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将胜利的格局面前,华夏总不能退出同盟国吧。
德奥只当华夏是在威胁德奥向其妥协,而华夏此时却另有打算。
在长达一个月的华夏高层会议上,确定了新的外交战略。
在会议上,华夏高层以绝对领先的票数通过了借此机会退出同盟国的提案。
英法在东南亚的外强中干让华夏大概猜到了英法的战略是放弃东南亚,而华夏就是想要借着机会退出同盟国阵营和英法媾和。
“我华夏借机退出同盟国阵营,既可以继续保持之前的中立地位以贸易获取资源,又可以让两大阵营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继续相互消耗彼此的实力。”
“和英法媾和有利于华夏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保证超级军事强国的地位,有利于华夏的发展和对外贸易,有利于华夏正在推动的货币霸权。”
发言的正是华夏高层中年级最高的夏寿华,这次会议是他执掌内阁以来,第一次明确的表示其在外交上的政治主张。
他的话也让包括韦珣在内的高层沉思。
沙俄方面的利益华夏已经取得,东南亚被华夏占领不过是时间问题,澳洲的利益可有可无。
韦珣难得的公开表示此次会议不做任何表态,尊重投票结果。
虽然话是这样说,可谁都看出来了韦珣的意思。他不做直接的表态就是支持夏寿华。
在决议通过之后,华夏在同盟国的会议上不断的表示反对立场。
但在过完圣诞节之后,同盟国阵营中的德奥保和奥斯曼四国还是联合邀请了白头鹰加入同盟国阵营。
此时的战局已经十分明朗,同盟国在陆地上占据绝对优势,而和原时空不同的是白头鹰因为华夏的存在,在协约国的投资也不是太多。
所以面对邀请,面对唾手可得的战胜国身份和瓜分英法的可期利益,白头鹰欣然接受。
就在白头鹰加入同盟国后不到一小时,华夏再次提出举行特别会议。
德奥和保加利亚、奥斯曼、白头鹰都以为华夏是想要召开会议确定其利益,很快就重新坐回了会议桌。
柏林,德国的一座庄园内,各国代表坐下之后,顾维钧深吸一口气面无表情的走上华夏的席位。
“各盟国代表先生,在之前的十几次会议中,华夏一直在反对白头鹰加入同盟国。”
“白头鹰乃是华夏生死之敌,前有排华法案,现在又鼓动民众排斥迫害华人,此乃华夏民族之耻辱,亦是华夏民族之血仇。”
“德意志、奥匈、保加利亚及奥斯曼四国代表不顾华夏之态度,为己方自私利的行为让华夏深感悲痛。”
“我在此以华夏驻同盟国阵营总部全权代表之身份向各位宣布······”
“华夏正式脱离同盟国阵营。”
在同盟国各国成员都目瞪口呆的时候,芬兰代表也站起身说道:“华夏在芬兰生死存亡的时候拯救了芬兰,到现在依旧有二十多万陆军协助芬兰的国防。”
“所以芬兰王国宣布退出同盟国阵营。”
“啪嗒。”
一声脆响,是从德国代表手中掉下的咖啡杯。
华夏退盟,这对同盟国来说将会损失最少四成的战斗力。
而顾维钧看似沉痛实则有备而来的说辞,只不过是一个借口而已。
“顾!你确定这是你们华夏陛下的意思?”
他带着几分不确定的语气问道。
“是的,我确定。”
顾维钧一边收拾文件,一边继续说道:“华夏国内已经让我到芬兰担任芬兰王国的外交大臣一职。”
“和你们一起工作将会是我最怀念的时光。”
说完之后,顾维钧转身就走。
······
惊天大反转,本来感到接下来战争无法取胜的英法听到华夏退出同盟国阵营的消息大喜过望。
华夏以同盟国阵营接纳施行排华政策的白头鹰带着芬兰退盟,敏锐的英国外交部门当即明白这是华夏想要谈和了。
他们需要做的就是出让利益,和华夏达成和平协议,这样他们就不会担心印度、非洲、澳洲的安全,原本快被舰炮打得半死的日本也能为英法打打辅助。
英法两国驻华公使迅速联系了华夏,很快就达成了一个并不是很圆满的初步和谈方案。
随后的数天里,华夏、英国、法国、日本就东南亚、朝鲜半岛的南韩、马来西亚,华夏南洋八省上的英国殖民地、华夏本土的英法殖民地问题进行紧张的谈判。
“致我亲爱的父亲,伟大的威廉二世皇帝陛下:”
“韦在他的国家高层有着超乎我们理解的声望,就像您在德意志一样。
他的军官、将军、大臣、子民都信任他,服从他。
在接到您的来信之后,我委婉的询问过他是否会退出同盟国,却被他严厉的呵斥,并且告诫我不要过多的干涉内政。
我和他的感情也似乎随着华夏退出同盟国而出现了分歧。
为了两个孩子未来的健康成长,我想我只能尽力为你们提供可能的帮助。
毕竟这关乎的是国家的利益。
······”
柏林,威廉二世此时内心的迷茫的。
在华夏表现对白头鹰入盟的抗拒之后,他就让人送了亲笔书写的电报给维多利亚·路易斯。
在此期间,维多利亚·路易斯也多次回复电报,传递着华夏的大概动向。
可惜韦珣那阵子总是待在燕京新城,少有回去。
现在华夏退出同盟,并且正在和英法进行和平谈判。在不管怎么样都是一个极坏的消息。
华夏军队拥有着不亚于德国军队的战斗力,在武备、军工规模方面也丝毫不差。
面对一手扶持的华夏,他深深的感到背叛。
可是他却无法指责华夏的背弃行为,因为华夏从德国获得的各种东西,更像是一场互取所需的交易,都是华夏付出了不小的。
面对这样的国家,德国是无法像法国左右沙俄一样来左右华夏的政治。
华夏的经济、工业、科研教育都已经不再依赖德国,可德国却依旧需要华夏提供的战争物资。
现在德国储备的战争物资已经消耗了大半,如果没有华夏的供养,以现在西线的战争烈度,可能只能撑住一年。
意呆利战场已经全面败北,奥匈帝国的物资似乎也开始匮乏起来。
这些都不是什么好消息。
他没有想到仅仅是拉拢白头鹰入盟,最后的结果却会是华夏退盟。
白头鹰的战斗力他在看过菲律宾吕宋岛争夺战的报告之后,实际上是并不怎么重视的。
除了装备好,其他的一切似乎和奥匈帝国比也好不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