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浩洋点了点头,说道:“也许,我能帮上忙。”
李明阳愣了一下,说道:“少校,你能帮什么忙?”
“马明涛。”
“你认识他?”李明阳有点惊讶。
“跟他合作过两次,上次见到他,还是在首尔附近,听他说,二部没有打算让他离开韩国。”
“他确实在韩国,而且没有暴露。”
“那么,可以让他联系一个叫安在旭的韩国将军。”
李明阳的眉头跳了几下,似乎觉得牧浩洋知道得太多了。
“安在旭是被我指挥的特种部队俘虏的,既然马明涛没有暴露,那么他就还在为我们卖命。”
“看来,我得让二部完善你的个人档案了。”
牧浩洋笑了笑,说道:“怎么样,有帮助吗?”
“确实有帮助,不过仍然需要时间。”李明阳稍微迟疑了一下,说道,“安在旭已经不是后方的警备司令,上个月就被派往前线,现在是联军西线军团后勤保障部队的司令官,指挥三个韩军师。”
“高升了?”
“有我们帮助,高升并不难。”
“这样的话,那就再好不过了。”
“你的意思是,让他提供情报?”
“这不是现成的吗?”
“少校,你得知道,把他扶上去,我们牺牲了很多同志,所以我们绝对不会为了一次战役行动损失如此重要的鼹鼠。”李明阳看了牧浩洋一眼,说道,“继续保证他的安全,肯定能够带来更大的好处。”
“那么,有没有办法在不影响他的情况下,获得重要情报?”
“有,不过需要仔细策划,而且需要时间。”
“李处长,我们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如果有足够的时间,也就不用麻烦你们了。”
李明阳笑着摇了摇头,说道:“少校,你确实是志愿军的高级参谋,跟戚凯威、母祁铁与杨禹方非常像。”
“像?”
“情报工作最需要的就是时间,不管你们催得多急,也不会产生作用。所以,你们需要的不是时间,而是耐心。”
“你可以跟我这么说,可是我无法跟总司令这么说。”
“那是你的事,不是我的事。”
“你……”
李明阳叹了口气,说道:“如果我没猜错,明天出发的是两栖特种部队吧?”
“对,由曹安国上校率队。”
“行,我帮你想想办法,争取在明天天黑之前给你一个答复。”李明阳拍了拍大腿,笑着说道,“我跟两栖特种部队也算有点交情,曹安国上校还帮过我。既然帮他做事,我肯定会尽力而为。”
“你认识曹大队?”
“当然,而且不止他一个。”
牧浩洋愣了一下,更加相信,李明阳就是李小明。
“不跟你多说了,我还要找戚凯威谈谈。”李明阳站了起来,说道,“如果我明天没办法赶过来的话,替我向老曹问好。”
“又要请客喝酒?”牧浩洋抛出了诱饵。
“算是还个人情吧,要喝酒,得让他请客。”李明阳笑了笑,“走了,不用远送。我明天下午给你打电话,仍然通过正规渠道传递情报。你最好有备用方案,因为我也不能保证能够提供你们需要的情报。”
牧浩洋点了点头,表示理解。
送走李明阳,牧浩洋又把会面过程回忆了一遍,总觉得在某些方面,李明阳跟李小明非常像,比如说话的语气,以及一些习惯性的小动作。最像的,还是处事的态度,即从来都以自我为中心。
李明阳是李小明吗?
李明阳没有爽约,第二天下午把情报送了过来。
有了可靠的情报支援,特种作战算是成功了一半。吃过晚饭,牧浩洋去火车站给曹安国和庞跃龙等人送行。
地面战争即将打响,战场上的情况却并不乐观。
联军地面部队转攻为守之后,没有停止空中打击。连续几天,联军空中力量的出动量均在一千五百架次以上,以平均四个小时一波的频率,重点轰炸人民军控制区内的铁路、公路等交通线。
人民军顶住了压力,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张宝强率领的特种部队出发后不久,联军轰炸了一列从江界开往新义州的火车,导致数百人伤亡,其中有一支中国派遣的军事顾问团。
为了确保安全,火车全部改在夜间行进。
公路也不见得安全,在e-8c“联合星”的指引下,联军几乎轰炸了所有在公路上行进的车辆。
虽然联军的空中打击并没针对赶赴前线的特种部队,而是希望通过打击运输线,使志愿军花更多的力气完善后勤保障系统,从而推迟入朝时间,让联军能够顺利调整防御部署,但是高强度的空中打击,对任何作战部队都有威胁。
两栖突击部队搭乘的火车上就有四门二十三毫米高射炮。
这些由射手控制的高射炮最多只是“装饰”,让官兵觉得更安全。真要遭到轰炸,根本派不上用场。
此时,志愿军地面部队已经开始入朝。
首先渡过鸭绿江的不是作战部队,而是三个重装集团军的工程部队。
按照作战安排,工程兵将在大部队过河之后,在鸭绿江上搭建数十座浮桥与舟桥,以便跟进的后勤保障部队迅速通过。
至于作战部队,则会在后勤保障部队之前过江。
为了保证隐蔽性,避免提前暴露会战企图,三个重装集团军的近五万作战人员被分成了成百上千支小部队,在接下来的二十四小时之内,逐一跨过鸭绿江。这些部队在渡江之前均已换上人民军的制服,伴随运送日常生活物资的车队入朝。到达南面的集结阵地后,他们将临时替换驻防的人民军。
最难处理的是主战装备,特别是坦克、战车与自行火炮。这些外形独特的主战装备很容易辨认,甚至能被e-8c甄别出来。如果美军发现了出现在鸭绿江南岸的主战装备,就能断定志愿军已经入朝。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戚凯威想了很多办法。
按照司令部的安排,主战装备渡河行动由司令部直接指挥,利用联军战场监视系统换班的间隙,迅速渡过鸭绿江。
这种方式,对部队的行动速度与协调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根据以往获取的经验,e-8c换班时,间隙时间最多二十分钟,最短十五分钟,而且每架e-8c的巡逻时间为八个小时,比钟表还要准确。因此要想在二十四小时内渡河,就得分成成三个批次。
为了做到万无一失,母祁铁调来了两架kj-2000,轮番监视e-8c。
还好,e-8c对地面装甲集群的探测距离最多只有三百五十公里,而kj-2000能在六百公里外发现e-8c,也就能够掌握e-8c的活动情况。
只是,要在三个十五分钟内,把三个重装集团军的主战装备全部送到鸭绿江对岸,仍然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此时,发挥关键作用的不是战术,而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