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飞毛腿”这种弹道导弹,因为气动控制面非常小,很难在弹道中段进行高过载机动。sa-2本来就是防空导弹,虽然比较落后,机动性能不大好,而且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的工作时间只有几十秒,在到达弹道最高点前就已关闭,但是凭借较大的气动控制面,仍然能做出高过载机动。
第一枚sa-2在离e-3c大概三十公里处引爆,没有起到作用。
紧接着,第二枚sa-2在离e-3c不到十公里处引爆,一举除掉了联军的“了望塔”。
第三枚sa-2由向南飞行了大约二十公里,才在大约一万五千米的高度上引爆,紧跟在e-3c身后的ec-135成为第二个牺牲品。
这个时候,联军指挥官再笨,也能猜出志愿军的反击意图了。
首先击落预警机,打乱联军的空中指挥系统,然后让攻击机群投入战斗,消灭联军的海上力量。
只是,联军还没有失败。
e-3c与ec-135被击落后,在东朝鲜湾上空徘徊的e-2d立即接手,在三八线南面徘徊的第二架e-3c也全速北上。
八月二十四日的战斗后,联军提高了预警机的出勤率。
不管什么时候,除了在战线后方执行巡逻任务的e-3c之外,在三八线南面,至少有一架e-3c在空中待命。
如果前方的预警机被击落,待命的预警机能在十分钟之内赶到。
志愿军的组织再周密,攻击机群也不可能在十分钟之内越过朝鲜领空,轰炸离鸭绿江两百多公里的联军地面部队。
问题是,志愿军的反击没有这么简单。
e-2d向西转移的时候,西线战场上的e-3c发现了西北方向、也就是黄海上空的攻击机群。
因为攻击机群是从渤海湾方向飞来的,所以联军立即断定,这是舰载战斗机。
紧接着,e-2d发现了数批越过鸭绿江,向南高速突击的机群。
因为e-2d的信息处理能力远不如e-3c,遇到大规模机群时,需要把信息发送给地面指挥中心,或者是防空战舰,所以过了两分钟,美军才判断出,从鸭绿江方向发起突击的不是先进战斗机,而是成群结队的j-7与j-6。
又是无人驾驶战斗机?
联军指挥官大惊不已,因为只要是无人驾驶战斗机,上面肯定有电磁战斗部。
很快,e-2d发来的消息就证明了联军指挥官的猜测。
这些战斗机成纵队越过鸭绿江之后,用之前的方式,逐一引爆了电磁战斗部,制造出一条近三百公里宽的电磁屏蔽带。
在强大的电磁干扰下,预警机无法探测到机群后面的情况。
也就是说,在这些无人驾驶战斗机后面,很有可能是挂着重型反舰导弹的攻击机。
与第一轮突击不同,这次出现的无人驾驶战斗机多得多,每支机群的规模都在二十架以上。以间隔二十公里引爆一架计算,这些机群足以向南突击四百多公里。算上反舰导弹的射程,攻击机群有能力打击两栖突击舰队。
拦截成规模突击的无人驾驶战斗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联军指挥官别无选择,只能让补充的e-3c暂缓北上,同时让e-2d向南撤退。
只是,放弃拦截也不可能。
不管有多困难,放弃抵抗都是最愚蠢的选择。
预警机派不上用场,联军指挥官只能让制空战斗机出力。
首先收到命令的,正是隐身能力突出,而且能以一点四马赫的速度巡航飞行、冲刺速度不比f-15c慢多少的f-22a。
更重要的是,f-22a配备的相控阵雷达具有非常强大的探测能力。
虽然战斗机火控雷达的探测范围非常有限,无法做到全向探测,但是战场空间本来就非常有限,从东西两个方向进入的f-22a战斗机能用火控雷达搜索整个战场,发现跟在无人驾驶战斗机后面的攻击机群。
发现敌机是一回事,拦截敌机是另外一回事。
考虑到志愿军会为攻击机群提供护航力量,f-15c在没有预警机支持下,很难与志愿军的战斗机抗衡,所以联军在安排拦截行动时,依然把希望寄托在f-22a身上,期望能够用先进战斗机改变战局。
即便没有预警机,f-22a的优势也不够明显,可是跟j-10与j-11b对抗,f-22a仍然能够掌握主动权。
至少不会像f-15c那样,只能被动挨打。
f-22a能够逆转战局吗?
对晋升为少校中队长的晏鹰搏来说,能够重返作战部队,座进j-11b的机舱,驾驶战斗机升空作战,已经非常满足了。
被牧浩洋从韩国救回来后,晏鹰搏离开了一线部队。
最初几天,他没有任何事情可做。即便书写与f-22a对抗的作战报告,也由司令部派来的参谋代劳,他只需口述战斗经过。打了几次报告,要求返回作战部队后,晏鹰搏终于如愿以偿。只是新的岗位不在战斗机部队,而是在预警机上,协助贾定康师长指挥空七师执行作战任务。
换成其他人,也许会非常高兴。
离开战斗机部队,意味着不再拿生命冒险。留在预警机上,将以指挥人员身份参与作战行动,战功一点都不少,还能获得更多的晋升机会,说不定能在贾定康高就之后出任空七师的指挥官。
可是晏鹰搏并不满足,他一直不认为自己是指挥人才。
作为一名纯正的战斗机飞行员,晏鹰搏始终认为,只有驾驶战斗机升空作战,才能发挥他的所有价值。
一个多月下来,晏鹰搏获得了不少嘉奖,却一点都不满足。
他没有放弃,仍然以每周三次的频率,向空七师、沈阳军区与志愿军司令部递交返回战斗机部队的调动申请。
如果不是与贾定康的关系非常好,而且荣立了个人特等功,恐怕早就让人反感了。
努力没有白费,三天前,晏鹰搏的申请获得批准。
前来接他的参谋没有把他送回空七师的作战部队,而是把他带到内蒙古东北的某座空军基地。
万幸的是,这里也有一批j-11b战斗机,而且即将编入志愿军。
到这个时候,晏鹰搏才知道,他飞的是一架双座型j-11b,搭档的是一名只有两年飞行经验,在航校里呆了五年的“技术军官”。
最初的时候,晏鹰搏对关云山中校的印象并不好。
像晏鹰搏这样的飞行员都知道,从航校毕业的飞行员中,有关系、怕吃苦的都会想方设法留在学校里,有的甚至会放弃上天的机会,心甘情愿的当文职军官。虽然这些人中,不少会成为飞行教官,教基础课程,但是与战斗机飞行员比起来,他们根本算不上货真价实的飞行员。
在晏鹰搏眼里,关云山就是这种人。
深入了解后,晏鹰搏才改变了看法。
关云山确实是从航校毕业的,只是学的不是飞行,而是电子技术。毕业后,他没有留在航校,而是去了成都军区,三年后考上航空电子学的研究生,毕业后回到航校,在担任教员的时候考了飞行执照。
虽然不是主要成员,但是关云山参与了j-11b双座型的研制工作。
他做的,就是双座型的领航电子系统。
作为领航员,不需要多么高超的飞行技术。即便遇到极端情况,比如飞行员受伤,也只需要懂得如何让战斗机降落到跑道上。
关云山的飞行技术确实不怎么样,肯定无法跟晏鹰搏相提并论。
只是在其他方面,晏鹰搏就差远了。
此时,晏鹰搏已经知道,他的任务是引导机群作战,即作为十二架j-11b的长机,在空中指挥其他战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