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现在并不是太缺钱,即便砸下了近三百亿的五年计划,也不是一时全部拿出去,加上银行以黄金和物本位来担保,华夏的货币发行可以周转更多的资金出来。
所以对于一艘高达一亿一千万出头的超级无畏舰,真的不用扣扣嗖嗖的。
二战日本建造大和一艘大概花费了六千七百万美元,但当时的货币价值是相对高于一战的。
现在华元增值,加上华夏不像日本缺乏金属资源,重工业大多被财阀把持,所以成本上面比之日本还要低上一些。
从铁矿和铬矿、锰矿等冶炼成合金再加工为装甲,从铆钉到战舰上所有的部件、配件乃至舰炮,华夏都是国营企业。甚至海军为了确保十舰计划的完成,保证在完成四艘超级无畏舰的建设之后,要么会将成本再压缩五百万华元,要么会在性能上做出改进。
现在第一艘超级无畏舰正在搭建龙骨,但战舰使用的大部分装甲和部件已经在生产和运输,面对十艘超级无畏舰的诱惑,海军部甚至派驻了不少军官定点在各个配合的工厂严格把关质量问题和成本问题。
第一艘积累经验,之后以每两年为周期开建三艘,在七年内完成十舰计划。
尤其是在韦珣告知海军两大阵营战后肯定会针对海军进行制裁和限制后,海军方面如果不是船坞没有六万五千吨的造舰经验,很有可能会同时开工一半的战舰。
第一艘超无畏战舰的建造预期时间为三十个月,之后三批将压缩到二十四个月。
标准化、模块化,这是华夏海军对十舰制造的基本要求。
完全一样的外形,完全一样的设施和部件,完全一样的火炮,完全一样的动力。
也就是说只要确定第一艘可以达到纸面设计的数据,在六年后华夏的十舰计划最少也会铺设龙骨。
海军霸主,这是一个充满了诱惑和利益的称号,让整个华夏海军都开始期待着洋浦船坞中的第一艘战舰。
这艘被命名为炎黄号的庞大战舰,采用的球形舰艏,是其最大特点之一,这种球状舰首处于水线下约3米的地方。
球鼻艏配合船体良好的线形设计,使舰体的减阻性能十分优良,以15万匹马力的主机功率使航速超过27节。
前甲板与其他类似战舰不同,其内侧的细腰部位呈曲线状,船身较宽,在海上,战列舰舰体的稳定性实际对主炮射击精度影响非常大,而舰体粗短带来了更好的纵向稳定性。
按照设计要求,该舰的装甲可以承受自身460毫米主炮在20~30千米距离上的炮击。
在动力方面有14台锅炉,四台常备蒸汽轮机和两台备用蒸汽机,最大续航力7200海里/16节,最大重油装载量6400吨。
唯一的缺点就是当前的设计主炮塔是毫米的主炮炮塔,因为华夏的460毫米口径舰炮的研发即便有着德国的技术,也只能达到30倍径,想要达到45倍径这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技术积累。
但韦珣相信日本人在原时空能做出来,底蕴更强人才更多的华夏也能做出来。
为了确保460毫米45倍径舰炮研发部门的积极性,华夏皇室宣布最高赐予上造爵位,其他主要贡献的人员也能获得公士爵位。
好在炎黄级超级无畏舰的设计上就留有舰炮改装的空间,一旦舰炮研发达到海军使用的标准,只需要将战舰驶入船坞,那么两个月时间就可以更换主炮。
大炮巨舰,这是真正的大炮巨舰,哪怕是英德美三个工业和战舰制造技术位于世界超一流的国家,现在的超级无畏舰吨位也是在五万吨和六万五千吨之间,这相当于二战时期的十艘大和号。
有了这个家底,未来不管《海军条约》如何制定,华夏也可以稳坐钓鱼台,推掉一切不利于己方的条约。
毕竟之时一个条约,大不了就不签也罢,自己玩自己的,何必给自己身上套枷锁找不痛快?
不过到时候能有华夏这个底气的国家不多,英德法美肯定是要占一个的。
倒是日本,现在还连无畏舰都没有呢,虽然理论上他们还有六艘无畏舰在白头鹰的船厂制造,但华夏已经步入了超级无畏舰时代,区区日本不到四万吨的无畏舰又何惧之有?
华夏的五艘超级无畏舰计划是对外公布的,余下的五艘则将会列入绝密进行秘密建造。
毕竟是为了海军霸主这个位置,如果暴露出去,英国肯定会跟进。
而就在华夏十舰计划确定之后,从德奥前往波斯湾又搭乘华夏商船辗转到了的白头鹰东海岸事情还是暴露了。
虽然华夏明面上是进行环球航行,加上华夏正在扩张的贸易市场,协约国阵营在初期确实是判断华夏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然而到达委瑞内拉之后,就以华夏战舰出现了问题停留,请求在白头鹰的港口进行维修,这让英法都嗅到了阴谋的味道。
实在是华夏和白头吟两家不和那是举世皆知的事情,华夏以委瑞内拉没有足以支持华夏战舰维修的理由申请使用港口,白头鹰还同意了。
随后的事情也让英法明白了华夏和德奥的交易,因为华夏以四亿华元的价格火速和委瑞内拉达成这支舰队的购买协议。
再加上来自奥匈的情报显示,奥匈和德国的海军都抽调了大量的水手和军官执行秘密任务。
委瑞内拉可是德国的保护国,这和卖给德国有什么区别?
事实上也的确如他们所料,完成维修和补给的舰队在委瑞内拉手中没有待上半个月,就被命名为奥匈帝国海军。
这支舰队浩浩荡荡的联合了三艘白头鹰的无畏舰,组成十二艘无畏舰的庞大编队前往地中海。
紧随其后的是德国基尔港的海军主力开始进行维修,表现得蠢蠢欲动。
现在英法两国面对的选择是地中海优势还是北海优势。
要么抽调主力前往地中海然后进行海上决战,要么就是继续保持对德国公海舰队的压制。
选择自然是容易做的。在阿尔萨斯-洛林地区的攻防都没有卓见成效,公海舰队又龟缩不出的情况下,保证地中海的优势,进一步瓦解枝干,切断巴格达铁路显然更为重要。
毕竟现在同盟国获得资源的主要渠道是华夏,在有着陆路运输的情况下,海上的封锁并没有太大的作用,更多的目的是保卫英国本土。
地中海拥有七艘无畏舰的协约国面对加上正在从大西洋赶来的同盟国舰队十五艘的数量,显然是不够打的。
所以很快英法就开始调遣主力舰,其中英国出了八艘无畏舰,法国出了两艘无畏舰以及承担了轻重巡洋舰和驱逐舰的份额。
在直布罗陀海峡以逸待劳,歼灭这支威胁巨大的舰队已经称为英法既定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