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场大海战的序幕是协约国和同盟国的潜艇部队和驱逐舰正在不断的交锋。
在得知英法增派舰队之后,德国的潜艇部队开始集结在西班牙和法国的西海岸,想要在英法主力舰经过的时候发起袭击。
而作为协约国中潜艇技术最高的法国也出动了四十多艘潜艇开始前往大西洋,不过他们也遭遇了来自白头鹰和奥匈帝国舰队的驱逐舰、轻型巡洋舰。
原本不怎么重要仅仅是侦察和辅助的小型舰船在一个月的交锋中双方均是损失惨重,在没有声纳的时候,潜艇被侦测到的几率小了很多,双方的对潜武器只有深水丨炸丨弹,辅以数艘小型战舰预判潜艇所在范围,然后等待潜艇上浮。
最终还是德国以数量优势的情况下取得了比英法更好的战果,英法损失轻型巡洋舰三艘,驱逐舰十二艘,潜艇十七艘,德国损失潜艇十二艘,白头鹰和奥匈损失轻型巡洋舰五艘,驱逐舰六艘。
看似双方的战果相差不大,然而德国的潜艇却突然袭击了英国本土舰队派出了三艘战列舰,并且还取得了完胜的战绩,足够让德国宣传一阵子了。
不过海战的交锋依旧还有一段时间,倒是因为十二艘无畏舰的庞大舰队还有半个月就要抵达的消息传来,这让原本在奥匈统治下渐渐想要做点什么的波黑和奥属波兰地区都开始打消了念头。
或许半个月之后的格局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但最少不是现在。
更重要的是原本士气开始低迷的奥匈军队、保加利亚军队和奥斯曼军队,受到海军强劲援兵即将到来的鼓舞,居然开始稳住了阵脚,双方似乎又有陷入堑壕战的迹象。
远在亚洲的日本在这个时候也开始做出动作,仅存的三十余艘小型战舰从马六甲海峡抵达印度洋,开始为英法的商船运输船护航。
日本出动舰队护航的原因是英国的印度洋舰队带着两艘无畏舰前往地中海,需要其协助。
这也是日本在开战之后的第二贡献了,在之前日本除了派遣将近六十万青年前往英法加入工厂补充劳动力之外,就是生产一些食品、轻工业制品和枪支弹药。
受限于和协约国达成停战之后的协议,华夏没有理由阻拦日本的战舰编队前往印度洋,也就是给德奥通风报信一下就袖手旁观了。
也就在这个时候,华夏和芬兰达成了全面战略关系之后的第一个海军合作。
首先是芬兰宣布雇佣一万名华夏的海军军官和水手,并且向华夏的帝国海军军官学校派遣了二百名学生留学。
芬兰要组建海军,而且一出手就是一万人规模。
百年海军不是说着玩的,几乎等于没有的芬兰海军底蕴浅薄,前期组建海军只能依赖华夏。
先雇佣,再买船,水手实习、军官留学,芬兰在顾维钧和韦文禹抵达之后,海军的建设无疑快了很多。
向华夏大连造船集团订购三艘战列舰、三艘重巡巡洋舰、六艘轻型巡洋舰和驱逐舰建造的授权,并且还是以华夏海军的采购价格取得的。
这一单生意根本不是生意,而是华夏在赠送芬兰一支海军,还派遣军官和水手,保证在芬兰王国海军前期的发展期不会被敌人击败。
这个敌人就是目前在圣彼得堡的沙俄波罗的海舰队。
拥有四艘战列舰的沙俄已经不是海军强国,两艘仅有的无畏舰更是在投降之前坐沉在港口内。
针锋相对的组建芬兰海军,然后称霸波罗的海,打击沙俄海军,这不仅是芬兰的需求,更是华夏的需求。
扶持芬兰王国建设海军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就是华夏可以提升在波罗的海的影响力,往后要是有什么想要威胁人的,大可以以海军前往芬兰进行联合演习,然后走上一圈事情说不定就解决了。(鹰酱:你在学我?)
而芬兰目前和未来也显然极为需要一支可以和沙俄分庭抗礼的海军,只要海军不太弱势,那么沙俄就无法在未来进行登陆作战,两湖旁边以北上千个湖泊将是对付装甲部队和大规模陆军的最好帮手,如此国防安全得到全面的保证。
毕竟海军不是一年半载可以组建的,更多的是需要完善的军事理论学习和战术演练以及军官官兵的素质提升,还有最为重要的战舰制造,如此方能建立海军。
派遣军官到芬兰,无疑可以让芬兰在前期可以安稳的发育好这一切。
再说了现在芬兰王国国王是自己的三儿子,虽然是华德混血,但好歹和欧洲王室都沾亲带故,帮助建设海军让儿子有个稳定的未来不好吗?
芬兰毕竟不是意呆利、奥匈那样战斗力弱鸡的家伙,二十万人能打得一百二十万苏军以三十七五千余人的伤亡残胜,可以说是战斗力爆表。
华夏又落下了一招棋,但现在两大阵营正在全神贯注的等着大西洋到直布罗陀海峡必然发生的海战,没有多余的精力管波罗的海的事情。
包括英法两国本土调集的十艘无畏舰和从印度洋调遣的两艘无畏舰,再算上法意两国在地中海各有三艘无畏舰,哪怕是意呆利需要封锁压制亚得里亚海的奥匈舰队,也拥有十五艘。
白头鹰和奥匈只有十二艘无畏舰,似乎是处于弱势地位,但没有人能忽视随行的那三十六艘(对抗中损失四艘)潜艇在混乱中的威胁。
也正因为这些潜艇,英法担心损失过大,一致决定在直布罗陀海峡和美奥两国的海军大战一场。
直布罗陀海峡最窄处仅有14千米,可以借助岸防炮台协助攻击,如此可以保证英法舰队拥有绝对优势的火力。
但同盟国也不傻,除了明面上的三十六艘潜艇,在大西洋的德国潜艇也秘密调集了四十艘。
当美奥的庞大舰队抵近海峡的那一刻,全世界无数人都在屏息凝神的等待在电报房和电话前。
“我华夏海军参谋团致电:美奥海军已抵海峡,大战将其,尚且不明美奥战略。”
陈绍宽看着总参谋部海军作战室内临时占据了一半席位的海军要员和舰长,担任起了讲解的职务。
所有人都在等着海战的经过和结果,华夏海军也派遣了二十来个既是帮手也是军事观察团的年轻军官随船积累战斗经验和掌握第一手的情报。
奥匈帝国的舰队虽然归属于奥匈海军,然而海军数量不多的奥匈根本无法抽调足以指挥和进行作战的军官、水手,所以主力舰几乎都是德国人在操控。
当海峡第一声炮击响起,海战似乎就已经陷入了最为激烈的时刻。
看似直挺挺的驶入直布罗陀海峡,还是全速前进,似乎在宣告着同盟国想要掌握地中海的决心。
所有人在此刻都好像猜到了美奥舰队的想法,凭借无畏舰厚实的装甲带着舰队闯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