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营长,我不知道,”已经挨了教导员痛斥的通信员小心翼翼地回答:“我没有跟随吴副营长和5连到小榆树山去,刚才村外的战斗打响后,副营长他们一撤进村,派我来这里报信了。”
又是伪蒙军的骑兵!
冯长治想起了前一阶段,正是伪蒙军一个骑兵营流窜到河口村,被5连狠狠地收拾了一顿。那次,他们应该是无目标的瞎转悠,并且没有日军跟随;可是今晚,这股汉奸骑兵明显是要主动发起偷袭;既然西坪这边来偷袭的是日军,那很有可能在河口村外、在伪蒙军的后面,也有日军的身影。
这将是一场大仗,一场决定关门山八路军根据地生死存亡的大仗。二营营长在心底默念着。
刚才,冯长治还在担心自己手头的兵力能否守得住村子——从交战可判断出,来袭日军的人数绝对在数百之——现在,他却更担心老战友吴子健那边了,区区一个连,即使是主力连,也很难对付超过自己一两倍甚至更多的敌军。
二营营长决定即刻派兵支援河口村。
他对教导员说,准备让眼前7连待命的两个排,外加骑兵连全体,由骑兵连长夏连山和7连指导员带领,全速赶往河口村驰援。
“我不同意!”
仍在气头的刘树,感觉自己的脑子都快要爆炸了:这个桀骜不驯、不懂安分守己的吴子健,到底闯出了弥天大祸!自己一直最担心的、破坏关门山根据地大好形势的一幕,还是发生了。河口与西坪几乎同时遭到夜袭,日伪军显然是集了重兵、有备而来的。怎么办?!
“如果不是吴副营长屡次严重违反纪律,擅自出击,怎么会造成眼下这么严峻的形势?”刘树仍然痛心疾首地对冯长治嚷着:“现在他把祸惹下了,难道还要我们去替他收拾烂摊子吗?你把骑兵连那些兵力都派到河口村去,我们这里怎么办?你有把握守住西坪吗?”
冯长治很不满意刘树的态度,特别是大敌当前、他还当着这么多指战员的面发牢骚,未免太不符合教导员的身份了。但现在显然不是计较这些的时候,二营营长忍着心头的不快,对刘树说到:
“我们这里有炮兵班支援,火力足够强大;刚才,是全靠了赵野郊他们的炮火打乱了进攻敌军的纵深,村西头的阵地才得以稳固。日本人遭到炮击退下去了,说明他们的攻击力也不是那么强大。我看,有双龙的6连,再加7连的主力,守住村子应该可以做到的。”
冯长治这番话说到最后一句的时候,语气流露出了一丝犹疑:平心而论,此时此刻,他真的不敢保证西坪村一定可以守得住。
刘树敏感地捕捉到了营长的这一丝犹疑,立刻反驳道:“应该可以做到?我的同志哥,现在是模棱两可的时候吗?咱们西坪村有卫生队、有战地动委会、有刚刚成立的新兵连,还有大批辎重,甚至还有日军俘虏!你考虑没考虑过、如果守不住了、这些不能打仗的怎么办?”
冯长治突然恼火起来。在平时,他是可以接受教导员的各种说教的,但这一刻他却在焦急、紧张之际,失去了这份耐心:
“我是军事主官,我负责!河口村那边必须派出援兵支援。咱们这里,我豁出命去也要守住,等我牺牲了,你教导员顶!”
日伪军将刀锋对准关门山的时候,丰店一侧的大榆树山里,央军391团也没有闲着。
391团的特务连,已经在丰店县城里布置了多个眼线,当秦忠孝迫于日军重兵反攻丰店的压力而率部退走之际,这些眼线仍以各种掩护身份留在了县城里。所以,日伪军轻松复占丰店、又很快撤走了重兵的行动,尽被特务连的探子们看在眼。
当然,他们并不清楚日军主力(其实是秋明步兵大队)出城后去了哪里;及至后来,伪蒙军的骑兵团竟然在入夜后打开了南城倾巢出动;随即,日军那个联队长大冢康介也开始在县城内集结了两个队的日军登大卡车,步伪蒙军的后尘出城。特务连的探子们终于明白,这应该是日伪军在实施某项军事行动,只是针对的目标尚不清楚。
肯定不会是奔着自己的391团去的——探子们悄悄聚在县城西关的牛羊肉铺里交换情报。这个夜晚日伪军出动的是骑兵和卡车队,其发兵目的地显然不近;而391团位居大山,对这两样运兵工具都不适合。
由于日军反攻丰店得手后,始终封闭四城城门,严禁百姓出入,所以特务连的探子们也无法将这个重大情报送回大榆树山里。但他们都已经觉察到了,日伪军开走了这两批大股人马后,县城内的守备兵力再次变得空虚,甚至次还要空虚。目测,也剩下了几个步兵小队在分头把守四座城门以及县政府旧址。
事实,他们观察得没错,眼下在丰店县城内,只剩了日军大冢联队奈良大队的两个队,一共六个步兵小队,其四个小队各守一座城门以及在城墙布哨,一个小队负责在县城内的主要街巷巡逻;最后一个小队由副联队长麻生佐带领着坐镇县政府——佐不会忘记,前段时间他正是在这个县政府里、狼狈不堪地被央军赶了出去。不过这一次重新夺占丰店后,联队长始终下令封城,在进剿关门山八路军的主力回师之前也不得开城。大佐相信,次支那军391团之所以袭占得手,与皇军过于仁义地开放了县城城门、允许百姓进出有关。否则,支那军不会有机会混入城门,里应外合。
391团特务连的探子们出不来城,但秦忠孝在大榆树山的团部,仍然很快掌握了日伪军的这一动向,这要得益于他在遁入深山后、立刻向丰店一带派出了细作。而细作们刚一发现大批日军(其实是秋明大队)搭乘汽车浩浩荡荡开出丰店南门、驶入小榆树山东山口,立即回报了团部。
对日军在南同蒲路的调兵,秦忠孝和391团是近乎一无所知的。所以,那个秋明步兵大队从来到去,央军校对其番号始终蒙在鼓里。不过,接到细作的急报,秦忠孝却从日军搭乘着卡车开入小榆树山东山口的细节,判断这批日军不是进驻小榆树山,而是通过山里的公路前往城。
“这么说,城方面派来的、支援反攻丰店的鬼子,如今完成任务回去了?”391团参谋长张宏,看着沙盘,若有所思地说到:“动作好快啊,称得是来去匆匆。”
秦忠孝一扬剑眉:“来去匆匆?参谋长,这句话总结得很到位啊!”
张宏不禁愣住了,抬头直视着自己的团座,一时没有明白他的语意。
“这批鬼子来去匆匆,说明什么?”央军校一边说,一边执了一根细长的指挥杆,朝沙盘的城以及同蒲路的位置戳戳点点着:“日军这次从君陵反攻丰店北城的同时,同时有大批鬼子从小榆树山里冒出来,夹攻丰店南城。我几乎可以断定他们是从城方向临时开来的,是为了夺回丰店而来。”
除了参谋长,几个参谋以及恰好在场的一营长也都朝着沙盘围拢过来,凝神听着秦忠孝的分析:
“现在,丰店重新被他们占领了,而这批鬼子竟然马坐着卡车急匆匆地又钻回了小榆树山,毫无疑问,他们要火速赶回城。那么,他们如此亟不可待地赶回去,又是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