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您大概是想问复合装甲技术,我猜是这样。”

“您这么想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实上作为最新一代的重型坦克,她有理由用上我们目前最棒的技术,前提是得可靠。”

“您的部队从前线反馈回来的实战情况和报告对我后续设计起到了很大作用,起初一开始确实是比较保守的单纯均质钢装甲设计。但当科京同志将那些战场报告和设计资料发给我之后,我意识到这种简单可靠但却高效的装甲设计构型,有必要被整合到我们最新的设计上。”

“所以,就像您所期望的,她确实采用了我们目前最新的装甲技术,也就是复合装甲。和新批次的is6重型坦克一样,这台260工程原型车的整个前端正面装甲,也都采用了同样的装甲构型,双层均质钢装甲之间内夹橡胶夹层。”

“在依靠优秀的倾角设计带来的等效防护装甲,抵御目前任何一款已知的敌军动能穿甲弹时,还能很好地抵御住敌人的化学能破甲武器。”

“我们的设计构想,是要让260工程能对敌人的所有反装甲武器全部免疫,是真正无死角的正面全方位免疫。这也就意味着不光要抵挡住德国佬的长88,还要抵挡住猎虎的128,目前已知的和未来预期内的化学能破甲武器也能抵挡,这是经过严密的设计论证,和全尺寸的装甲模型标靶进行实弹射击测试后的结果。”

果然,沙什穆林没有辜负马拉申科的期望,已经在is6身上得到过验证的、被证明为是极其有效的战场防护增强设计的复合装甲方案,也被顺理成章地用到了260工程的原型车身上。

毕竟,一个简单的橡胶夹层也费不了多少钱、综合生产成本高不到哪里去。尤其是对比260工程起初设计时就瞄准的“精锐重型坦克”定位来说,搞一个稍微麻烦点、多一道工序,但却防护性能提升极大的复合装甲绝对是相当划算的。

有关于这辆强大且异乎寻常的装甲巨兽,马拉申科还有许多想知道的细节需要了解。

看得出来这条被篡改过的时间线里的260工程原型车,的确和既有历史中的is7有着诸多不同,要想完整了解还得全靠她的缔造者,也就是沙什穆林来亲自介绍。

“我们倾尽全力、耗尽心血,把所有能考虑到的细节和能用上的可靠技术全都装上去了,只为她在原型测试中能展现全部的实力。”

“如果她之后真的能量产,那么考虑到她的原型成本,一些在现有原型车上体现出来的优势和独特之处可能会被删减。这具体取决于军方能够接受的合理成本和希望获得的性能之间该如何平衡,这一点希望您能知晓,将军同志。”

好用的武器和昂贵的武器之间存在一个平衡点,如何精准地把握住这个至关重要的平衡点,事关性能与造价之间的进退取舍,这是每一个武器设计总师所必须考虑的事情。

沙什穆林同样也是如此,他清楚地知道一件优秀武器同样该具备优秀的成本控制能力,如若不然的话只能是一件昂贵到让军方摇头的花瓶,即便她真的非常强大也是一样。

这辆不计成本制造出来的原型车,几乎可以被视作是260工程的最优状态。

目的嘛倒也很简单,正如沙什穆林所说:让自己的杰作能以最优状态呈现出来,在试验场上发挥全部的潜能。如此,即便是军方对她的性能不满意并导致其落选,那么沙什穆林也都认了,毕竟自己已经尽力了,失败也不会有任何遗憾。

可一旦要是原型车在原型测试中获得认可、正式胜出,那接下来的事也就相对好办的多。

先获知客户需求,了解对原型车测试颇为满意的军方那边能够接受的最高量产成本,以及最低的删减性能底线在哪里。

只要拿到这两项关键的参数,沙什穆林就可以据此来对原型车,进行更进一步的量产成本控制和性能删改,以求符合军方的要求达到最接近完美的量产状态,并正式投入第一批次的生产工作。

这种原型车的建造方法和流程在过去使用的并不算多,绝大多数情况下,苏联坦克的原型车都是功能有删减、设备也没装齐全的阉割货。

这一方面是因为战时条件有限,时间紧、任务重,先完成主要设计部分就立刻开始制造原型车,先拿出个最低性能指标、代表量产车下限不会比这更低的玩意儿去给军方看。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大大节约项目耗时,尽快拿出可以做性能展示的原型车、一切从简,尤其对之前处在战略不利态势下,迫切需要新型坦克来扭转战场局面的苏联红军来说尤为重要,比如说马拉申科和科京联手搞的is6项目起初那几辆原型车就是如此。

在后来的第一批次量产型上,很多原型车都没有完善的细节都是到了那时候才加上去的。如果不是卡拉莫夫后来带人,又把马拉申科退下来的那辆is6原型车大改了一通、完成升级,那这东西的综合性能是真不如量产版本,很多细节上其实都不太到位、属于凑合用那种。

这二来的原因就是成本预算的控制问题,给原型车删减少装点东西可以进一步压缩成本,项目经费本身就不多或者是原型车成本有些超支的时候,这就显得非常重要。至于军方能不能接受量产车稍微高一些的单价,那还得等他们看过原型车的实际表现再说。

如果真的性能非常强力、钱花的物有所值,那么量产车的成本只要不是高出太多,其实也都是可以被接受的。is6也是这样方面的一个代表,其一批次的量产单价比军方开出的期望价格要高了整整15%,就这还是科京极力压缩全车成本、尽量不影响太多性能的最终结果。

虽说贵是贵了点,但is6的确是物有所值啊,甚至说物超所值都可以。

马拉申科给出的评价是“论综合战场表现,is6的作战效能至少在is2的基础上实现了翻倍,多数情况下一辆is6可以胜任两辆is2才能完成、甚至都无法完成的任务”。毕竟is6的机动和防护两项,对比起is2来说实在是提升太大,堪称是有了质变。

更能扛揍加上跑得更快,还一如既往地继承了is2本就令人满意的强大火力,这就意味着is6的战术弹性选择要远远高于is2。甚至连一些原本是is2无法完成的任务,比如说高速驰援中型坦克部队进行重火力支援,放在is6身上那都是可以做到的事情了。

所以马拉申科那句“is6的作战效能比起is2实现了翻倍”可真不是吹的,比起那15%的超出预算溢价,作战效能翻倍那才是真的香!

要是只认死价格、不看作战效能提升有多大,拿这当借口把is6项目给否了,那苏联的决策层才是真的脑袋有问题、和德国佬半斤八两。

虽说更高的量产成本导致is6的产量提升相对缓慢,跟is2投入量产那时候的产量提速确实没法比,直到今天都还有不少主力近卫坦克部队在排队等待换装。寻常的普通坦克部队那就更不用说了,只要能拿到is6、甭管数量多少,那都值得跟兄弟部队吹嘘一番。

传奇与荣耀》小说在线阅读_第226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钢铁洪志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传奇与荣耀第226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