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肃清中亚的战略推进得极为顺利,钢铁洪流不是肉体之躯可以抵挡的。
仅仅到了1916年三月开春,华夏就已经将九成的中亚领土收入囊中。
杀戮这这次肃清行动中反而没有发生多少,没了德国人支援的他们略微抵抗几次发现哪怕是十来万人也挡不住华夏军队的攻势之后开始不断的向南迁徙。
等到了伊朗和阿富汗边境,他们才发现自己已经无路可退。
而波斯湾北部的这两个国家此时依旧是英国人的势力范围,虽然依旧保留了国家主权,可孱弱的他们依旧没有办法反抗英国人的压迫。
现在英国人可没有功夫管他们是否面临将近三百万的难民潮,因为华夏已经和英国达成了关于中亚势力范围的秘密协议。
华夏不触碰英国人在印度西面两国的利益,英国也不得对部族武装前往两国进行阻拦。
失去了中亚的部族武装接下来估计会永远寄人篱下,中途可能会有英国或者白头鹰这样的国家表示会支持他们重回故土并且提供一定的经费和武器,但如今的华夏兵力强盛,总人口都不如华夏现役部队一半的他们又哪里来的胜算呢?
将中亚的部族武装驱逐到阿、伊两国,这是华夏最为省时省力的肃清战略。
面对华夏这头强盛的巨龙,两国连抱怨都不敢有,甚至象征性的布置边境部队拦截,也被中亚的部族凭借想要求生的意志支持下打得满地找牙。
游牧部族和农耕民族最大的区别就是不会过于眷恋故土,游牧的生活让他们这有选择的情况下不会进行无谓的牺牲。
华夏正是抓住了这些游牧部族的特点针对性的布置了战略。
直到1916年7月,最后一批部族民众被欢送出境之后华夏的新得国土才稳定下来。
中南亚半岛、朝鲜半岛、南洋十省、北方,一个个地方都是华夏未来发展的方向,尤其是中亚地区,华夏最先做的事情不过是勘探一下油气资源然后重点开发,剩下的事情就是植树造林保证绿洲。
这些绿洲在没有游牧生产的情况下再加上植树造林,想来二十年就能从逐渐沙漠化的情况变成缓慢向外扩张的绿洲。
乌拉尔山以东到叶尼塞河以西则因为华夏扶持的工党俄罗斯大量的动员,加上华夏针对性的加征赋税的逼迫和到了工党地图就能获得更好生活条件的诱惑下,人口也锐减了六成。
现在建都于伏尔加的工党俄罗斯这华夏的帮助下凭借一百二十万人的兵力保证了自己的统治。
但哪怕是裁撤大量兵力之后的沙俄依旧有着五百万的大军,要不是工党不断的进行渗透和煽动,加上德奥芬华四国这边境线的压力,是的沙俄不能全力出手对付他们,恐怕早已经被剿灭。
虽然这伏尔加已经打了四次保卫战,但所有具备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工党俄罗斯稳如泰山。
失去了俄属波兰、乌克兰及波罗的海三国、白俄罗斯等地区的沙俄最先面临的就是嗷嗷待哺的民众。大量产粮区的丢失让沙俄国内包括莫斯科都开始发生饥荒。
吃不饱饭的民众又被工党煽动,轻则游行罢工,重则直接武装起义。
那些起义虽然骤起骤灭,却极大的牵扯了沙俄的精力。只要某个地区的兵力低于一定的阈值,沙俄面临的就是一次又一次的起义。
整个沙俄能调动的军队不到一半,并且还被工党依靠顿河挡住了。
有着华夏的物资援助,沙俄根本没有进展,反而一点点的被起义和罢工弄得精疲力尽。
甚至在伏尔加方向受到极大威胁的时候,华夏还会暗示芬兰王国的国防军这卡累利阿搞搞演习。
而华夏对工党的支持换来的是华夏从乌拉尔延伸到黑海的铁路的畅通无阻,数个华夏国有的重工业集团进入了顿河平原开设工厂。
更让沙俄雪上加霜的是华夏对沙俄实行了粮食进口数量限制,对工党又只要有资源来贸易就进行交换,即便是这沙俄的莫斯科周围,华夏都有办法将粮食交给工党分子。
跟着工党能吃饱已经是沙俄民众的共识,接下来的沙俄将要面对的可能不仅仅是镇压工党,而是沙皇和沙俄贵族统治的落幕。
在进入1916年之后没有三个月,同盟国和协约国的局势再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先是协约国击败了保加利亚,帮助了罗马尼亚和塞尔维亚正式复国,重回布加勒斯特的罗马尼亚国王费迪南全力动员着罗马尼亚的青壮,显然是想要同盟国血债血偿。
奥斯曼帝国已经只能龟缩在伊斯坦布尔防御,就连首都都迁徙到了后方。
失去了保加利亚这个巴尔干最能打的小弟,和奥斯曼被切断了联系,奥匈帝国本土更是大军云集,想来下一步就是击败奥匈孤立德国。
未来挽回逐渐劣势的战局,德国这华夏两次大规模贸易的支持下组建了第二装甲集团军,下辖四个装甲军共计十四个师,原本的第一装甲集团军也从原本的两个军变成了四个军。
1916年3月5日,德国突然要求借道比荷卢,被拒绝之后悍然发起进攻。
第二装甲集团军形成的钢铁洪流就将荷兰和比利时在短短五击败,随后第二装甲集团军继续南下进入比利时。
法国巴黎近在咫尺,英法大惊失色。
他们错误的估计了德国的财政情况和生产情况,对于华夏大量出售坦克和战斗机给德国更是只有猜测。
本来胜利尽在咫尺的战局因为比荷卢被进攻而重新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为了保卫巴黎,法军不得不抽调大量的部队前往增援,但依旧抵挡不住德军的攻势。
更让人出乎意料的是德国的进攻目标不是巴黎,而是阿登地区,进攻阿登之后可以将法国这东线的凡尔登防线彻底击溃。
此时的凡尔登防线仅有英法军队不到三百四十万,这德军进攻比荷卢的时候英法就开始做出应对。
可惜他们再怎么应对,面对第二集团军的装甲师的机动速度,还是慢了不止三五天的事情。
哪怕有着铁路运输,火车的转运工作依旧是只能分批前往。
在占领里斯之后,德国第二装甲军继续南下,这阿登成功击败紧急防守的十二万法军,随后出现在凡尔登防线的背后。
凡尔登防线崩溃,英法联军仅仅是被俘虏者就有十几个将军和近七十五万士兵。
若不是兵力有限的第二装甲集团无法挡住全线败退的英法联军的去路,俘虏可能会更多。
如果说之前巴黎只是危机,现在已经是危在旦夕。
合兵一处的德军大踏步的前进,两个装甲集团军更是数次击溃了英法组织的防线和反抗的装甲部队。
而德国皇太子更是带着中部的集团军从贝桑松一路推进到了第戎,特鲁瓦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