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日本内阁和元老们不知道英美的目的,无非是消耗华夏海军日益增长的实力,利用联合舰队对华夏海军进行腰斩使其实力大损,避免华夏海军威胁他们的殖民地。
一旦华夏海军实力大损,没有制海权的华夏只需要在殖民地驻扎少量舰队就可以保证安全。
根本原因就是日本的内阁和元老知道英美的目的,这个目的是不可逆的,日本没有办法违抗英美的意志,所以暗中支持激进派也是他们向英法表示“忠诚”的手段。
难道保守派没有他们的支持?怎么可能没有,只是大势上没有办法违抗而不得不将其的意见摈弃了而已。
华夏海军也有必须决战的理由。
当下的首要原因自然是保证朝鲜的战略优势进而配合陆军解决朝鲜残敌,将日本踢出这次战争,避免华夏的多线作战。
长期的主要目的自然是英美这一次如此大方的出售了六艘无畏舰和战列舰,难道就不会有第二次?
英国为了压制德国公海舰队的崛起不得不投产更多的战舰,然后没有办法提供额外的产能制造无畏舰?
这显然不可能,以英国的战舰制造实力,只要有钱,同时开建二三十艘无畏舰都可以。
即便英国没法满足,但经济腾飞,工业高速发展的白头鹰也很乐意从英国人手中接下帮助日本制造战舰。
近年来的白头鹰可是将大量日本紧缺的矿产资源和食物出售给日本,出于战略意义拉拢日本,是他们希望看到的。
所以华夏海军和华夏总参谋部都决定趁着现在两国海军实力差距不大,进行一场决战打击正在飞速膨胀的日本海军。
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华夏在未来的战争中需要分出本就不多的海军和陆军防备日本的威胁,哪怕仅是登陆还是海军袭击沿海城市的威胁,也会让华夏准备大量的陆军进行防御。沿海城市被战舰几轮舰炮射击就导致大量经济损失,这也会给华夏正在发展的工业和商业带来重创。
即便是失败,也可以从德国那边获得几艘无畏舰,然后以此重新组建海军。
只是这样一来,日本对于华夏的威胁提前了而已,东南沿海、珠三角以及山东半岛渤海湾都会成为联合舰队袭击的目标。
早晚都要面对这个问题,所以华夏决定放手一搏,何况华夏海军并非没有胜算。
华夏和日本的海军都在积极备战,朝鲜战场上却对日本极为不利。
复兴军在1909年七月中旬就已经完全占领朝鲜南部,北部的兵锋已经直趋水原城,面对复兴军多达四个军的兵力,日军选择放弃汉城南部的安养、城南两地以及丘陵,转而依靠汉江构筑防御阵地。
没有办法,即便日军倾尽全力,也只在汉城集结了六个师团的陆军,加上征召的青壮,日军在汉江北集结了十四万余人的兵力。
而复兴军集结的兵力四个军共计十二个师,除去之前损失的一个半师,正轨部队兵力十三万,不过复兴军的总兵力却多达二十七万。
多出的十四万人都是从南朝鲜被复兴军宣传鼓动的热血青年,比起上上次复兴军打到平壤以及上一次为了逼迫日本谈和而不得不撤退。
这一次复兴军完全占据南朝鲜,并且做出的姿态就是彻底瓦解日军在朝鲜的殖民统治。
在短短半个月之内,复兴军就组织各地有名望的士绅和富户,组建地方政权,要求他们在短时间内组织大量青壮支援复兴军战斗。说白了就是复兴军这一次想要打过汉江,必然需要大量的炮灰。
面对恢复朝鲜国的诱惑,面对重新建立新朝鲜带来的利益,在复兴军宣布会一直驻军到战争结束的保证之后,很多有名望的士绅选择支持复兴军。
这些士绅摇身一变成为市长或者政f部门要员,然后一面树着为被日本迫害的朝鲜人民复仇,一面树着摆脱日本统治建立新朝鲜,两杆大旗的树立让他们在短时间内就或者是强迫或者是自愿的征募了大量青壮。
华夏自古以来虽然和朝鲜的前身国家多有摩擦和战争,但是在面对日本侵略朝鲜的时候,华夏基本都会出手相助。
除了甲午这一次救援朝鲜以惨败告终之外,其余时间都是取得胜利。有了不止一次的前车之鉴,朝鲜人自然对复兴军极为支持和配合,即便是被强迫入伍的朝鲜青壮也没有太多的抗拒。
原本复兴军计划将这十四万人组织成十个师,每个师一万四千人,对外的正式称谓为朝鲜国防军。而复兴军除了从各军抽调尉官士官对朝鲜部队进行简单训练之外,还牢牢的掌握指挥权。
不过作为南线总指挥的何海清老成持重,尤其是韦珣表示对南朝鲜地区的朝鲜青壮战斗力感到担忧,不建议复兴军付出极大的精力训练他们,宜从中择优选择对日仇恨及勇敢者组建敢死部队。
这可不是韦珣瞎说,即便日军没有占据朝鲜,朝鲜除了北边的人能打一点,南方的朝鲜人战斗力几乎只有五,比起意呆利军队估计都不如。
意呆利只是少爷兵,南朝鲜的军队那就是臭鱼烂虾土鸡瓦狗。另一个时空的二战之后,白头鹰倾尽心血武装的李承晚麾下即便是号称最精锐的部队,在面对拿着三八大盖这样简陋武器的人民军队的时候被打得抱头鼠窜。
最惊奇的是在撤退的时候还撞死了白头鹰的陆军中将,撤退的速度比进攻的速度快了两三倍。
何海清到云集的水原看了一番,发现这群朝鲜青壮真的不堪用,完全是烂泥扶不上墙。
按照他们南线联合指挥部的计划,只需要两个师的炮灰部队即可。所以何海清下令自愿参军,其余解散,并声明军法军规。
结果十四万从南朝鲜各地被送过来的青壮一下子就被筛选得只有两万多,这些人大部分和日本有着国仇家恨,少部分则是朝鲜的热血青年和进步人士。把从北朝鲜投奔过来的青壮和这些人编练在一起,也就两万九千人不到。
复兴军没有时间对这些人进行队形、枪法上的训练,每个朝鲜士兵每天五发子丨弹丨的射击训练,然后就是障碍跨越和躲避子丨弹丨和炮击的简单训练。其余的青壮也没有解散,而是作为运输辎重的劳动力。
日军在七月23日全面撤出汉江南岸,在金浦南面的河道对岸布置了一个师团的兵力;在九里和南扬州布置了一个师团;余下的四个师团从高阳到汉城再到九里沿河大兴土木挖掘工事,大量的朝鲜青壮被征募到河岸边进行体力劳动。
而复兴军在出了水原之后完全占领汉江南岸的富庶地带,也在征募青壮修建木筏等渡河工具。
很显然华夏方面打算在仁川、汉城一线发起大规模战役的初步目的已经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