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瞧那些英国佬和美国佬设计的都是什么破烂玩意儿?嗯?七兄弟的棺材,还有能把车组夹死挤扁的红茶运载车?哦,鬼知道那些英国和美国傻蛋的脑袋里,装的是不是他们拉出来的东西。”
“我敢保证光是一批次极初期型的is6都够让他们大开眼界了,这些家伙回去以后应该惊讶地说感谢上帝,哦不,要感谢斯大林同志对他们开恩,否则他们上哪儿找这么好的坦克?你说对不对?”
“.......”
卧槽!一批次极初期型的带瑕疵is6,就把英国佬和美国佬糊弄过去了?这,这上面到底是咋操作的?神级诈骗啊这是。
内心惊讶之余的马拉申科转念一想却也觉得科京说的不错,对于坦克技术真心就那样的英国佬和美国佬来说,is6到他们手里以后那震惊程度,只怕是不亚于“天外之物”。
估计那帮英美设计师,得惊叹于重型坦克原来还能这么设计,这可没开玩笑。
因为就算是把既有历史中英美两国捣鼓过的那些试验重型坦克,不管是有原型车的还是停留在图纸上的都算进来加以比较,其在战场实用性和综合战力上通通都是被is6吊打的命,根本无谈is6这样的火力、防护、机动三要素接近完美平衡。
这样一款优秀的重型坦克落到盟军那帮土锤手里,那可不就是“惊为神器”了吗?即便这只是一款压根谈不上先进、纯粹只是强大整合设计能力造就的优秀重型坦克,但仍不妨碍盟军那帮整坦克整不明白的土锤们大呼震惊。
“是啊,你说得对。一批次的极初期型对于盟军这帮家伙来说,确实已经算得上无上至宝了。”
开口附和着科京的话语并继续相伴而行往前走,只是这刚走出去不大一会儿,已经来到了第一个目的地的科京便抬起手来指着生产线上一东西,扭头朝着身旁的马拉申科再度开口说道。
“瞧啊,就是她了。”
“你上次走的时候,跟我说这东西应该叫步兵战车,我感觉这称呼不错,很符合它的设计定位。”
“车体底盘还是你上次见到的老样子,t43的基础构型上稍作修改,外形不变但动力舱改纵向前置,空出来的那点地方留给驾驶员开车。步兵可以从车后上下进出,你提出的设计建议我都考虑进去了,不过最大的变化还得是全新的炮塔,上次你来的时候可没见过。”
随着科京的介绍,马拉申科能看到不远处外的一个生产线组装位上,正停放着一辆上次来时自己见到的那种“原始步兵战车”。就是科京利用闲暇时间出于自身兴趣,带着手边一撮人捣鼓出来的“业余爱好”。
有了马拉申科提出的指点建议,经过修改后的目前版本比上次见时,还要更加接近于一款真正的步兵战车。
被科京重点强调的炮塔还并未完成最终吊装,而是被车间顶部的滑车铰链吊起、悬在炮塔座圈正上方的半空中吊着姿态。
站在正下方靠近瞅了瞅的马拉申科大体看清楚了情况,科京给这炮塔里安的不是单装大口径火炮,而是一款小口径、高倍径的自动机炮,炮闩机构旁边还刚性连接着一挺同轴机枪。
这门主炮看上去很像是某款小口径防空炮,直接拿来使用的现成产物而并非全新研制,马拉申科甚至都凭着自己的经验大概猜到了型号。
“72k防空炮?是这东西吗?”
就站在马拉申科身旁的科京闻言一笑,马拉申科猜的是对是错光看这表情其实已经无需多说。
“你挺识货啊,主炮是72k型25毫米防空炮挪过来的,我稍微改进了一下炮闩机构好装到车上,几乎不费什么事。旁边是dt同轴机枪,老朋友了就不用我再介绍了。火力上肯定没法和坦克抗衡,但是打打步兵、掩护下自家步兵还是没问题的,你觉得这配置怎么样?”
72-k型25毫米防空炮,光看这口径你就知道,这绝对是一款速射型的编织弹幕防空炮。
其研制于1939年,定型投产于1940年,标志性的特征便是那一根长长的主炮身管以及
其所带来的优良弹道性能,对付任何低空掠袭的敌方飞行器都有不错的效果。
毕竟这年头的飞机还都是电风扇固定翼,喷气机尚未普及战场,低空低速的目标正是小口径速射防空机炮最擅长对付的目标。
实际交付红军使用的72k被赋予了团级低空防御的使命,多数情况下都被装备给红军的步兵团当做牵引防空炮。一少部分则被装上了嘎斯卡车的后厢里,配上一个随车移动的防空炮组即是一辆简易的自行高炮,和后世二十一世纪驰骋黄沙的中东绿叔叔皮卡颇有些相似。
现在,这门弹道性能表现优良、结构设计简单可靠的防空炮,作为新概念步兵战车的主武器被科京选中,登上了全新设计的炮塔准备接受测试。
能选这么一款在现在看来绝对算是另辟蹊径的小口径防空炮作为主武器,而不是像传统中重型装甲载具那样,直接小车扛大炮地装上一门单装大口径火炮,马拉申科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以及对科京提出的意见可谓是功不可没。
在起初一开始设计的时候,按照科京的想法,一门低倍径但大口径的低压火炮或许是最适合这种步战车的。毕竟按照设计预想来看,步战车的使命是运送并火力掩护随车步兵,在伴随进攻的途中提供火力压制。
既然是火力压制敌军,那自然是大口径火炮来得爽啊。
再者反正不用太强调射程,基本都是视距内作战的曲***度也不必太在乎,所以结构相对小巧的低倍径大口径低压主炮简直是最适合的选择。科京手底下那帮子设计师也觉得这种设计方向靠谱,压制敌人嘛,还有啥武器是比大口径火炮来的更爽、更有效的呢?
当科京把这设计思路转述给马拉申科,说自己打算给新步兵战车装一门76毫米低压低倍径主炮的时候,老马同志一听这话立刻感觉这味儿来了,很他妈的似曾相识!
初代步战车装一门“双低”特性的大口径主炮,搁这儿干啥呢?bmp家族老祖宗bmp1是不是?整个武器系统就缺个婴儿反坦克导弹了,科京这货能提前这么些年把bmp1的武器系统设计给“青春版”还原,这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不是也算太过命中注定了?
暂且不说现在的双低特性主炮,还达不到bmp1那种能发射尾翼稳定破甲弹,即便是对上有装甲防护的硬目标,也不至于没有还手之力的程度。一些现在想想就能预料到的糟糕弊病就足够让人头疼了,马拉申科觉得很有必要让科京同志知道这设计思路有多糟糕。
“不不不,这事儿不是这么简单的,科京同志。”
“你得考虑到几个问题,首先,我们搞的这款设计是要装人的,里面得容纳一整个步兵班。而且我们的车体底盘并非新式设计,这是中型坦克的底盘改造来的,甚至连动力系统都没变化,只是改变了布置方位而已。”
“前部是纵向布局的动力舱,中部还要塞炮塔战斗室和炮手以及兼职装填手的车长,尾部是专门的步兵舱,这样的布局已经相当局促、非常拥挤了。尤其是原本为中型坦克设计的动力系统本来就很占用空间,而现实情况是我们又不可能重新设计,只能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