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近几日,吴禄祯让麾下的第二十五军陈铭枢部在丹东北部的锦江山一代做出进攻态势,吸引了日军不小的兵力和火炮。
九月14日晚,一支由八十艘船只组成的船队开入鸭绿江,在北部的锦江山也进行猛烈的炮击。
这支八十艘船每艘都是排水量五十吨左右的非自行桥脚舟,都是吃水极浅的平底船上加装可机械延申的的桥体,甲板、船体都是普通钢铁。
鸭绿江丹东附件的河道宽度大概在五百米,复兴军的计划是由北部的锦江山组织小规模的抢滩登陆,在丹东正面强行架设浮桥。
此时正是凌晨五点半,天色灰蒙蒙亮起,八十艘船只组成的船队根本无法隐蔽行踪,很快就被日军探知,尤其是那大型板状古怪的造型瞬间就让日军警惕。
沿岸的日军火炮立即对舟桥部队的船只展开炮击,密密麻麻的炮弹落在舟桥和舟桥旁边,但钢铁制造的舟桥可不是日军的中小口径火炮可以摧毁的。
倾向于弹片杀伤和的中小口径炮弹落在上面不是被弹飞就是原地炸出大量的弹片,根本无法击穿钢铁的桥体和桥脚舟。
“司令官阁下!华夏人正在构建浮桥!我们的炮弹无法击毁敌人的船只!”
一个负责通讯的佐官躬身递出一份电报,本来跪坐在屋内的乃木希典闻言大吃一惊,一把抢过电报后才明白缘由。
复兴军仗着日军的陆军火炮没有穿甲弹,最大口径的火炮也仅有105毫米,根本无法用重视杀伤的炮弹击毁钢铁结构的舟桥部队。
而这支船队在夜里三点进入鸭绿江,利用对岸复兴军布置的灯火悄悄的行进,抵达丹东的时候天色才刚刚亮起。
坐镇丹东对岸的乃木希典立即招呼人去备马,打算亲自去看一下。
而在丹东安民山上,吴禄祯带着王金铭等人用望远镜看着每艘穿上六七个士兵正在调整船只位置,延申桥面,舟桥部队的周围和舟桥本身有大量的炮弹落下,沉寂已久的日军火炮仿佛炮弹不要钱一样进行炮击。
偶尔有一两个士兵被炮弹击伤,又有一两个士兵从船舱中跑出来接替工作。
复兴军的各口径火炮也开始对对岸的日军阵地进行炮火袭扰,大口径火炮更是在预估日军暴露的火炮阵地位置,借此机会炮击敌方火炮阵地。
因为架设桥面需要极大的光亮,吴禄祯和战区司令部的参谋门在制定方案的时候就认为与其在夜间打着灯火架设还如不直接在白天架设,这样就能通过敌人的火炮进行反炮击,借助口径和射击距离摧毁敌人火炮。
“八嘎!”乃木希典骂了一句日本经典国骂,然后对周围面色凝重的众人下令道:“命令火炮停止炮击,立即转移阵地!陆军的炮弹根本无法摧毁敌人的船只,这样炮击下去我们的火炮会损失惨重的!”
“再令第二师团、第五师团抽调部队向这里集结构筑阻击阵地!这次华夏人真的打算进攻了!”
而江面的舟桥部队各船的队长也喊着各种命令,一个个士兵被弹片击中倒下也只是换来冷漠的五个字“拖下去,换人。”
说得最多的却是:“快!快!再快点!”
虽然秘密训练了有半年,但在炮弹的炮击下进行桥面铺设依旧被极大的干扰。
一直到九月15日上午八点半,三个小时下来才完成了五百多米浮桥的铺设。
没有任何犹豫,吴禄祯下令第六军第一师立即渡河,而对岸的乃木希典只能不断的催促炮兵阵地进口转移重新布置阵地。
他现在也有点后悔下令炮兵转移阵地了,即便转移的距离只有一两公里,也需要动用驮马进行拖拽或者士兵拖拽,更换一次阵地只需要十分钟,但重新布置最少需要一小时以上,因为对岸的复兴军大量的炮火进行覆盖性炮击,给他们带来极大的干扰。
现在对面响起冲锋号,显然是要进行进攻。
他没有时间去责备下令炮击浮桥的军官,因为换做是他也会那么下令,现在第二师团和第五师团正在从南北两面向这里靠拢,而这里本就有四个联队的兵力驻防。
第六军一师师长萧伯淳没有骑马,而是在警卫的护卫下冲上浮桥,时不时落下一发炮弹就会让桥面上的士兵哗啦啦倒下一片,偶尔落入桥面的炮弹瞬间就造成二三十人的伤亡。
“师长!”一个参谋和几个警卫萧伯淳摁倒在地,等爆炸结束之后他看着身上压着的几个人都身负重创。
“加跨速度!兄弟们快点!可不能让死了的兄弟白死!”
此时桥面上的士兵脑海中也只有一个字“快!”。日军可不是只有正在转移的炮火,还有部分没有暴露的隐蔽火炮阵地。
桥面倒下的士兵越来越多,甚至有些地段士兵只能踏着战友的尸体才能冲过去,而更多的士兵冲过了浮桥。
“如果祖国遭受到侵犯,
热血男儿当自强。
喝干这碗家乡的酒,
壮士一去不复返。
滚滚黄河,滔滔长江,
给我生命,给我力量。
就让鲜血染红最美的花,
洒在我的胸膛上。
红旗飘飘,军号响,
剑已出鞘,雷鸣电闪,
从来是狭路相逢勇者胜。
向前进,向前进,
向前进,向前进,
红旗飘飘,军号响,
剑已出鞘,雷鸣电闪,
从来是狭路相逢勇者胜。
向前进,向前进,
向前进,向前进,
向前进,
中华军魂”(歌曲不在本章字数内)
在岸边,军属师属的军乐队和着两岸的炮火声在激昂的军歌响起之后,气氛陡然一转,压抑的鼓点和号角鸣起。
“风!风!风!”
歌曲极为压抑,仅仅一个风字露出的雄壮和豪迈让第六军第一师的士兵都极为压抑!
“有死无生!有去无回!”这是所有第一师的士兵听到的军令,这也是华夏建国以来最为严厉的军令。
要么战死在鸭绿江对岸的义州!要么就是成为英雄,在对岸巩固防御等待大部队通过。
这首歌他们都知道是皇帝陛下亲自写出来的,一旦这首军歌响起,那么就是死战血战,没有退后可言。
乃木希典听到对岸扬声器传来的悲壮音乐,也是大惊失色,这首军歌他从未听过,可其中的意味他只是听着这首秦风雅颂就已经明了。
作为日军高层,他知道复兴军的战斗力不仅仅是在武器装备上,战斗意志也不比日军差,尤其是华夏拿出的优厚抚恤让日军极少能抓到俘虏。
一道道命令和调令被下发,日军在半小时之内就集结了八个联队近万人布防。
而第一师各团团长、营长不再是如之前那般只是抵近前线指挥,而是带头冲锋!
嘹亮的冲锋号从他们跨上义州的土地的时候就一直没有停歇。
营长耿代莘戴着钢盔脸色有些发白,去年才毕业于军校的他成为连长,因为实习期间部队训练、演习和师级、军级的部队大比成绩都不错才被提拔成为营长。
“三三制!三三制!散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