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按照韦珣知道的历史,弗朗茨于1916年就会去世,活到现在已经算是得益于战争初期局势大好的侥幸了。
因为指定的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在塞尔维亚指挥作战被伏击刺杀,之后弗朗茨将皇储指定为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二世的玄孙。弗兰茨·卡尔大公的曾孙、卡尔·路德维希大公之孙、奥托·弗朗茨大公之子。
他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二世的玄孙。弗兰茨·卡尔大公的曾孙、卡尔·路德维希大公之孙、奥托·弗朗茨大公之子。
在收到弗朗茨病逝的消息之后,华夏第一时间不是向奥匈帝国派出慰问的代表,而是和德国联络。
以弗朗茨在奥匈帝国无人可及的威望,即便继任者依旧是哈布斯堡家族的成员,也很有可能会因为影响力不足而无法稳定政局。
一旦奥匈帝国出现变动,很有可能被协约国的大军从意呆利和塞尔维亚方向突破防线,然后就是匈牙利平原和奥地利,甚至波西米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地区最后都等不到被协约国占领。
到时候德国也将面临多线作战的局面,可以谈判的筹码将会更少。
如何稳定奥匈帝国的政局,避免出现动荡无疑是华夏和德国眼下最需要解决的事情。
可这种政局方面的保证可以实行的方法不多,德国和奥匈已经是一条船上的人,可以施行的直接办法是增兵,但这只是增强奥匈的军事实力,安定人心的效果并不明显。
面对尴尬的局面,韦珣除了感叹一句弗朗茨死得不是时候之外,还是要面对这一情况拿出解决的办法。
思来想去,最好的办法是联姻,联姻欧洲最强大的皇室之一的哈布斯堡家族。
只要华夏和哈布斯堡家族达成联姻,那么有着华夏这个强大的潜在盟友,不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将会在潜意识中认为华夏将会在未来的谈判中施以援手,大加宣传之后的效果不亚于德国允诺支援的七十万军队。
韦珣现在仅有三个女儿和三个皇子,公主远嫁欧洲目前是不可能的,倒是韦珣的儿子可以考虑进行联姻。
长子韦开是帝国继承人,皇后肯定是不能让出来的,而且成为侧妃的话肯定是会影响联姻稳固政局的效果,三子韦冲是芬兰国王,未来联姻的对象也很有可能是芬兰贵族或者德意志的王室成员,其中极大的概率是巴伐利亚王室或者符腾堡、萨克森王室。
二子韦辟则是最佳的选择,他未来虽然将会担任东几内亚特别行政区的省长,也将会继承其母维多利亚·露易丝的东几内亚大公头衔,但实际上却是最佳的选择。
因为其母乃是德意志帝国递出公主,威廉二世唯一的女儿,身份可谓尊贵异常,和哈布斯堡家族联姻,肯定能让奥匈帝国的贵族接受这一结果。
父亲韦珣则是华夏皇帝,已经跻身世界第二列强的华夏是一个极大的助力,整个奥匈帝国九成九的人也不会反对,这层身份和韦珣主掌的华夏才是联姻主要目的“稳固政局”的重要筹码。
而且和哈布斯堡家族联姻之后,华夏也将进一步融入基督世界的皇室圈子,只要再来两三代的联姻,只要华夏的国力不会衰弱,那么世界公认身份显赫的皇室王室中将会有华夏的一席之地。
可别小看这层身份,虽然文化、信仰、肤色不同,但只要华夏皇室的身份被承认,未来华夏和欧洲建立外交、改善关系、经贸往来都将会有不错的加成效果。
现在华夏的皇室在世界范围内的地位就像保加利亚王室在华夏皇室心中的地位一样,虽然有点地位却不在圈子内。
在华夏选定不过三岁的东几内亚特别行政区大公韦辟成为联姻对象之后,在德国的撮合下,宣布继任奥匈帝国皇帝的卡尔一世也选定了他的长女阿德莱德为联姻对象。
阿德莱德年仅两岁不到,两个孩子不过两三岁的年纪就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但他们却无力抗争。
甚至还必须尽快举行订婚仪式确定身份,这才能达到效果。
卡尔一世第一件事情就是宣布在奥匈帝国的波西米亚王国成立新头衔—布拉格公爵,随后宣布长女阿德莱德成为女大公,虽然封地只是布拉格一地,但却是实打实的贵族爵位。
这是奥匈帝国付出的代价,根据达成的协议阿德莱德和韦辟的子嗣中将会有一人继任该头衔。
这个布拉格公爵可不简单,布拉格是波西米亚王国的首都,一旦奥匈帝国解体,那么阿德莱德将会成为最合法的波西米亚王国宣称者之一。
不过对于华夏皇室来说,中欧的政局鞭长莫及,一个公爵的贵族爵位不过是让华夏皇室增色几分罢了,最多就是在未来可能会出现波西米亚国王会有华夏皇室血脉而已。
区区一个布拉格公爵,韦珣还真的没怎么放在眼里,不过是一场政治上的交易罢了。
此举即可以让华夏皇室有血脉在欧洲繁衍生息,让其成为华夏和欧洲皇室、王室沟通的纽带,也可以让华夏皇室在全球的影响力提升。
为了这个条件华夏拿出的代价也不小,首先是华夏皇室将会无偿提供两亿华元的经费,用于奥匈帝国的民生建设,其次便是承诺在战后如果奥匈帝国有解体的局面的时候,那么华夏将会极力的保证奥匈帝国的存在。
当然,这只是一个承诺,未来如果真的出现奥匈帝国解体的局面,华夏真的出兵帮助奥匈帝国平定叛乱维持版图的时候,奥匈帝国还是要付出一些代价的。
而这个代价将会是重建波西米亚王国,韦辟和阿德莱德的子嗣继任国王,成为继奥地利、匈牙利之外的帝国第三元。
随着华夏帝国和奥匈帝国宣布联姻,卡尔一世长女阿德莱德成为布拉格公爵兼华夏东几内亚特别行政区大公妃的消息传出,并且华夏捐赠两亿华元的大手笔被奥匈帝国大肆宣传之后,浮动的人心总算是稳定了一些。
更让让人喜悦的是华夏将会派遣一支不少于两百架战机的飞行联队作为志愿空军支援奥匈帝国。
之后便是德国抽调七十一万陆军前往奥匈帝国的南部防线。
接连三个好消息让所有质疑卡尔一世能力的人都闭上了嘴巴,最少目前的局势没有坏到极点。
刚刚接任奥匈皇帝的卡尔一世公开发表演讲,宣布不会放弃任何一点属于奥匈帝国的核心利益,将会极力改善国民的生活条件。
中规中矩的发言以及实际的外交行动,效果并不明显的民生政策对于担忧战败之后生活困难的民众总算是对年仅三十岁的卡尔一世报以信心。
但华夏在奥匈帝国的外交公使却多次发电给华夏国内,电报多次提及卡尔一世正在设法结束战争,极有可能想要和协约国达成密约从而使奥匈帝国退出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