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仔细想想,科京同志。基于上述我所说的情况,咱们再想想本就很占用空间的大口径炮弹弹药架问题。举个简单的例子,你觉得一辆t3476里在塞进去一个班步兵之后,其它包括原车组和内构在内的东西都不变,这还有地方装炮弹吗?就算你强行往里塞,又能塞多少呢?战场的火力持续性怎么办?一旦火力持续性断档可是会出大问题的。”
“......”
马拉申科提出了一个很简单且直白的问题:载弹量。
是啊,t43的车体底盘内空间本就和t3476差不多、严格来说甚至还要更小点,毕竟为了减小正面投影面积、降低中弹几率而刻意压低了车高。
如此一来,也就意味着你要给一个内容积空间比t3476更小,而且里面原本就有的东西还原封不动没变化的车体底盘里,在多塞进去整整一个步兵班之后再核算核算还能装得下多少弹药——76毫米的主炮弹药以及同轴机枪的弹药。
百密一疏的科京确实没考虑到这个问题,一下子被咱老马同志给当场问住,有些懵圈了。
有心想要反驳一下吧,但科京把马拉申科刚说的话仔细一琢磨,嘿!好像还真是有道理,是这么个情况。
于马拉申科这边而言,老马同志清楚地知道t43这各种临时凑合的设计,可不比bmp1那样的专业步兵战车。这玩意儿顶多就算是在战争年代便于生产,为了能尽定型投产并快速提升产量而向设计妥协,实际战场作用仅限于“有的用比拿人肉往上夯要强”的临时凑合玩意儿。
人家bmp1有专门定制设计的布局合理车体,你t43魔改货没有
人家bmp1有专门定制设计的体积小巧但动力充沛动力系统,你t43魔改货也没有。
人家bmp1的车体底盘的长宽高和内构布局,都是以专业步兵战车为前提下的最优构型,你t43魔改货还是没有,浑身上下都充满了“凑合”的气息。
简而言之,让t43魔改出来的这款应急步战车上大口径主炮是根本不现实的,除此以外马拉申科还没讲高射速火力压制、压制火力精度、有效压制距离等诸多问题,这都是现行的火控设备和技术条件下难以达到的,上一门“双低”火炮当主炮用根本行不通。
纸面上看上去可能挺理想、很牛逼,但马拉申科完全能猜到这东西上了战场会有多么狗血,暴露出多么大的问题。
毫不夸张地说,把人坑得欲哭无泪那都是轻的,坑得死无葬身之地才是基本日常。
最终,在马拉申科的建议之下,科京同志改用了这款弹药架挤占空间小得多、火力持续性还好能连续压制,凭借高倍径主炮身管能发挥出很好弹道性能,精度有保障的小口径速射防空炮作为主炮。
其实你要说这么搞到底对不对、上了战场的表现能不能让人满意,老实说科京自己心里也没底,纯粹是出于相信马拉申科而选择这么干。
但在咱老马同志那边,可就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番心象光景了。
这25毫米口径的72k防空炮移植品,其实完全可以看作是bmp系列步战车的次型号,也就是bmp2那门30毫米速射主炮的“青春版”。
是,诚然在精度、射速、火力持续性等各方面都没bmp2那门30炮那么牛掰,但现在也不是打bmp2那年代的未来战争不是?
就搁当下的二战来说,你让一辆有着中坦级别防护,还扛着一门25毫米机炮加一挺7.62毫米同轴机枪的步战车贵物,骑到你脸上就百十来米的距离搁那儿一个劲儿疯狂突突、射个不停,你所有赖以活命的掩体像什么砖墙土壁都不顶用、救不了你,那么你作为一个步兵你害不害怕?
马拉申科可以拍胸脯保证,这玩意儿单就实际杀伤力和心理震慑力而言,在德国佬步兵那边的恐惧程度绝对更甚于斯大林重型坦克。
没有反坦克能力没关系,根本不需要,这东西的作战定位非常清晰:就是个负责把步兵快速安全送入火线,再伴随步兵进攻,对中低硬防护目标和无防护软目标,为步兵提供直瞄持续性压制火力支援、协助攻坚,能替坦克分摊很多压力的一款前线装甲战斗载具。
至于德国佬的坦克、坚固工事这种乌龟壳难啃的玩意儿,也用不着你拿25毫米小炮搁那儿隔靴搔痒。来人呐,把咱红军重型坦克部队祖传的122毫米传家宝抬出来,一炮干不死那就上152,总有一款适合你德棍。
机械化诸兵种合成部队的最大优势就在于此,敌人永远不是和单一的技术装备、单一的装甲载具进行对抗战斗。
领袖师有着各种各样互有所长、互为弥补的专长型装甲战斗载具,每一款都定位清晰、分工明确,可不是单靠一两种车就“一招鲜、吃遍天”,实战中极其容易被对手找到弱点并重点针对的拉胯存在,道理就这么简单。
和科京聊着天的同时心里还顺带想了以上很多东西的马拉申科迈开了腿,手扶着那经过改造的t43车体底盘,来到了被滑车铰链吊在半空中的悬空炮塔正下方,并仰起头来朝着炮塔内部放眼望去。
马拉申科能看到这东西的详细炮闩模样以及供弹结构,甚至连刚性连接在炮闩旁的那挺dt同轴机枪都一并看的清清楚楚。
似乎是发现了什么有价值的信息,并未就此停手的马拉申科紧接着又再度上前一步,手扒住t43的车体侧顶甲、脚踩住负重轮往上一蹬,直接就来到了车体顶上、炮塔座圈旁边。并紧接着以“斯拉夫蹲”、只差一身阿迪就完美了的姿势,顺着嘴巴大张的炮塔座圈向里面看去。
“这东西......你是怎么给主炮设计供弹系统的?”
马拉申科的心中隐隐约约有了一丝不祥的预感,估摸着真实情况可能就和自己猜的一样糟糕,而科京这紧随其后的回答倒也确实不出所料。
“供弹结构?那还能怎么设计?肯定和原来一样啊。”
“......”
马拉申科一脸无语地在心中暗道了一声“果然”,眼瞅着马拉申科表情似乎有点不大对劲的科京,以为是马拉申科还没听懂,索性就继续开口说下去道。
“我是说这炮的供弹模式还和防空炮时候一样,接口能容纳两组弹匣,一组持续供弹保持开火,另一组准备随时顶上保证火力不断档。期间兼职装填的车长可以去取弹匣准备装填,等他把弹匣拿到手的时候,接口里的第二组弹匣已经机械压入,在输弹开火了,不需要手动,空出来的第二个弹匣位刚好放入新的装填弹匣,这样就能一直保持火力不间断输出了。”
“这原本就是这门炮上采用的一种很好的供弹设计,前线防空部队一直反馈很不错,还节省炮组的装填人手,火力持续性没问题的。我觉得这不需要改良,或者说你有什么别的更好的意见吗?可以提给我,反正还没定型,我们可以试着做一做。”
有一说一确实啊,72k防空炮这个供弹机构设计的确实不错,火力持续性上做得很好,至少比小鬼子那《男人们的防空炮》里,实战表现拉胯的一批的九六式25毫米三联机炮强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