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鲜战场,乃木希典突围成功之后带着四万多人由枇岘南下盐州,经铁路狼狈的逃回安州,同时逃走的还有铁山郡、盐川郡、宣川的日军。
目前组织了六万多人的乃木希典依靠大馆、龟城、定州三个城市及周边的要道布置防御阵地。
不过根据朝鲜方面提供的情报,乃木希典并未将这道防线作为防御吴禄祯兵员继续推进的重点,在这之后大宁江沿着宁边郡、博川郡到安州布置的沿江防线才是乃木希典主要经营的防线。
吴禄祯兵团集结了第六军、第二十二军、第三十一军、第三十二军、第三十八军共计五个军十八万余人兵分两路。
以第二十二军、第三十一军绕道进攻大馆郡,由第六军、第三十二军、第三十八军和重炮师从盐川到达宣川,之后向定州发起进攻。
当然,这只是战略,实际上还要等复兴军将在三河川一带顽抗的日军歼灭才能放开手脚南下。
龙川郡、枇岘郡到义州之间的最高的那处丘陵总算是有了个正式的名字,因为西面、南面和北面都临河,所以被称作三河川。
日军四个四团残存不到三万人,从十月5日复兴军锦江山重炮阵地移动到枇岘郡西部的丘陵构筑炮兵阵地之后,以第三十一军和三十二军从南北两面对三河川上的日军发起攻势。
之所以要等到十月5日,原因就是复兴军询问当地人之后知晓三河川上的水源不足,仅有的一两口泉眼根本没法满足三万多人的使用。
在掌握南北的河流之后,日军想要补给只能在夜间派出少数士兵进行取水。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锦江山重炮阵地的射击角度很容易跨射误伤友军,加上距离七八公里,命中率有所下降,日军又将兵力布置在三河川的另一面,没有射击角度。
四天时间重新布置阵地之后,吴禄祯兵团发起的攻势并不凶猛,大多数时候都是派出两三个团分成两批,再以小股精锐尝试摧毁日军火力点,逼迫日军士兵不得不爬出防炮洞进入射击位,随后以重炮和中小口径火炮对其实施炮击。
日军的抵抗到了十月10日之后明显减弱了不少,因为三河川上的日军水源有限,勉勉强强够支撑四五千人饮用。
之前乃木希典将阵地布置在这里是因为南北两面都有河流,方便取水,乃木希典也自认凭借八个师团可以抵挡复兴军。
现在日军仅有四个不满便的师团三万四千多人,十天的交火下来,能有三万人就不错了。
取水的日军士兵在南北的河流死了一个有一个,几个易于取水的河岸都堆满的日军的尸体。
在十月六日之后,日军只能派遣小股部队趁着夜色分散取水,一旦复兴军照明灯覆盖察觉到,就会被机枪步枪的子丨弹丨消灭。
山上的日军口干舌燥,已经到了连尿液都要收集起来作为冷却机枪枪管的水源。
一直到十月18日,山上的日军终于因为水源发生小规模的崩溃。
吴禄祯让通晓日语的朝鲜人对山上的日军喊话,要求日本人无条件投降,复兴军保证他们的个人安全。
一边是各种大口径和中口径的榴弹炮,一边是投降,日军内部的底层士兵激烈的争论。
不过师团长、联队长、大队长、中队长等将军和佐官都决定要和复兴军死战,除了夜里偶尔冲出堑壕之后被山上的日军开枪射杀,复兴军依旧没有俘获一个日本人。
吴禄祯也没有指望山上的日军投降,在控制了水源之后就围而不攻。
现在日本本土即便向朝鲜半岛增派兵员,华夏也不担心。
因为只要华夏海军在三四个月的时间完成大修之后,一旦华夏海军封锁了对马海峡和日本海,朝鲜半岛的日军只能通过英法美等国的运输船获得补给,即便撤退也要冒着华夏海军的大口径炮弹。
韦珣也知道目前朝鲜半岛的局势急不得,日军抱团顽抗或者依托地势进行防御都不打紧,他担心的是日军在朝鲜半岛进行小股部队作战,最后演变成游击战之后会极大的拖延华夏获得北朝鲜的计划。
游击战可是弱势兵力一方最佳的战术之一,只需要少量部队就能让华夏拿出数倍的兵力进行围剿,而日本则可以以日军依旧在战斗为由否定华夏对朝鲜半岛的占领,在之后的谈判桌上压低华夏的要价。
日军被围困在三河川的部队坚持到十月21日,面对复兴军的猛烈炮火,山上超过三分之一的日军士兵严重脱水,对抗复兴军的意志一天比一天低。
尤其是天公作美,数日来都是秋高气爽,烈日高照。
见到时机差不多之后,吴禄祯下令南北两方面同时进攻。
几日下来日军的精神状态极为颓废,许多日军已经失去了希望,麻木的作战然后麻木的死去。
只三天时间吴禄祯兵团就彻底歼灭在这个被吴禄祯命名为三河川的山上。仅日军俘虏吴禄祯就俘获了两万余人,重伤者几乎没有。
一方面是因为复兴军不愿意为这些日本伤兵治疗伤势,另外一方面则是满足朝鲜人民对日本人的报复行为。
饱受日本人压迫和剥削的朝鲜人民在承担战场打扫任务的时候,别说是重伤了,就算只要伤势稍微重一点的,也会直接成为刺刀下的亡魂。
这一次朝鲜的八千多抗日武装在进攻日军阵地的过程中可是死了三千多,加上从甲午年之后死亡的人,那就更多了。
如果不是吴禄祯知道没有负伤的日军战俘在之后的谈判中可以作为筹码,这些朝鲜抗日武装可能会把日军士兵全部杀光。
在打扫完三河川战场之后,吴禄祯下令移动缓慢的重炮部队先行出发前往定州,三个损失较大的步兵师则进行休整和等待后方补充损失的兵员。
龙江省松原市,李二在门口的凳子上抽着旱烟,他媳妇一脸颓丧的给大儿子李麟整理行装。
李麟站在一边满脸尴尬的说道:“娘,部队里什么都有,您给包里装的都是啥,腊肉、香肠、鱼干也就算了,还要装大蒜、辣椒,根本用不到的。”
“还要这几件衣服棉帽手套,部队都会发的,部队规定服装统一。”
李二媳妇想了想觉得是这么回事,于是说道:“那娘给你拿点钱,十元可以吧。”
李麟苦笑,看着递过来的一张十元纸币,说道:“娘,我是去北边打仗,不是去游玩,带着钱干嘛,家里也不富裕。”
“咋不富裕了?咱们家这些年存了六十多元,你带着钱到部队想买点啥也方便点。”
“您还是留着给爹买点好酒,或者买点罐头糖果,老二和幺妹最喜欢吃这些。”
这时村口传来嘹亮的集合号声,李麟几下子把母亲装的东西拿出来,背着包然后从弟弟手中一把抢过在把玩的手枪。
“老二,你要照顾好妹妹,不然我回来收拾你。”
李福撇撇嘴说:“她不欺负我就算好的了,爹和娘最心疼她,哎哟,我的小棉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