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中科院不能搞,天赋异禀的少年却是可以培养的。
韦珣虽然在华夏实施了类似后世华夏的全面教育,但对于初中、高中以及大学,都不以全面成绩论。
他始终认为一个人的天赋是不可能全面都最强的,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后世那种唯考试成绩顶英雄的模式有利有弊,但韦珣觉得还是可以改。
有的孩子数学天赋点满,三四年级就可以搞定高数,有的孩子物理或者化学天赋奇高,他们或许文科也极好,但也有天纵奇才偏科严重落榜的。
韦珣对此做出的调整就是在小学、初中阶段让学生完成基础知识的积累,等到中考、高考,在择优录取分数线的基础上,对那种文科低,理科满分或者文科满分理科低的学生开方便之门。
这样的人才哪怕培养出来是个大未必佳的人,也是不错的,毕竟一个人学了太多东西步入工作岗位最终也就用得到部分。搞科研的要文采好有啥用?搞文学的难道必须要理科数学必须好吗?
而只要一千人里面出现一个华罗庚、钱学森这样的人才,就会获得巨大的利益。
华夏的科研实力比起欧洲,可能连比利时这样的小国也不如,但韦珣相信只要一点点的累积,华夏的实力总有一天会如后世那般成为世界第二甚至成为世界第一。
因为华夏有着全世界最多的四万万三千万人,而华夏人的智慧不比白种人差,甚至很多时候比之白种人更聪明。
当然,这种聪明是后天培养的。
后世有的人不断的批判华夏的应试教育,但他们可能不知道或者知道了也无视,总是鼓吹着别国的精英教育,鼓吹开放天性让孩子随便玩,说外国是开始玩后面学,华夏是开始学后面玩。
西方的那种方法或许会让孩子在同年很快乐,但这种快乐的代价是在教育的竞争过程中不断的被华夏人赶超,在白头鹰的国度甚至因为华夏望子成龙尽一切办法给子女最好的教育条件。
不可否认西方的那种精英教育很容易让孩子培养兴趣,一旦出现极其天才的人,很容易成为领域的顶尖。
但华夏的应试教育却是会给华夏一个极其坚实的基础,以华夏的人口基数,代表着极多的适龄学童。
他们在应试教育中或许只能按部就班,最后成为工人或者普通的上班族。
但庞大的基数,不会让华夏缺少顶尖的人才。
即便一代没有,当父母受过良好教育之后,孩子的未来显然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第二代第三代,总会出最顶尖的人才。
而以现在确定世界格局和国家力量的方式是军事实力来看,华夏只需要等到第一批大学生毕业,那么华夏的军工科研绝对不会落到其他列强后面。
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像扩军建立庞大的军队这样一蹴而就。
应试教育只是基础,华夏的人口基数代表着学术大多只能完成九年或者十二年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只能将资源让给成绩最好的那一批人。
韦珣出台法案确保偏科奇才可以获得高等教育,也是希望赌出几个某些领域的绝世天才。
目前华夏的教育竞争已经有点像改革开放初期几年的竞争了,韦珣知道这是华夏的民族特质决定的。
在华夏造纸行业快速发展之后,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思想是由来已久的,书籍的普及以及科举更是让全国的百姓都希望孩子可以金榜题名从此成为官本位社会中的官。
在华夏统一建立新的韦氏华夏之后,国民的生活水平因为工业、商业、贸易的开放,加上移民减少了土地负担,全民收入显著提升;华夏在南洋、东北、外东北的开发更是让华夏基本满足了最重要也是一直以来困扰华夏的粮食问题。
在粮食问题得到解决之后,穿衣御寒也因为工业发展降低了成本。子女的教育自然就是接下来华夏的人民最为关心的事情,比起基督世界子女大了放养的政策,望子成龙是所有华夏人的期盼,孩子再大在他们眼里终究是孩子。
以前满清统治的时候因为教育资源少,教育覆盖的都是商贾士绅这样的中产阶层,少数获得教育机会的幸运儿也只是少数。
在新华夏的建立之后,全国规定按照人口基数和适龄儿童数量,要求地方想尽一切办法提升教育资源,不论是学校的数量还是教师的素质和才学,都是比起财政收入更重要的指标。
公费学校因为财政不行就开放私立学校的办理,明确学校责任。
虽然私立学校有许多的弊端,但这无疑是对华夏教育资源不足的极好补充,而且比起公立学校,私立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责任心都高了不少。
而韦珣的态度一直都是公立私立并行,子女的教育是父母一辈子比起婚姻这个事情丝毫不差的要务,公立只是满足了大量经济不充裕家庭基础教育,家境殷实的家庭想要将孩子送到私校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也是本身的优势。
为了避免出现私校压过公校,为了避免以后私校价格高昂却人人相争,公立学校却在竞争中被淘汰,韦珣也想出了不少的措施。
首先就是要求各个私校不得以家境论是否可以入学,而是强制规定私校必须免费招收相当一部分的贫困却学习优异的学生。
同时规定,私立学校可以有择校费和赞助费,这是无法避免的事情,但不得已各种要求对学生加收除了相关教育费用之外的费用,且这个费用不得超过一定的金额,对贫困学生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对公校,华夏也出台了不算明显的扶持政策。私校的教师可以有评级但是没有编制,而公立的学校是有编制的,算是华夏的公职体系。
除了这个,为了让公立学校不在教师资源方面因为私校开出的高额薪水吸引一家独大,对公立学校教师出台了如房屋补助、养老金、疾病医疗救助等优待。
一个民族有着一个或许多的特质,这是因为历史文化的影响和各种传统观念决定的。
勤劳、善于理财和积蓄财富、重视教育这三个都是华夏民族传统的特质。
而韦珣希望在接下来的时间,将华夏民族潜藏在基因中的其他特质培养出来。
比如爱国和民族的文化自豪感,比如团结,这些特质因为种种原因暂时的消弭一时。
但这些特质依旧在,只是被外界干扰了而已。
就像抗战时期,全民上下一心,打生打死的各个军阀大都放弃了私人利益,团结抗战,像是混战的川省各军阀,在放弃恩怨出川抗日之后更是用血泪打出了他们应得的荣誉。
这就是面临大危难的时候民族的团结,爱国的特质在新华夏建立之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本来就要求低的华夏人民又如何不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