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说这就一定能让罗斯科夫打退堂鼓,但马拉申科觉得至少应该要把条件讲明,然后咱们再来说接下来的事,就这么简单。
“我.....我......”
显然,马拉申科的话说到了关键点上,可以说是痛处。
罗斯科夫当然清楚自己的身体是什么样,事实上昨晚因为吃得太饱而把吃进去的食物又给多半吐了出来的一幕,直到现在都依旧历历在目,人在长期饥饿与营养不良后的身体就是如此地虚弱不堪,这的确是必须面对又不争的事实。
战士没有一个好身体可没法战斗,马拉申科只是在就事而论、实话实说而已。
但也就是在罗斯科夫一时间又是着急、又是结巴地不知该说什么是好的时候,几道从背后跟上来的身影,却悄然现身于罗斯科夫的身后、出现在了马拉申科的面前。
“请让他加入吧,将军同志。这个车臣糙汉的脾气又臭又硬还倔的不行,连我这个最好的战友都很难劝得动他。”
从罗斯科夫身后跟上来的人正是被大伊万搀着的小伊万一行,罗斯科夫在集中营里一起共患难,共同度过了最艰苦岁月的生死战友和同志们。
马拉申科确实没想到居然还有人来给这罗斯科夫说情,而罗斯科夫自己很显然也是没料到战友同志们的到来,在回过头去的瞬间便写满了一脸的惊讶。
“你是替我去的,罗斯科夫!我这条烂腿可能这辈子都没办法像正常人奔跑了,但你不一样,你还有机会,别给你们车臣人丢脸!想想你以前可是比一头熊还壮,德国佬跟你拼刺刀都要先畏怯三分,你一定能行!”
和罗斯科夫关系最好的小伊万是最积极的那个,加油打气的使劲挥手仿佛像是个拉拉队员。
其他在场的同志们虽然并未像活泼乐观的小伊万这般积极,但也都无一例外地向做出了勇敢决定的罗斯科夫投来了鼓励的眼神,尝试给予他不放弃和坚持下去的勇气,以这最无言但却也最坚定的方式在默默支持着他。
“......”
“哎......”
一语不发但却眼瞅见了全过程的马拉申科叹了口气,似无奈、但也好似做出了某种让步。
马拉申科自问自己不是个无情之人,尤其是当众人的希望全都寄托于某一个人一身的时候,而且这个人还是与自己有着相同信仰和战斗理由的同志,马拉申科就更加觉得自己难以无情地起来。
“罢了,老子就给开一次后门,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吧,以后的事等以后再说。”
当罗斯科夫再一次面带坚定的表情转过身来时,看到的则是他所尊崇的马拉申科将军那与之类似的表情,同样也写满了坚定与鼓励、就好似身后的同志们一样。
“不管如何,你和你的战友们都说服了我。”
“欢迎加入领袖师,罗斯科夫同志。”
作为领袖师的师长,马拉申科要亲力亲为亲自去办的事情有很多,多到就算咱师长同志上了缴获来的德国佬火车开始跨战区机动都不能闲着。
“这是详细的伤亡报告,这是我们师截至目前为止剩余的所有弹药油料和补给清单,这份是昨天缴获的物资和呐粹罪行证物单,这份呢是卡拉切夫写给你的报告,我还没看,应该是野战医院近期的医疗物资消耗情况,估计是。”
“这个是咱们师近段时间的装备损耗总结报告,花了挺长时间终于算是统计完了,我大概看过了、足够详细,你想先看哪一份?”
在火车中部的一节客运车厢里,与政委同志面对面相坐的马拉申科,正看着面前桌上一大摞接一大摞的文件皱着眉头,着实是没想到居然积攒了这么多玩意儿等自己过目和签字,师长同志这一脸悲催的表情连坐在身旁的拉夫里年科看了都忍俊不禁。
“我说什么来着?你让他物理征服德棍,他是一把好手,他认第二没人认第一,但你要让他做作业,不是我吹牛,他这水平可能还不如我。”
“呵.....”
眼瞅着连政委同志都被逗得发笑,感觉脸上有些没面子的马拉申科忍不住连声开口。
“扯,你就接着胡扯。还你做作业水平比我高,你要真比我高咱俩换换,师长你当、副师长我当,我给你打下手怎么样?你来干干试试。”
“别别别......”
眼见马拉申科略有佯怒,一脸陪笑的拉夫里年科赶忙夹着指尖点燃的香烟示意投降。
“你赢了,我投降还不成吗?就咱这水平还干师长?八成会把领袖师搞得乱七八糟然后被请去卢比扬卡大街喝伏特加,你快饶了我吧,这美差还是你来当合适。”
“......算你小子识相。”
离开了炮火硝烟弥漫的战场,哪怕只是短暂的战略机动转移途中,马拉申科和他那些紧紧围绕在身边团结一心的战友们,也总能在生死血战的间隙里找到高兴快乐起来的法子,就是没有乐子都得想办法造点乐子出来哈哈笑笑。
这人吧,就这样,你要整天闷闷不乐光知道打打杀杀,那迟早都得变成冷血的怪物,想当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还是得讲点办法的。
“那就先看看这个吧,挨个来,反正时间还多......”
列车穿行在已经是红军占领区的前线大部队后方,以远比后世二十一世纪高铁列车慢得多的速度向远方前进。所以马拉申科确实也说的没错,在抵达目的地之前,他还有的是时间来逐一阅览这些必须得他亲自过目批阅的文件和报告。
马拉申科首先拿起的东西,是政委同志最后递上来的一份不算太厚的报告,那是领袖师近段时间以来损耗装备的清单报告。
这份报告的时间跨度并不算短,从领袖师出了华沙城开始南下机动穿插作战开始,一直持续到奥斯维辛突袭战结束,近段时间以来的所有装备损耗情况都被详细汇总入内,等待着师长同志的过目。
只是马拉申科这眼睛刚顺着清单往下看、又翻了没两页,一些稍显夸张的数字便让马拉申科刚刚舒展开来的眉头又再度紧皱起来,说不上不悦但也绝非是高兴语气的话语紧接着便从嘴中脱口而出。
“损耗怎么这么大?战斗损失还算正常可接受,但非战斗损失是不是有点太大了?这简直都快赶得上巴格拉季昂行动后半程了,咱们在波兰打出来的烈度有这么高?”
如马拉申科所言,损耗清单上的战斗损失其实还算正常,就马拉申科理解的战斗规模和烈度来说,清单上所体现出来的损失并不算高,甚至可以说是打的漂亮、通过愈发默契数量的合成化战斗配合,从而把技术装备的战损压低到了一个很低的线上,这是值得肯定的。
但除开战斗损失还算正常外,这非战斗损失就着实让人觉得有些惊讶了。
原因无他,技术装备的15%非战斗损失简直可以说是高的有点吓人。
具体怎么理解呢?
用比较接地气的话来说,就是假如领袖师现有400辆各型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可供投入战斗,但在发生了某些非战斗损失之后,领袖师这400辆各型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就得减个60,只剩下340辆车可以拿来干碎德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