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子健这才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看来,至少短时期之内想对西坪村卷土重来是不大可能的了。
他于是派人向政委刘树通报了情况,改变原来的缓慢行军方案,要对方不必再滞留在山林之等候,而是明确开始转进红星峡。其包括友军支援过来的朱星云连,一并先跟随转移至红星峡大本营。
与此同时,吴子健还先派出通讯兵穿行关门山、赶往河口村附近的另一处山口阵地,向坐镇的支队参谋长李天林了解那里的敌情。倘若河口村一带仍然没有出现日本人的攻击部队,则可考虑单独将央军391团二营六连投放到那里,以便让他们伺机返回大榆树山归建。
接到通报的政委刘树,可谓沮丧、愤怒之极:带着大量的坛坛罐罐,在崎岖的关门山内部穿行赶往红星峡,这似曾相识的一幕,前一阶段才刚刚演过一次,如今又要重走老路。这怎能不让他悲愤交加!
为此,不甘心的刘树天亮后亲自奔回了吴子健所在的阻击阵地,当面求证全体转进红星峡大本营的必要性——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举措,除了为数不少的非作战单位的人员、物资,更有百名连夜从西坪村出逃的村民裹挟在部队队列。如果确定要向红星峡而去,那么如此庞大臃肿的行进队伍,则至少要在关门山内赶三四天甚至更长的路程。对此,八路军支队政委当然心存畏难情绪。
吴子健掌握刘树的心思,因此也不赘述,直接让政委举起徐旅旅部配发的望远镜,扫视关门山山口一带。
望远镜的视界里,刘树看到了日军正在山口处搭建工事——那道五六十米宽的山口,地势平缓,现在则被石块、树干堆砌的半人多高的简易工事彻底封死,几十名日本兵躲在简易工事的后面,虎视眈眈地注视着刘树现在所处的方位。
也在刘树举起的望远镜将要放下之际,他又看到有两挺九二式重机关枪被抬了来,架设在那道长长的工事后面——毫无疑问,鬼子即便不再派兵进山追杀八路军,也完全没有撤守西坪村的迹象,反倒是准备从此封锁山口,堵死从那里进出关门山的通道。
徐旅支队政委的心顿时凉了大半截,明白了支队长吴子健何以会下达全体向红星峡大本营转进的命令。
“从村里逃出来的百姓怎么办?他们现在差不多完全混杂在了我们的队伍,如果行军开拔,还要不要他们跟随?”刘树心灰意冷地问道。
吴子健显然也被这个难题困住了——封死了山口的鬼子,当然不止针对八路军,他们同样也不会放这些老百姓回到西坪村去;搞不好,那两挺刚刚架设起来的九二重机,将会对平民形成致命的杀戮。可是,如果带着这几百名西坪村村民共同转移,不仅会拖累行军速度,更重要的是红星峡那里根本不具备接纳这些百姓的条件。时值青黄不接的晚春,数量庞大的逃难村民如果与部队争粮,前景十分恐怖。
“政委,你是擅长做群众工作的,你觉得应该咋办?”计无可施的八路军支队长,无奈之下将难题又抛还给了刘树。
到了这一地步,刘树也不再敢唱高调了,他咬咬牙回答说,还是将这些村民留在原地吧,他们纵是跟到了红星峡,也不可能入住军营,唯有在军营外面搭建栖身之地。既然如此,还不如不折腾他们,让他们在现在的地点赶造临时房屋。一旦日本人离去,也方便他们近返回家园。
吴子健眼睁睁地瞪着自己的政委,良久没有说话。其实在内心,他已然苟同了对方的计划,只是不忍心将百姓们丢在山林而已。政委的决绝,看似无情,却堪称是下策的策。
“如果让这些逃难的村民留在原地,那我设在这里的防线也一并留下来吧,”吴子健定了定神说道:“一方面监视西坪村鬼子的动静,另一方面也可以保护村民。”
刘树闻听之下,不禁皱起了眉头:“要把两个连都留在这里吗?会不会拖累影响整个支队的战斗力?”
“既然决定要留,那把两个连都留下,这也是为了确保不让鬼子由此进山窜犯。另外,第一营和骑兵连目前尚没有联系,他们应该已经撤退到了青龙河下游,但接下来他们会采取哪些行动,我这个支队长心无数。还有二营长魏鑫带着一小股部队被打散了,去向不明,我们不能丢下他不管。”
眼见吴子健主意已定,支队政委也不再提出反对意见。
命令很快贯彻下去了。徐旅支队二营4连率先开拔,支队部以及非作战单位跟在后面,友军391团二营六连则置于队列最尾。
从西坪村逃难出来的携家带口的村民,很快便接受了要留在原地露宿的现实,与其奔波几十里山路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还不如守在家园附近等待机会——八路军支队长对他们承诺,会尽快驱走占领村庄的鬼子,让乡亲们早日回家。
这并非吴子健说的一句空话,此刻在他的脑海里,反攻西坪村的作战计划,已经开始酝酿。
一直据守在河口村附近关门山山口的徐旅支队参谋长李天林,急得犹如热锅的蚂蚁。
自从十几里开外的西坪村开战,他想亲自参与进去,无奈支队长吴子健有过严令,要他率领三营7连和二营6连原地死守,未接支队长本人的亲自命令不得做任何擅自行动。
李天林当然清楚自己镇守的防区的重要性:这里的山口与关门山内红星峡之间的直线距离,也二十余里。假如此地失守,日军会直接威胁徐旅支队最后栖身的大本营。
然而,心里很清楚不等于心情不急躁——从西坪村传来的战报,是日军出动千人左右的部队发动猛攻,而支队长手头控制的兵力不过区区两个营外加一个骑兵连,甚至从前可以倚仗的炮兵排,也因为次炮弹打光后迟迟未能补充而无法参战。
兵力与火力对如此悬殊,意味着西坪村那场战斗不会有太好的结局:要么力战死拼损失惨重,要么全线撤退丧失防区。
而最让李天林无法忍受的是,无论那边战况发展几何,自己这个支队参谋长都只能隔岸观火、坐视不动。这名从江西苏区一路摸爬滚打过来的红军老资格指挥员,每逢作战向来是身先士卒,如今落到这个地步,堪称焚心似火。
这其间,友军央军391团意外地派了一个连过来支援,令李天林鼓舞不已,连长朱星云尉是自己的老相识了,他当即亲自调动了一个排,引导391团二营六连火速开往西坪村助战。
但是自从送走这路援兵,河口村这边再度陷入了讯息死角,除了隐隐可闻、若隐若现的炮声,再无半点消息传来。至黎明之前,彻夜未眠的支队参谋长再也按耐不住,下令派出了一个六人侦察小组,赶往西坪村打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