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重机枪的操作可不是谁都能做的,体格方面沙俄士兵完全没有问题,但机枪手的点射、扫射需要不断的通过训练才能极好的掌控。

那种驾着重机枪无脑打空弹链的家伙是做不成重机枪手的,尤其是对付华夏这种专门针对各种战斗情况训练的部队,一旦机枪无脑扫射过来,会以极快的速度隐蔽或者走位规避。

而沙俄的补给也不支持他们这样做,更多的是点射,将或是匍匐或是冲锋的复兴军士兵压制在一块区域。

机枪手的大量阵亡对于士气的打击是巨大的,火力的缺失会让突击队快速的移动到进攻距离和爆破距离。

对付突出部这个俄军阵地,穿插包围在狭窄的战场根本没有太大的功用。

华夏的战术就是凭借火力和士兵素质,一点点的推进蚕食俄军阵线,从三面压缩俄军的活动范围。

二十多个师的俄军布防范围并不大,之前俄军发起进攻也是担心部队太密集,被华夏的炮火覆盖造成巨大的伤亡。

而陈可钰打的主意就是先将俄军放过河,以退为进将整个阵线后移,让急于突破的俄军发起进攻。

如果俄军不发起进攻,他们狭窄的战场就不能投送太多的兵力,兵力少就代表着没有威胁。

发起攻击,将战线推进扩张活动范围,将己方的活动空间扩大,运送更多的兵力到东岸,从而一举击破吴佩孚兵团的沿河防御。

这是阴谋变阳谋,从敌人突然渡河再到佯装不敌后撤,就是放着一个口子让沙俄从这里突破,然后双方真刀真枪的大战一场。

而吴佩孚支持陈可钰等人的计划,也是因为他知道凭借手上的六个军和一个重炮师是不可能完全堵住俄军的渡河计划在的,将敌人放过来给他们希望,如此一来需要防御的地段就会大大的减少。

道理就像在华夏古代的城池建设的时候,大都会可以在比较易于进攻的方向留出进攻位置给敌人。

这些位置并不是最好的,但最容易攻破的地方必然会严防死守或者针对性的修建建筑。

如此一来敌人为了攻下城池,不得不将兵力放在这些留出的地方,然而实际情况却是防守方会在墙脚留下不少的后备力量进行防御。

全部都严密防护就代表着守城兵力弱势的情况下敌人会从任何一个地方进攻,防守的压力反而更大,因为你根本不知道掌握主动权的敌人会进攻哪个方向。

哪里是佯攻,哪里是主攻,佯攻是真佯攻还是佯攻,主攻是主公还是佯攻,虚虚实实,压根摸不清。

进攻方看到有利于己的攻击段落,也会思考敌人的目的,是否要从这里进攻,敌人会有什么防备?是出其不意进攻最难的地方还是按部就班进攻最易的地方?

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在华夏的军事兵法中真的应了那句话——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沙俄或许有军官读过华夏的孙子兵法,但这种阳谋在现代战争中却是根本让你无法去逆转的。

在突出部这个华夏刻意留出的口子反攻,有五成概率突破战线从而奠定战役的胜利,那么从其他方向在华夏拥有三个可以快速机动的机动军之后,胜利的概率可能只有三成。

而十七军的节节败退让沙俄都以往己方在局部以强大的火力和汽车装甲兵的突击能力挫了华夏的士气,对胜利的渴望让他们即便知道其中的风险也会冒险。

就像犯罪份子,明知道这个事情一个不好就会毁了一生,要么死亡要么牢狱之灾,但巨大的潜在利益可能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他们依旧会冒险一样。

战争也是一种豪赌,是一场基本赢家通吃的的豪赌。

阴谋变阳谋,是陈可钰等人为了建功立业费尽心思制定的作战计划。

而这个作战计划在收尾阶段正是收割胜利果实的时候。

俄军被华夏突然发起猛攻,在兵员素质、炮兵火力以及毒气弹、神枪手的攻击下,华夏仅仅一个夜晚就将俄军压缩回了突出部的狭窄战场。

进退维谷,说得就是沙俄现在的情况。

即便浮桥有着大量的防空火力不用担心华夏的飞艇部队轰炸,但就这样撤退他们会甘心吗?

好不容易在东岸占据了一个落脚点,是沙俄目前唯一取得的在东岸的阵地。

一旦放弃,沙俄的这一次奋发最后的血勇的反攻就可能失败。

《曹刿论战》言: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在第一次进攻没有取得优势的情况下,下一次俄军的战斗意志必然会大受打击。

而如果不放弃这片阵地,那么他们就要留下相当一部分部队来防御阵地,避免被复兴军重新夺回。

兵力少则无法防御,很容易被华夏玩得滚瓜烂熟的小股精锐突击战术蚕食。

兵力多,那更是华夏炮兵希望看到的。

十几二十万人聚集在方圆不到四公里的地方,完全就是华夏炮兵做梦都想要的作战情况。

只需要不断的将炮弹投送在敌人阵地,前线只需要佯攻吸引敌人钻出防炮洞和散兵坑即可。

想要避免战线丢失,敌人只能顶着炮火开枪射击,阻止士兵的进攻,到时候的伤亡依旧极大。

两难的选择下俄军的指挥官都不敢下令撤退,以沙俄的官僚体系,谁要是第一个撤退,那个人极有可能会成为反攻失败的罪魁祸首,沙俄政f为了给国民一个交代,他肯定落不到什么好下场。

而华夏对俘虏的政策不错,军官也有不错的体面不用去干活,只需要依照军衔价格交付赎金即可。

这笔赎金华夏可不管是私人出的还是沙俄政f出的,只要钱到人就走。

比起后果,部下那些初步摆脱农奴的家伙的死活可就不被他们放在心上了。

撤退就是替罪羊,家族蒙羞亲友受难,留在突出部,“顽强的抵抗”复兴军的反攻,最后因为友军作战不力不得不投降,这个结局是最好的。

西方人和东方人的三观有极大的不同,在无力获得胜利或者四面楚歌的情况下投降不是一个耻辱且丢人的行为,因为他们在投降之前必然是竭尽全力的战斗。

而在华夏,投降是耻辱,知耻后勇,一雪前耻的事情虽然有,但那也在少数。

而且沙俄和华夏的仇恨越积越多,甚至于华夏的士兵投降到沙俄那边很有可能被当作敌人击杀,战俘待遇基本没有,给口饭吃限制自由都是基本的,愤怒的俄国人恨不得每一个阵亡的华夏士兵都变成军功呢,哪里会管什么战俘优待?

可以说一次次教训证明华夏士兵投降就是死,还会给自己和亲人带来负面的舆论,战死牺牲却是荣耀且可以给家庭带来实际好处的事情。

甲午中华梦》小说在线阅读_第35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海蜗牛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甲午中华梦第35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