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欧洲几乎按照韦珣心中预演的一样,唯一有点让韦珣着急的是他惦记着沙俄的黄金。
1712年,俄罗斯将首都从莫斯科迁到圣彼得堡定都200多年。
但是在芬兰发动第一次起义和华夏向德国靠拢之后,莫斯科成为了沙俄的新首都。(前文一直说莫斯科,忘记了还没迁都,谬误之处)
迁都是迫于战略劣势,担心德军会从芬兰登陆然后进攻圣彼得堡。
这也让韦珣到现在也摸不清数百吨黄金此时到底是在莫斯科还是在圣彼得堡。
当然,这并不妨碍华夏用海量的物资从沙俄换取大量的黄金。
这批黄金找不到下落,那么用堂堂正正的仿佛获得也不是啥失望的。
不过在五月,一封绝密信件送到韦珣面前的时候,他终于知道沙俄将黄金储备放在了哪里。
喀山,和原始空一样,沙俄将这些黄金放在了喀山,不过目前华夏的情报人员没有弄到具体的数量。
这还是因为同盟国在东线的猛烈进攻让沙俄没有信心保卫圣彼得堡和莫斯科,进行运输之后查到了一点蛛丝马迹。
同时另外一个消息让韦珣十分心动,作为之前沙俄的首都,圣彼得堡依旧储存着二百余吨黄金。
这批黄金目前是和白头鹰、英法贸易战争物资,很有可能在两三个月内消耗大半。
这是华夏潜伏在圣彼得堡银行的情报人员探听到的。
韦珣很快就拿出一张分析着英法和沙俄在波罗的海物资运输数量情报和沙俄一年内和英法获得的战争经费。
没有多久,韦珣就确定了圣彼得堡确实极有可能拥有数量不小的黄金。
因为波罗的海此时作为唯一明面上的物资获取路线,没有真金白银怎么可能会获得英法的战争物资援助?
好消息是目前沙俄从英法借助战局劣势和西线英法无法动摇德国防线分担压力,沙俄从法国和英国手中借款将近三亿英镑。
而根据波罗的海运输的物资总量,总价值在元旦之后就达到了两亿四千万英镑。
这批黄金必须拿到手中,并且是不惜一切代价。
当初华夏援助芬兰,主要目的虽然是扶持一个亲华夏的国家,但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目的。
这个目的就是芬兰绝佳的地理优势,距离圣彼得堡仅有一个芬兰湾阻隔。
作为昔日沙俄的首都,这里不仅有沙俄大量的工业和数个大型造船厂,还是沙俄东北的经济中心,仅次于首都的经济中心。
贼不走空虽然难听,华夏也不是太需要这些工业设备。
但华夏的经济想要不影响国内基本发展的情况下,实在无法支撑参加一场世界大战。
工业设备、船厂这些可是堪比黄金的东西,一旦华夏参战,以援芬志愿军的身份出兵圣彼得堡,抢占有价值的东西就地出售给德奥或者动员华夏在德国的工人参与生产,为援芬志愿军提供补给,战后将这些战利品打包给芬兰或者其他国家换取不菲的利益也是不错。
韦珣的算盘打得叮当响,可终究还是小看了德国和奥匈,尤其是奥匈帝国,表现出乎韦珣的意料。
弗朗茨作为一个老皇帝,作为极善权谋的哈布斯堡家族家主,哪怕是他本身没有多少智慧,他身边的智囊和参谋也会出谋划策。
以土地和贵族头衔将士兵和军官拉拢,形成一个共同利益体并击败沙俄,虽然不是很高明却是最符合奥匈帝国目前的情况。
匈牙利军团死死的把控着被占领的罗马尼亚,光是富饶的平原和布加勒斯特的油田就能让自己顾自己的匈牙利在战局绝对劣势的时候拥有背水一战的决心。
奥地利军团和波西米亚军团也凭借着装备和素质,在战斗力上比沙俄一线部队丝毫不差甚至略微超出。
以少数民族治理少数民族,这几乎是奥匈帝国当前的国策。
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籍贯的军队在波黑,波黑的籍贯的军队在塞尔维亚。
波西米亚(捷克)、斯洛伐克以及奥迪利的籍贯的军队却在乌克兰地区和奥属波兰。
很有可能奥匈帝国在此次战争中看到匈牙利依旧是那个自私自利只顾自己,弗朗茨才将基辅以南的沙俄领土拿出来团结波西米亚和斯洛伐克。
尤其是波西米亚,现在已经出现了重建波西米亚王国让弗朗茨头上再加一个头衔的呼声。
这不是平民的八卦和玩笑,而是资本阶层和贵族阶层的声音。
在三十年战争之后一直统治波西米亚的哈布斯堡家族保留着波西米亚王国的头衔。
直至1743年,波希米亚成为哈布斯堡-洛林皇朝统治下的一个行省。
走向三元制联合王国,这可能是奥地利给予匈牙利的警告,也可能是奥匈真的可能走向三元制度。
不过这些都和韦珣的计划没有多大关系,内部民族矛盾重重,战斗力孱弱和沙俄差不多的奥匈他从没放在眼里。
五十万抵达德国的劳工随着华夏国内的一纸调令和一周时间的宣传铺垫,开始在德国的征兵行动。
他们时间长的在德国做工不到两个月,短的可能才有数周。
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的前辈津津乐道美丽大方的芬兰姑娘楚楚可怜的哀求华夏的英雄男儿拯救他们的国家。
加上华夏在德国的外交部门的暗中推波助澜,不少人都想着在芬兰娶到一个女子。
比起德国或者奥匈的女子,和华夏五官相近的芬兰姑娘让他们更为渴望。
在华夏现在娶亲可不容易,而华夏目前开放一条特别条令就是平民可以一夫多妻,但却是基于一夫一妻制的基础。
这个条例是在欧洲开启大战之后颁布的,一改之前鼓励一夫一妻制的态度,允许华夏男子纳妾,但除贵族之外不得和纳华夏女子。
虽然弯弯绕很多,但允许纳妾总算是个好消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多子多福的概念和华夏鼓励生育的政策让国民都希望多几个孩子。
以往多生几个是怕生活条件不好而孩子夭折,如今却是有那个条件让家里几个孩子吃饱穿暖。
这个政策的核心目的就是增加华夏的人口,不仅是短期内接收国外的难民女子,还有就是为了填补华夏广袤领土的人口匮乏。
是的,你没有听错,华夏已经开始出现人口匮乏了,不是总人口出现大量的死亡,而是因为广袤的领土让华夏国内的民众能移民的都移民了。
现在华夏在南洋八省的总人口达到了三千七百万,不出意外的话1914年年底将会达到四千万。
而华夏的西北经过两年的移民,总人口也达到了七十五万,东北地区作为第一批移民省份,此时的人口达到了四千二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