特的部署,原先加强给第三步兵师与第四步兵师的装甲兵与炮兵全部后撤。
为了得到一支足够强大的反击兵力,皮特甚至从两个步兵师各抽调了一个装甲营,用来加强第二步兵师与第七步兵师。
如此一来,美军装甲力量的六成已经撤到战线后方。
这些装甲部队经过整编后,组成了三支反击集群,分别部署在南埔、沙里院与开城,成梯次形成了三道防线,并且成为了联军分阶段发起防御反击的主要力量。
这套部署方式,非常直观的反映出了皮特上校的担忧。
虽然在他进行部署的时候,新增的三个主力集团军还没有入朝,但是cia已经获得确切情报,志愿军即将获得补充,作战部队至少提高六成。在兵力足够的情况下,皮特没有任何理由怀疑志愿军会采用两面突破的战术。对西线战场上的联军来说,这绝对不是什么好消息,因为这意味着,联军得用有限兵力守卫更加漫长的战线,而且得在所有关键地点作好迎接志愿军强攻的准备。
显然,联军的兵力严重不足。
这一点,也反映在了联军的前沿部署上。即按照皮特的安排,联军仅在战线上保留了不到两成的兵力,四成集中在前线后方五到十五公里的主体防线上,另外四成则用来组建反击部队。
即便如此,联军的防线也显得不堪一击。
只要志愿军下定决心,肯定能在数个地点取得突破。第一次战役已经证明,志愿军非常擅长打穿插包围战。要是让志愿军形成了大纵深突破,联军不但守不住西线,还很有可能再次丢掉几支主力部队。
要想顶住志愿军的大纵深突破,唯一的办法就是大纵深防御,加强反击力量。
虽然从战场态势上看,让三支反击部队从北到南依次展开,使得联军难以同时向正面战场投入足够的反击力量,但是可以在侧翼战场上投入足够的兵力,而宽大的侧翼正是联军战线上最大的问题。
很明显,皮特上校盯住了侧翼,认为志愿军会把重点放在侧翼上。
至于正面战场,皮特有足够的理由相信,第三步兵师至少能坚持一阵,而联军可以借此机会调动反击部队。
更重要的是,正面战线的宽度有限,突击距离更长,志愿军很难形成大纵深突破。
当然,皮特也不否认,志愿军会反其道而行之,在正面投入主力部队,以极高的兵力密度寻求快速突破,然后出动突击部队向南穿插,首先分割歼灭顶在最前面的第三步兵师,再与侧翼突击的部队围歼第四步兵师。
这种稳打稳扎的战术也许无法把战线推进到三八线附近,但是足以重创联军。
为此,皮特也做了部署,即在第三步兵师后方,也就是平壤附近部署了二十个韩国陆军的师旅级作战部队,把防御密度提到上限,用重兵力去对付志愿军的密集攻势。虽然他仍然不对韩军抱多大指望,但是只要韩军能够迟滞志愿军的突击行动,联军就有时间调动第二梯队与第三梯队的反击部队,在正面战场上发起反击。
事实上,这些都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
归根结底,联军最大的问题是战线过于漫长,导致防御区域超出了部队的实际能力。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缩短战线,提高防线上的兵力密度。
只是这么一来,联军就得主动退缩。
从政治上讲,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在谈判尚未结束的时候,联军主动退却,等于让对手抓住了把柄。
正是如此,谈判结束之后,皮特上校的请求才得到批准,即让第四步兵师退回顺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