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德国海军面对英国的舰队处于弱势,所以公海舰队只能在卡特加特海巡逻拦截协约国的补给。
德国在开战的时候害怕英国的本土舰队堵住卡特加特海通往北海的通道,让海军舰队从母港基尔港移动到了威廉港。
为的就是不至于在之后的制海权争夺中完全失去主动权。
同盟国知道己方在卡特加特海的封锁持续不了多久,一旦协约国在地中海占据绝对制海权开始登陆,北海的制海权肯定要被英国重新夺回的。
现在不敢轻易行动,原因就是威廉港内有八成的德国主力舰,到时候英国的本土将会受到舰炮的威胁。
沙俄想要保住爱沙尼亚的决心是不容置疑的,就想英法想要切断巴格达铁路一样。
此时的爱琴海军舰和运输船频繁出动,克里特岛已经被英法“强行租借”。
不过希腊那点小心思谁又不知道呢?出师未捷身先死,希腊在之前就倾向协约国,可还是被奥斯曼揍了一顿狠的,还割地赔款狠狠的出了一次血。
眼下协约国要在爱琴海发起登陆作战,想要恢复之前领土进行复仇的希腊,虽然不至于忽视国内的几万奥斯曼驻军,但没有了海军(军舰被奥斯曼全部拿走了)的希腊必然是“无力”保护克里特岛的。
当初奥斯曼索要克里特岛,协约都已经签署,可英法的强势介入,让克里特岛的转让协议成为了纸面协议,英法在那个时候打着的旗号就是要求以克里特岛的收益来偿还希腊欠债的利息。
闻弦歌而知雅意,希腊哪里会不愿意呢?协约国控制克里特岛和割让给奥斯曼,谁都会选协约国暂时控制啊。
所以克里特岛法理上属于奥斯曼,可奥斯曼不敢和英法正面对抗,名义上是希腊控制,实际上却是英法占据。
英法在爱琴海面对根本没有布置规律的水雷吃了不小的亏,战舰多次触雷,甚至有两艘无畏舰被重创差点沉没。
但英法还是快速找到了解决的办法,那就是用吃水较深的商船和运输船满载沙石去趟雷,趟出一条坦途。
两个月的爱琴海制海权争夺终于还是英法占据上风,下一步自然就会以克里特岛为基地向奥斯曼发起进攻。
同盟国也毫不退让,移动到安塔利亚港的意奥海军修复了创伤之后,也不断的袭扰苏伊士方向的船舶。
华夏,燕京新城。
“各位同仁,我华夏驻荷、英、法、德、奥等国大使馆传来关于荷兰的最新消息。”
“荷兰夹在英德两强国之间,荷兰水源及食物多倚赖德国供应,与德国又有长而没有天险的陆上边界,面对英法的威逼利诱,为了不和德国交恶坚持中立政策。”
“但荷兰也十分靠重海外贸易,若开罪英国分分钟被英国海军封锁所有港口,所以荷兰的工业商品荷物资大都是平均卖给两大阵营。”
“由此看出,荷兰的外交态度是绝对中立。”
徐锡麟起身说完荷兰的外交态度之后,韦珣用钢笔轻轻的磕了一下桌面,示意众人先不要讨论。
“荷兰现在依旧控制着苏门答腊岛,从外交态度上,朕认为荷兰依旧是倾向协约国的,毕竟德国的食物和水源、工业原材料都不是只靠德国,也能从英法广袤的殖民地获得。”
“而华夏在占领南洋七省之后,为了获得英国的庇护,荷兰就一直在外交上紧密的和英国站在一起。”
“现在两大阵营中的德国尊重荷兰的中立,英法却希望荷兰参战,以此来开辟新的战场对德国西北的防线制造压力甚至寻求突破。”
“德国目前在比荷卢三国拥有兵力不到二十万,但后备兵力还有二十万,我们进攻荷兰的苏门答腊岛,应当不会让荷兰导向协约国。”
韦珣说完之后,老成持重的夏寿华担心的说道:“荷兰的态度是何,在老臣看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华夏占领苏门答腊岛之后,英国会不会因为新加坡和马六甲海峡的安全向华夏宣战?”
话虽然是对内阁和与会的军方高层说的,实际上却是希望韦珣不要破坏目前的局面让其横生波澜。
毕竟华夏在来年可是要和白头鹰争夺菲律宾的。
韦珣闻言之后点头,温声对夏寿华说道:“夏卿所言不错。”
“然我华夏目前在爪哇岛和加里曼丹都能威胁马六甲的安全,英国眼下肯定是要关注欧洲的战场,一个苏门答腊虽然威胁很大,但却不是最为紧要的。”
“朕决定,进军苏门答腊,如果协约国插手,那么我们就执行第二方案。”
所谓的第二方案,就是在华夏因为战略布局,对苏门答腊和菲律宾下手,让荷兰和白头鹰提前参战的情况下,提前发起对沙俄的攻势和准备进攻东南亚、澳洲、印度。
第一方案也就是延迟参战方案最大的不同就是第一方案更注重积蓄力量和等待两大阵营打生打死,轻易夺取胜利果实。
第二方案则是以快速结束战争为主要目的,只是这样一来,华夏的国家负债会更大。
凭借韦珣的威望,内阁对于进军苏门答腊岛即便再反对,也不会在此时此刻和韦珣正面刚。
在意见上勉强达成一致之后,华夏当即电令南洋战区总指挥蒋百里进行一级战备。
同时在华夏的西南和藏省战区也收到了秘密备战的电令。
1913年十二月2日,爱琴海的加里波利半岛上,英法登陆的部队一头撞上了同盟国南部战区调集的精锐力量。
协约国参战兵力二十四万人,来自澳洲、新西兰、加拿大(纽芬兰)的军队以及英法的本土部队和非洲殖民地外籍军团数次发起进攻。
位于一线的奥斯曼军队在罗马尼亚和希腊身上找到了些许的自信,很快就面对舰炮和协约国凶猛的火力数次撤退放弃了大量的阵地。
最后还是深知唇亡齿寒担心被协约国秋后算账的保加利八万人拼死在加里波利半岛中段的丘陵地带阻挡住了强弩之末的协约国军队。
保加利亚的战斗力值得信赖,让奥斯曼有了喘息之机,甚至奥斯曼士兵因为英法频繁占领他们的领土,新仇和以往的旧怨加诸于身,损失不大的士兵在保加利亚战绩的鼓舞下,重新投入战场。
双方在加里波利半岛战线犬牙交错,主阵地数度易手。
而协约国终究还是被巨大的伤亡吓到了,战损比一比七,一个奥斯曼和保加利亚士兵阵亡将会有七个协约国的士兵阵亡。
于是奥斯曼控制的另一个半岛哈尔基季基半岛就成为了第二战场。
半岛尾端有卡桑德拉岬、锡索尼亚岬和圣山岬自东向西呈指状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