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一建议最终没有被采纳。原因很简单,晋军独立12旅属于阎锡山长官的麾下,虽名义同属第二战区,实际却不受卫立煌长官的节制。该部从负责镇守的丰店、城防区一路溃逃之后,目前在晋南的平泉县驻扎,与沁源县仅相隔几十里;据84师汇报,两军此前已取得有限联络,但交流甚少。
最终,84师出动了一个主力团,在当晚开始向西面的同蒲铁路线偃旗息鼓悄然进发。已经从战区前敌指挥部那里知道了调动晋军独立12旅无望,又无法与央军391团取得联系,84师的这次行动显得极为谨慎。师部旅部均告诫出击部队,可尽早抵达霍县城外,但务必认真侦查附近敌情后,才可攻击县城以及破坏铁轨、电话线。进攻选择午夜过后尽量晚的时间,一来,彼时391团应当已经先一步进攻灵石县;二来,可原地观望日军是否由晋南前方以及城后方调动兵力驰援。
84师的出击部队,可谓很好地贯彻了长官的意志。他们悄然进抵霍县城外,在不可能听到六十里开外的灵石县是否有枪炮声响起的前提下,一个团的兵力足足于漆黑的旷野趴伏了三个多小时,直到接近凌晨三时的时候,团指挥官才下达了攻击的命令。
霍县县城内日军的守备兵力与灵石县一样,只有一个步兵小队以及濑名师团辎重兵联队部署在这里的兵站人员。这一情报,在391团报送的作战计划已经体现,故84师同样得以掌握。他们放心地出动了一个营来攻击霍县外城,另一个营破拆铁路和电话线杆,第三个营作为预备队,监视有可能出现的日军援军。
与六十里之外的灵石县一带爆发的围城打援激战所不同的是,霍县这里的战事波澜不惊,守备县城的日军小队一面拼死抵抗,一面火速通报南北两端的两个旅团司令部,请求派兵援助。
但这一时刻,却正是央军391团、八路军徐旅二营与日军主力在关门山以西的荒原鏖战最酣之际!霍县延迟打响的战斗,彻底改变了这场荒原会战的进程。
接到霍县守备部队的告急电报,城的萩原旅团部立刻陷入了震惊之。原本满心以为即将毕其功于一役的旅团长萩原少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果然没过多久,地处晋南前线大本营的运城濑名师团部做出了应急指挥,电令正在关门山以西围攻支那军的加藤旅团派出的援军,立即撤出战场,掉头驰援霍县;同时,城萩原旅团派出的援军,立即撤出战场,回防灵石县。
师团长濑名将亲自强调,务必确保霍县、灵石县守备安全;确保南同蒲铁路线及沿途电话线的畅通无阻!
萩原晃仰天一声长叹——霍县那里竟然也出现了大股支那军实施破袭,而执行师团长的最新命令意味着对好不容易包围起来的支那军,来不及将其一举聚歼。
军令如山倒,尽管十二万分不情愿,萩原旅团长还是立即向会战战场的最高指挥官大冢康介联队长了电令并严令执行。
大冢康介的震惊和沮丧丝毫不亚于旅团长少将本人。已经杀红了眼的联队长大佐,恨不能将时间定格半小时、以便他完成对包围圈的支那军致命的一击。但是此时此刻,他却不得不依次向战场的各支部队下达撤围、退走的命令。
眼下,出现在他的正前方的会战战场,皇军的部队呈三条战线分布着。最南端的一条线,是毛利大尉率领的来自城的援兵;最北端的一条线则是自己亲自率领来自丰店的援军,这南北两条线,完整地包夹住了支那军;而菊池少佐率领的临汾援军,则从包围圈里的支那军心地带插过,将敌人割裂。
假如战斗能够持续下去,那么最迟天亮之前,联队长大佐是绝对有信心彻底消灭敌人的——惜哉痛哉!
撤围退兵的命令传达下去之后,大冢康介最担心的是楔入包围圈里面的临汾援军的动作,毕竟,他们的两个步兵队有相当一部分已经与支那军搅在一处。而且,因为菊池少佐的指挥失误,致使运载该部队的卡车车队还遭支那军炮火袭击,损失严重;即便他们从包围圈抽身出来,恐怕也没有足够的车辆将其全部迅速地投放到霍县。
“大佐,如果必要的话,可以调动我们的卡车,支援给临汾来的部队!”
听到联队长一迭声地为此诅咒友军的指挥官,大冢康介手下的一个队长建议道。
大冢表面不理会这个队长,内心却表示认同:似乎也实在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传令毛利大尉,他的部队必须保持对包围圈内支那军的有力挤压,以便掩护临汾部队先行退走。”大冢康介阴沉着脸色,吩咐着身边的部下。
“大佐,如果临汾和城的援军先行退走了,没有得到彻底消灭的支那军,会不会反过来咬住我们不放?”还是站在联队长身边的那名队长有些担心地问。
“怕什么!这个所谓包围圈里的支那军,充其量只有五六百人,我们从丰店带出来的这两个队,难道还对付不了他们!”
大冢康介恶狠狠地咆哮起来。
391团团长秦忠孝放弃了副官为他准备的那架堪称舒适的马车指挥车,改为骑马,带着团部为数不多的随从和警卫离开西坪村,重新朝着此刻的会战主战场狂奔。
央军校内心很清楚,接下来的战斗将是一场生死战。日军是否还会有援兵从其他地方赶来,尚无法肯定,但近乎被包围了的央军和八路军却已经是祭出了所有的兵力——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能不能突出重围、全身而退,只有看天意了!
按照秦忠孝的打算,他准备带着手下这二十几人径直赶往特务连所处的方位进行督战。但是,副官拼死拦住了他:由副连长邓寿山率领的特务连,刚才先于团部一步从西坪村出发,该连将进入主战场央核心的地带,一面尽量抵近身陷重围的陈浩二营主力(也包括参谋长率领的二营六连)、相机实施接应;一面联络担任断后任务的一营三连以及八路军徐旅二营5连。可以说,特务连面临的处境相当凶险,团部如果投放到那里,随时存在被日军包围的可能性。
最终,拗不过副官的央军校只得选择了前赴李嘉裕第一营主力的方案。
刚刚在西坪村分手不久又在战场见到了团座大人,一营长李嘉裕倒是丝毫不感意外,共同征战多年的履历,使得他对秦忠孝算得了解至深,值此生死决战之际,秦团座是无论如何不会留在后方坐视的。
“团座,两个连差不多都被我投进去了,对面的鬼子兵力很盛,他们围住的是陈浩的二营。”
说这番话的一营长,此刻身边只剩了一个排,他的一连和二连到达战场后,立即向前方日军的侧背发起了猛攻,眼下仍在鏖战。
秦忠孝没有下马,立在马背可以更清晰地嘹望对面的战局:“和陈浩还有参谋长联络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