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德奥对于生丝的需求虽然不多,但是也将生丝这个华夏目前主要的出口产品之一列为唯一购买国。

加上奥斯曼、西班牙等中立国家的需求,华夏的生丝行业目前虽然不能说是完全将产品售卖出去,但是比之前的情况好了太多。

而兴起的华夏轻纺工业,也开始利用价格优势挤占洋布市场。

除了生丝之外,华夏的另外一个外贸的拳头产品茶叶也被复兴党整合。尤其是以欧美喜好的红茶,华夏各地的红茶产地都成立了一到三个公司,统一采购之后出售给洋商或者通过远洋运输船运送到欧洲出售。

这些都只是华夏变革之风吹动直到显著的一面。

国营百货公司成立之后收益极佳,民间资本也看到了其中的利润,民营百货公司也开始兴起。

与此同时,乡镇市场也被带动。乡镇中的私营店铺向县市里的百货公司以批发价格购买商品之后在市集售卖。

为了避免垄断和以次充好,国营百货公司允许乡镇拥有多个私营店铺;又和复兴党地方交涉,以武装部为主要力量进行不定期的执法严打,工商管理部门要求商铺出售产品给百姓的时候要出示票据,以便购买产品之后维权。

复兴党这两年为了弥补财政,想尽办法的打击土豪劣绅,惩处中产阶层。

经过复兴党1901年年底的统计,以往作为华夏小资阶级、中产阶级的商贾、士绅、地主阶层只一年就合理合法的消失了六成多。

这些人拥有的土地和财富被收回之后,金银被纳入华夏银行作为储备金,宅院、店铺、屋舍出售。

至于剩下的田亩,复兴军目前为了获得移民,为了留着以后奖励有功将士,只能暂时租给农户了。

现在的华夏民间的地主士绅,可谓是乖得不行。出门都要小心翼翼,以往都是平民百姓怕得罪他们,现在是他们怕被举报或者不小心伤了人。

只是赔钱消灾都是小事,遇上家里有个把跋扈子弟,那就是真正的坑爹了。

随着各种苛捐杂税的完全废除,民众的手头宽裕了之后,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这一效果就带动了小商小贩的出现,多是有些余粮或者自己种的瓜果蔬菜,要么是自己养的鸡鸭

以往只是赶紧买点油盐酱醋就回家的民众也敢多逛逛,年底甚至还可以给家里人添置新衣。买个针线都有点舍不得的他们,现在也敢多逛一逛看一看了。

不只是农工行业被一点点改变,最新奇的是以往各国商埠之地的镖局也出现了两极分化的迹象。

一部分被雇佣到国营百货公司作为运输队运输各种货物,另一部分则在地方干部的引导下自己组建物流公司。

虽然现在铁路逐渐开始铺设,这些物流公司还是大有可为的,哪怕是铁路主干线开通,也可以将货物运输的主要路线放在市县。

只是赚取的银钱没有以往的多了,相应的安全性也提升了很多。

至于最为让近代穿越者头疼的漕工,复兴党表示这解决起来很难吗?

不论是青帮还是红帮还是这个会那个会的,先是好声好气的邀请一起谈论,等谈了几次之后背地里的头头脑脑都出来了。

秘密调集部队控制中层高层,面对枪口要么解散了好生过个富翁日子,犯了不少事的都直接拖出去毙了。

像这种帮会团伙,或许初期是乡亲朋友抱团,到了后期就完全变质为黑恶势力,复兴军和复兴党绝对不会姑息。

解决这些帮会团伙的主要难题在于如何安置底层的人员,只运河的漕工就多达数十万人,从业者加起来也有百万(虚词)。

想要安置他们,偌大的外东北就是最好的安置地。之所以会出现处理帮会的高层和中层之后底层会**,主要还是担心吃饭问题。

别把这些组织看得多么团结,归根结底底层人员都是为了养家糊口。

现在的华夏国人真的是全世界最好的国民了,只求能吃饱穿暖,不被各种人祸祸害(此处指兵灾、盗匪、恶霸)。

生病了硬扛着或者抓点药,能不能治好全看命。遭受天灾了或许会怨天尤人,但是只要地方上能及时的做出救助,他们哪怕家中被毁得一无所有,也会对国家感激涕零,然后重新收拾心情日复一日的劳作。

尤其是这些底层都是体力劳动者,没有田亩没有手艺,全靠一身的力气求口饭吃。复兴党开出的条件也极其诱人,只要到了外东北,正常的一家两口子带着三两个小孩就能得到三十多亩耕地的垦荒权。

要是到愿意到库页省、东瀚海省、南兴安省、北兴安省或者东宁省,可以获得的垦荒地盘会翻上一倍,多生孩子还能获得更多的耕地和生育补贴。

一手拿着刀,一手拿着可以满足全家温饱的未来。军政两方的通力合作下,运河两岸和东南的帮派会党在建国之后的短短三个月时间就被铲除一空。随之而来的是华夏组织的大规模迁徙。

1901年华夏迁徙人口只有八十多万,大都安置在了东北平原。1902年复兴党计划将迁徙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从两湖、江浙、徽赣、豫冀组织了大量的无产贫民到东北平原、洁雅平原、三江平原。除了这些,大量立功的将士也将奖励的耕地选在的东北。

按照复兴党的统计,在1902年华夏东北地区(不止东三省)将迁徙民众四百万以上。

这些民众到了东北之后可以立即住上崭新的木屋,这些木屋都是东北地方组织民众搭建的,没有战时的军队也在三个大平原的各地构筑民房。

住的地方解决了之后,复兴党又开始向江浙兴起的服装厂采购过冬的棉衣棉被,向暹罗、法属东南亚、荷兰采购粮食,在唐山、鞍山、本溪开办农具生产工厂。

这些东西都会在民众迁徙到东北地区之后赊给他们,然后以来年的粮食抵价归还。

这是华夏历史上第一次如此大规模的移民,在国家机器的全力支持下,一切都井然有序的进行着。

中间也出现不少波折。比如到了东北之后发现冬天寒冷第一批移民多少有些情绪,比如乘坐运输船到达东北的时候不少民众身体弱生了病,比如以往闯关东的北方民众对华中华东的移民抱有一定的仇视情绪。

不过这些都被一一解决,有情绪就安排干部去疏导,生了病就安排医生诊治,有矛盾就把双方叫道一起好好的聊聊。

总之华夏的一切全然没有昔日满清之下的暮气沉沉,所有人(某些人除外)都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华夏的关中平原也有着艰巨的任务,黄土高原和关中平原因为华夏几千年来的开拓,已经无法承受巨大的负担,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让甘陕周边沟壑纵横。

复兴党作为执政党没有这方面的知识,也没有解决的办法,甚至于比起搞商业搞工业获得政绩得到升迁,如何防止水土流失他们没有想法。

可韦珣作为后来人,自然知晓其中的利害关系。尤其是现在关中地区人口还不算太稠密,解决起来只需要下功夫,三十年后多少能恢复部分生态。

按照韦珣和复兴党高层商议的方案就是:关中地区的官员干部的工作重心不只是要将民生问题放在第一位,将原本搞工业搞商业看财政收入作为政绩考核改为生态的恢复作为考核方向;对于甘陕人口较多的乡镇组织迁徙。

甲午中华梦》小说在线阅读_第15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海蜗牛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甲午中华梦第15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