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还没有拟定详细的部队部署计划,但是出国作战的第一仗必定是波兰,这一点是能够肯定的。”
“从目前传回的情报来看,德国佬驻扎在波兰境内的军队基本都囤积在首都华沙附近,几个党卫军的装甲师还有国防军比较精锐的师级部队都在那儿,德国佬很有可能是打算依托华沙作为一个核心点跟我们拼正面决战,他们手头还有点像样的实力。”
“所以初期的对波兰行动预计不会遭遇到太大的抵抗,我能保证的事情不多,但至少让你在对华沙一带展开大规模进攻行动前返回前线,这点是没什么问题的。”
“另外你也可以提前启程返回去,照你目前的这个攻势进展来看,我判断最多到明天,切断突出部根部的部队就能南北会师、完成第一阶段的包围作战行动,你们师的任务到这里也就算完成了。”
“人困马乏连续激战很久了,是时候让你们退下去开始休整,围歼包围圈内剩余敌人的事就交给其它部队来做,没必要把你们师消耗在一场赢得胜利只是时间早晚问题的战斗中。”
“另外......”
话已至此的瓦图京突然话锋一转,接下来的话就更是令身旁的马拉申科始料未及。
“我猜你应该还不知道,不过上级计划在巴格拉季昂行动结束后,也就是出国作战之前,对你们师进行新一轮的整编扩建升级。届时会有大量的新增技术装备和人员扩充到位,整编部队和形成战斗力都需要时间,所以这不光是你去授课的问题,部队也需要时间,这两件事刚好可以同期进行,彼此互不耽误。”
“......”
啥玩意儿?部队还要升级,老子要当军长了???
马拉申科的第一反应如上所述,面目表情也是一脸的错愕,写满了“我是真没想到”。
瓦图京大概能料到马拉申科会有这种反应,也知道马拉申科缓过神来之后想问怎样的问题,索性没等马拉申科开口就兀自把话接着说了下去。
“虽然是新一轮的整编扩建升级,不过并不是将你们师升级成军一级单位。而是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补充扩编下设部队,并新增更多的技术装备,建制不变但是实力扩充。还记得你当初提交给朱可夫元帅的部队建设构想和计划吗?元帅同志打算按照你的意思先试试,至于效果如何还得看你的指挥能力和战场表现。”
“......”
说起来,马拉申科是有段时间没见到老朱同志了,也不知道这位自己的大恩人最近过的咋样。
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是朱可夫主张让斯大林近卫第一坦克师进一步扩充实力的话,老实说马拉申科觉得这并不意外。
正如瓦图京所言,自己确实曾经给朱可夫提交过一份名为《关于部队构成和我军日后发展建设的构想与计划》的报告,时间是在普罗霍罗夫卡战役结束后,马拉申科伤愈出院,重返一线去全新组建的斯大林近卫第一坦克师赴任之时。
在这份报告中,马拉申科向朱可夫详细概述了自己目前基于实战经验,所研究总结出来的战术技巧和战法,在部队的发展建设上则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诸兵种合成化。
“鉴于当今现代战争的发展已经不再是过去传统的单一维面、单一环境战争,在地面战斗中尤其如此。”
“一支担任主力战斗任务的军团级部队,需要在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下应对多种多样的战斗任务,传统的单一技术装备集中整合至一支部队,执行多支独立建制下拥有大量专长型技术装备的部队互相配合作战战法,目前来看已经难以适应时代发展变革和实战需要,理由如下。”
“有鉴于此,我建议上级应当今早开始研究并筹备基于新时代现代战争背景下,将多种本来是集中配置给单一建制作战部队的专长型技术装备打散重组,整合至一支具备一定实力规模的部队建制内,进行诸兵种协同化作战。”
“请务必注意,此种部队构成构想和现阶段的集中配属专长型装备至一支部队,进行多个独立建制部队配合作战的战法,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新的诸兵种合成化部队,将能够全方位适应目前已知的任何作战环境,和复杂多变的战场情况。这在部队调动和协同作战等方面都会形成很大的优势,在实战中会提供给指战员更多灵活多变的战术选择,利用手中的多元化专长型技术装备组合优势,找到并遏制敌人的弱点展开针对性打击将变得更加轻松。”
“但此种构想的实现,需要建立在有充足可靠的多元化专长型技术装备支撑的前提下。此外指战员的战术思维与实践应用也必须要与时俱进,不能拿旧时代的战争头脑去指挥新的诸兵种合成化部队打仗,这对指战员的个人素质以及能力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除此以外,各型专长型技术装备之间的分工协作,必须要全方位覆盖到任何可能面临的战场环境。覆盖的范围越完善,部队的实战表现也就会越好。但战役级支援单位仍应独立掌握在军、集团军、方面军一级来直属指挥,作为决定性力量在各种战场环境中灵活使用。”
再往后的内容,基本就是马拉申科展开来说的一些具体详细的部队构成,还有关于实战应用思考了。篇幅更是海了去了足足好几大张,作为始作俑者亲自提笔的马拉申科,都不太记得自己当初是咋罗里吧嗦、反复推敲地写了那么一大堆了。
这份报告在递上去交给朱可夫之后,就恍若石沉大海一般再无音讯。
如果不是瓦图京猛然提起这茬,马拉申科甚至都以为是朱可夫看不上自己起草的这份报告,当成擦屁股纸一揉扔进废纸篓里去了。
实际上马拉申科在报告里叙述的那些事儿,基本就是他在掌握斯大林近卫第一坦克师之后实际在干的事儿。
只要仔细观察的话就不难发现,自打马拉申科执掌这个全苏联陆军最特殊的“超级师”以来。斯大林近卫第一坦克师的多元化专长型技术装备装配数量,就一直在呈暴涨趋势不断激增。
尽管受限于战争年代的各种限制掣肘,远没有和平年代发展的那么顺利。
但饶是如此,马拉申科却依旧把领袖师一步步打造成了一支集重装甲强攻突破、高机动直瞄火力支援、高机动自行炮兵支援、先进轻步兵协同突击,等多项能力于一身的完整机械化诸兵种合成部队。
由此带来的具体战场体现,便是领袖师自己足以在绝大多数战场情况下独当一面。
总能灵活发挥手中多元化专长型技术装备整合优势,寻找敌军的弱点并扬长避短,找准一点进行猛烈而针对性极强的凶猛打击。
并通过从敌人弱点处破败扩散开来伤口迅速扩大战场优势,投入更多的专长型技术装备互相配合、压制乃至于抹除自身的弱点,令敌军的反攻以卵击石、无计可施,进而在无需友军部队协助的情况下赢得最终的胜利。
如上所述并有鉴于此,如今的斯大林近卫第一坦克师可以说是各方面的“名不副实”。