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就是这样。手举高,现在排成一排,到那边去,快点!”
不敢乱动、只敢照做的德军士兵们颤颤巍巍地尝试列队排成排,但有些人在这举手移动的过程中却挡了道,恰好就拦在了正一路向前狂飙猛进的重型坦克们附近碍了事。
“都让开!滚远点!我没工夫亲自下车俘虏你们,滚一边去!”
在那唯一一辆体型更加巨大、造型明显有别于其它所有坦克的特殊重型坦克上,一位把半个身子探出炮塔外的身形高大男人,正在用一口流利的德语冲着那些眼看就要挡了道的德军装甲兵们大声呵斥,倒是惹得其他那些没挡道的德军装甲兵们看热闹不嫌事大。
“那人是谁?坦克很特殊......”
“不清楚,炮塔上写的字我倒认得,是什么为谁谁谁、某个人复仇,应该是。”
“你俩把嘴闭上,别嘀咕!到处都是俄国佬,想死别连累别人!”
“......”
马拉申科听不到那些距离并不算远的德国佬俘虏在小声嘀咕些什么,is7那台超级强劲的红海军鱼雷艇发动机工作噪音已经掩盖了一切,师长同志现在的全部心思都已经放在了赶紧闭合迂回圈这件事上、无暇他顾。
“很好,没有新的德国佬赶来送死的话,德国佬已经没有可用的、速度还够快的机动兵力来阻止我们了。”
“迂回闭合点就在前面,瓦洛沙那边也进展顺利。笼子基本上关死了,现在是把笼子里的生猪给宰了时候,把刀准备好。”
趁着这会儿相对来说还算有点闲工夫的时候,马拉申科赶紧把随身携带的战区小地图拿出来瞅了一眼,发现按推进速度和耗费时间来计算,部队现在距离地图上事先标记的迂回闭合点只剩咫尺之遥。
也就是说德国佬如果在两三分钟之内还抽不出新的部队来送死的话,马拉申科的预定战术目标也就达成了:即完成高速穿插迂回,以正面战场和左右两翼防御薄弱点侧后方直插软肋的方式,对德国佬形成腹背受敌的三面夹击之势。
这说白了其实就是刚才那场阵地前包饺子仗的放大强化版,战术大同小异、但结果都是一样:对领袖师强大技战术能力几乎毫无抵抗之力的德军,照例还会迎来复刻版的再一次毁灭。
“抵达预定目标区域了,可这儿一个德棍都没有,现在怎么办?”
你可以说德国佬拉胯没活儿了、当然也可以说马拉申科把敌人估计得过于有活儿了,反正这俩描述讲的都是一个意思:最终迂回闭合点确实没见到任何有组织、成建制的德军在此设防抵抗,严格来说甚至连个被吓尿而举手投降的德国佬逃兵都没见着。
“继续执行下一步,别停下来!迂完成了、回还没做呢,现在往回打,送这帮法希斯上路!”
迂回迂回,只迂不回那本就不是马拉申科的既定战术目标。
穿插到德军腹背侧后方、抵达预定目标点位置只能算完成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当然就是往回打,至于是打个全军覆没、还是打到投降为止,这也不是马拉申科一人说了就能算的,这得看相隔不远外那炮火声连天阵地里窝着的德棍珍不珍惜生命。
值得一提的是,马拉申科打出的这趟穿插迂回,并没有跟相隔在另一头的瓦洛沙旅部队会合。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一仗不是拉包围圈,而是左右两支实力基本相当的穿插迂回部队,抵达各自的迂回标记点位置就算第一阶段任务完成。
余下的第二阶段任务目标也是相同:继续往回打,从德国佬防御最薄弱的位置施以强大突击力量捅进去,把德国佬手里还能接着表演“狠活儿”的余下筹码全部打掉,进而宣告这场战斗的最终胜利。
比起聚集全部进攻能力的单一方向正面强攻,马拉申科统筹协调手里所有兵力、统一指挥,做出的兵分三路、两路迂回,一路正面强攻的作战部署当然是有意义的。
哪怕是打过个基本fps游戏的玩家都知道,你是保持一条枪线跟一个人对枪舒服,还是跟正面那逼对枪的时候,左右两个屁股蛋再同时被人捅、三面挨枪子舒服,这是个稍微动动脑子想想就能脑补出场景的很简单问题。
再者,兵力庞大且实力充沛、作战能力等同于军一级部队的领袖师,也没办法在最优作战效率的前提下一口气在正面战场展开手头全部的部队。
边际效应的道理大家都懂,当宽度固定的正面战场投入的兵力达到了一定上限的时候,你继续投入更多兵力在这有限的战场宽度里,确实是可以获得收获、进一步增强进攻能量,但是这个投入和反馈汇报的收益比就来得很低了。
并且是在战场宽度的兵力投入达到饱和之后,再继续投入越多就越低,继续死命堆数字是除非真有必要之外非常没有意义的事,当然也是高强度大兵团机械化作战中比较容易犯的一个问题,关键就取决于这个兵力投入饱和的最优上限是多少。
这是需要在与之前截然不同的合成化改编完成之后,上战场去实战摸索的,至少理论上的按部就班走顺序来讲是这样。
毕竟在完成了全机械化保障后的诸兵种合成化作战,那可和传统作战大不一样了。
某一战场宽度下兵力投入多少的饱和度问题,自然也不能拿之前的经验来生搬硬套,所有东西都得重新探索。而探索的过程中理论上来讲就会付出代价,以吃一堑长一智或者血的教训来收获经验、总结改进,至少理论上说是如此,不过这理论对咱老马同志可不起作用。
脑袋里装着来自未来“作弊码合集”的马拉申科,对于机械化诸兵种合成作战那一套理论、战术、要领守则早已烂熟于心。
毕竟那是后世的苏军用跨越整个冷战,到解体前的几十年漫长时间、数代人的努力,才探索积淀并留存下来的所有宝贵探索经验,所总结得出的一整套非常完善可靠的东西。
哪怕是某些丢人的晚辈们,再度用这套老祖宗们探索出来的东西,对呐粹施展第十一次斯大林突击。
结果还因为首长决心不坚定、作战计划制定草率轻敌等种种坑爹原因,而被烙上了一个大大的“菜”字、战略表现不佳。但也照样能在正面战术战场上,把呐粹打到不敢出城野战、生活不能自理。
说句实话,上面活儿没整好、下面还能打成这样,那其实就足够说明某些战术化的东西是真的好用。
马拉申科把这么一套放几十年后都依旧很好用的东西,拿到现在来因地制宜、切合实际地捣鼓捣鼓再改改,那就真的能把呐粹打出屎来而且是止不住地窜稀,这可不开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